新冠藥會是先聲藥業的強心劑嗎?
下一個國產新冠藥
來源/達摩財經
輝瑞的新冠口服藥Paxlovid未能進入醫保,讓國產新冠藥物再度受到關注。
目前,已獲批上市的國產新冠口服藥只有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該藥由復星醫藥負責商業化。除此之外,先聲藥業(2096.HK)的3CL靶點口服小分子藥物先諾欣是有望下一個上市的國產新冠藥物之一。
2022年12月,先聲藥業披露先諾欣III期臨床已完成全部1208例患者入組,進度處于國內3CL靶點藥物第一位,預計最快于2023年2月上市。
目前,眾生藥業、前沿生物、遠大醫藥等藥企都有以3CL為靶點的在研抗新冠病毒藥物。其中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眾生藥業的RAY1216都處于臨床III期階段。
兩次上市
元旦期間一條謠言讓先聲藥業出圈。彼時,網傳奧密克戎XBB.1.5變異株會引發嘔吐和腹瀉癥狀,一時間腹瀉用藥遭到哄搶,其中主要成分是膨潤土的蒙脫石散一夜脫銷。
蒙脫石散最早由法國益普生集團研制,1975年上市,早就過了專利保護期。國內蒙脫石散最大生產廠家正是先聲藥業。據中康資訊數據,2021年,先聲藥業的新必奇牌蒙脫石散和蒙脫石分散片占據市場份額近20%,僅次于原研廠家的思密達牌蒙脫石散。
先聲藥業創始人是現年61歲的江蘇富豪任晉生。1995年,任晉生創立先聲藥業;2006年,先聲藥業通過收購拿下了當年明星抗癌新藥、世界首個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恩度”。先聲藥業在2007年登陸美股,又于2014年從美股退市。先聲藥業后又在港股上市已經是2020年10月。
除先聲藥業外,任晉生還是祥瑞生物的控股股東。祥瑞生物的核心產品是腦膜炎疫苗和結核病體外檢測試劑。2022年9月,祥瑞生物掛牌新三板,任晉生間接持有祥瑞生物90.8%股權。
先聲藥業最新市值約320億港元。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任晉生家族以100億元財富排在第621位,相比上年大幅上升181位。
業績承壓
港股上市后,先聲藥業的股價一直低位運行,直到2021年5月先聲藥業拿到國內代理權的骨髓保護新藥Trilaciclib進行III期臨床試驗,股價才開始回暖。
Trilaciclib在2021年2月就獲得FDA批準,但至今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國內僅可在博鰲醫療旅游先行區使用。
2019年至2021年,先聲藥業營收分別為50.62億元、45.35億元和50.5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0.04億元、6.7億元和15.0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先聲藥業2021年利潤同比大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他收入”美化。2021年,先聲藥業其他收益凈額達到12.15億元,大幅高于2020年的3.27億元。這部分收入包括1.16億元的匯兌收益、重估聯營子公司權益公允價值產生的收益凈額3.14億,以及出售細胞治療公司先競集團等子公司股權獲得的3.99億元收益。
2022年上半年,先聲藥業營收同比增長26.81%至27.19億元,但同期凈利潤下滑88.57%至0.64億元。造成先聲藥業凈利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就是這部分“其他收入”由上年的4.91億元降低至-3.39億元。
目前,先聲藥業主要有三大支柱產品,包括腦卒中治療藥物先必新以及腫瘤治療藥物恩度和恩維達。這三大核心產品2021年累計貢獻收入27.43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接近55%。
先必新其實是先聲藥業核心產品必存的升級替代品。是先聲藥業自主研發的一類創新藥,于2020年7月獲批上市。腦卒中俗稱“中風”,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推算,我國腦卒中患者已達到1300萬。
近年來,先聲藥業研發投入逐年增加。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先聲藥業研發投入分別為7.16億元、11.42億元、14.17億元和6.52億元,研發收入比分別為14.2%、25.3%、24.1%和24.1%。
但先聲藥業的現金流尚未形成良性循環。2021年,先聲藥業經營現金流凈額經過連續四年的下滑,已經降至負值。造成當年經營現金流下滑的原因之一是激增的應收款。2021年末,先聲藥業應收賬款及票據達到23.9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8.2%。2022年上半年,先聲藥業經營現金流轉正,但其沉疴日久的應收款問題仍沒有解決。截至2022年6月末,先聲藥業應收賬款及票據仍高達21.07億元。
至于新冠藥物先諾欣能否幫助先聲藥業再奪先聲?還是要看新冠藥物在后疫情時代的市場大小。
盡管國產新冠藥具有價格、供給等多重優勢,但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新冠藥物的市場空間大概率會進一步縮小,這恐怕也是先聲藥業最近股價表現并不算突出的原因。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