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億“海康系”迎第3家上市公司,背后隱現860億身家的鄂商富豪
“安防茅”“一拆多”資本布局再進一步。
作者/武麗娟?編輯/高巖?來源/野馬財經
機器視覺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分支。簡單來說,機器視覺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是以機器模擬人類視覺系統,通過鏡頭收集信息,而后以特定程序計算,反饋出想要的內容或者行為。
我國機器視覺產業于1990年前后,以代銷海外產品起步,進入21世紀,各公司才陸續走上自主研發之路。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二十年奮力追趕,國內外差距已經快速縮小。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海康威視(002415.SZ),依托旗下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海康機器人”),占據著全球約三成的視頻監控設備市場。
最近,中信證券披露海康機器人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安防茅”海康威視推進第二家子公司分拆上市的計劃有了新進展。
如今,處于高速發展的機器人業務繼續推動分拆剝離,預示著海康威視“A拆A”再添一員。此前,排在海康威視八大創新業務板塊首位的螢石網絡(688475.SH),去年12月28日已在科創板上市。
作為國內安防龍頭,海康威視自2010年5月上市后,股價上演了十年十倍的神話。如今海康威視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板卡銷售商,發展成3388億市值(截至2月14日)的第一大安防上市公司。
作為海康威視曾經的第一大股東,著名科技企業家龔虹嘉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不過,被業界津津樂道的是,海康威視曾將其送上香港首富的位置,而龔虹嘉也因此獲得超過兩萬倍收益,還獲得“中國孫正義”的稱號。
海康機器人擬創業板IPO
完成上市輔導
在智能家居賽道中,安防大廠海康威視發力的并不算太晚。2013年,國內正掀起一波“智能硬件”之風,諸多企業紛紛加碼布局,海康威視也不甘落后。
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視的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9%,凈利潤同比下降11.14%。但在同期,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收入達70.1億元,同比增長25.6%;創新業務占比達到18.8%,成為公司的重要增長點。
海康威視的創新業務陣營除了海康機器人,還包括螢石網絡、海康微影、海康汽車電子、海康存儲、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
海康機器人主要聚焦工業物聯網、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領域,為工業和物流領域用戶提供服務。其主業有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
國元證券研報介紹,機器視覺產業鏈下游主要為設備制造行業和終端用戶,所涉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包括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如汽車、醫藥、化學、電 子、半導體、印刷、食品飲料、物流、煙草、醫療、電池……
當前機器視覺各環節均有海外龍頭,國外品牌仍占據高端市場主流。不過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的數據,中國機器視覺行業規模從2018年的101.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44.2億元,2023年有望達到296億元。
受益于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中國將成為歐洲、北美和日本外另一個國際機器視覺廠商的重要目標市場。
移動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搬運場景,日常生活中,汽車、3C電子、物流、醫藥等行業應用最為廣泛。
去年12月,海康威視就對外公布分拆海康機器人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這是繼智能家居后,其再拆機器人板塊的第二次分拆動作。目前,海康威視直接持有海康機器人60%的股權,是其控股股東。
海康機器人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9.4億元、15.25億元、27.6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45億元、0.65億元、4.82億元。當然,其有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及無人機多個業務,并未單獨披露數據。
海康威視表示,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康機器人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海康機器人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仍將反映在公司的合并報表中。盡管本次分拆將導致公司持有海康機器人的權益被攤薄,但是海康機器人的獨立性、投融資能力、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創新能力等將得到進一步提升,進而有助于提升其未來整體盈利水平,公司按權益也將享有更大的利潤增長空間。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表示,分拆后業績波動只會對持股的價值造成帳面影響,既不影響上市公司IPO時的融資,也不影響日常運營,所以短期沖擊有限,但仍需要借助后IPO的時間窗口盡可能重新恢復業績成長,否則長期仍會給自己和母公司帶來困擾。
海康威視稱,海康機器人分拆上市有助于其內在價值的充分釋放,海康威視所持有的海康機器人權益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流動性也將顯著改善;有助于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提高公司整體融資效率,降低整體資產負債率,增強公司的綜合實力。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介紹,“分拆上市有利有弊,從‘利’的方面來講:可以拓寬融資渠道、獲得股權二次溢價等,從‘弊’的方面來講:分拆上市可能會攤薄母公司來自子公司的利潤,同時減少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權。‘A拆A’政策和規則可依,相對容易,但是時間成本較高。”
“A拆A”熒石網絡率先上市
去年前三季度凈利下滑27.97%
選擇智能家居已成為現在中國居民日常生活的主流方式。
2013年,海康威視創立“螢石”智能生活品牌,并設立了互聯網業務中心,這就是螢石網絡的前身。兩年后,海康威視出資設立螢石有限,注冊資本為100萬元。自此,螢石網絡正式入局智能家居賽道,期間推出了多款攝像機、指紋鎖等。
螢石網絡主營業務為智能家居產品、云平臺服務和計算機軟件三大類,具體產品有室內室外云臺機、室內防水機、智能貓眼、智能門鈴、掃地機器人、兒童可視手表等。
在一眾創新業務中,海康威視選擇了螢石網絡率先“A拆A”獨立上市。
根據此前《招股書》,2019年至2021年,螢石網絡三大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3.54億元、30.68億元、41.9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11億元、3.262億元、4.51億元,業績增長較為穩定。
螢石網絡的股權結構較為簡單。其控股股東海康威視直接持有60%的股份,中建投信托通過青荷投資間接持股40%。
背靠大樹好乘涼,螢石網絡成立7年來營收凈利持續增長。
據此前《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1年螢石網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64億元、30.79億元、42.38億元,同比增長54%、37.6%、37.6%;同期,分別實現凈利潤2.11億元、3.26億元、4.51億元,同比增長59.8%、54.5%、38%。按產品類型來看,螢石網絡的收入主要來自智能家居產品,收入占比在85%左右。
不過,到了2022年,螢石網絡業績大幅波動。前三季度營收31.37億元,同比增長1.9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19億元,同比下滑27.97%。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對此,螢石網絡在《招股書》中解釋,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收入增長預計不及預期;同時維持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等投入,使得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有所下降。
作為海康威視養大的親兒子,螢石網絡與母公司的聯系頗為緊密。經統計,2018年-2021年上半年,螢石網絡與關聯方產生45.61億元的關聯交易,上交所還對其資產獨立性和關聯交易的情況進行了問詢。
對于此次海康機器人涉及雙方關聯交易方面,海康威視稱,公司與海康機器人已分別就減少和規范關聯交易事項作出書面承諾,與海康機器人不存在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本次分拆上市后,公司和海康機器人將保證關聯交易的合規性、合理性、必要性和公允性,并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不會利用關聯交易調節財務指標,損害公司股東利益。
2022年12月28日,螢石網絡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28.77元/股。不過,上市首秀不太理想。當日盤中股價出現大幅下滑,報收25.25元/股,下跌12.23%,市值蒸發約20億元。截至2月14日,報收36.13元/股,上市30個交易日以來,較發行價漲幅超20%,市值203億元。
根據Statista分析及預測,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276億美元增長到2024年的471億美元,未來幾年保持每年14.26%的復合增速增長,其中家居安防產品的市場占比將由24%提高到28%左右,預計2024年全球家居安防類產品的市場規模將達130億美元以上。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研究報告認為智能家居行業空間廣闊,看好螢石網絡的發展。不過,仍要注意產品研發及推廣不及預期、市場需求不及預期、下游客戶隱私保護等風險等。
背后隱現身家890億元富豪
龔虹嘉作為一名天使投資人在國內風投界并不顯山露水,網絡上有很多關于他的標簽,“最牛天使投資人”、“A股套現王”、“中國版孫正義”......
被稱為“最牛天使投資人”,是因為龔虹嘉在很多硬科技項目投資中,前期結果不明顯,后來不斷追加投資,投成了大股東,部分項目也有了不錯的回報。他曾公開分享,自己投資有一個“三不”原則:“別人不想做、不好做、不敢做的事情,我們才可以去做。”
其中,20年潛伏海康威視的故事便為人所津津樂道。可以說,沒有當初龔虹嘉的支持,恐怕就沒有如今的海康威視。
龔虹嘉于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一個普通家庭中,從小的夢想是可以當記者或是律師。后來由酷愛文學的文科生變成了理科生,就讀了計算機專業,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
在這所大學他結識了同學陳宗年以及胡揚忠(現分別任海康威視董事長及總經理)。離開學校后,龔虹嘉在廣州和香港等地從事電子產品貿易,通過幾年的拼搏,賺到了第一桶金。胡揚忠以及陳宗年畢業后,都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工作。
三位校友有著共同的創業激情和理想,一起成立了海康威視,這三人曾被稱為海康威視“三劍客”。彼時,海康威視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龔虹嘉出資245萬元,持股49%。
隨后,在龔虹嘉的幫助下,海康威視擁有了自己的H.264算法標準軟件,擺脫了對外部軟件的依賴,不必再向軟件的專利方支付軟件使用許可費用。
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視正式登陸A股。彼時,龔虹嘉持有1.24億股,占比降至24.8%,其妻子陳春梅間接持有3.42%的股權。海康威視上市后,迅速成長為業內翹楚,業績保持連續十多年的高增長。此后龔虹嘉身價不斷攀升,還成為各類富豪榜的常客。
不過,限售股解禁后,龔虹嘉就開始了減持動作。據海康威視公告披露,從2011年開始至2018年,龔虹嘉至少減持海康威視股權21次,累計套現金額達146億元。截至2022年三季報,龔虹嘉持有海康威視10.2%股份,為第二大股東。按照海康威視3388億元市值計算,其持股部分的價值約為345.58億元。
據新媒體“市界”統計,截至2021年3月,龔虹嘉和陳春梅累計減持套現約280億元,且累計獲得分紅超64億元。粗略算下來,龔虹嘉當年對海康威視的投資,回報已超2.8萬倍。
據披露,龔虹嘉減持所獲資金主要用于生活和投資,投資的領域主要為健康、環保、教育等產業,也有部分天使投資。
在龔虹嘉的投資版圖中,海康威視只是大眾看到的冰山一角。企查查顯示,龔虹嘉創立和投資過26家企業并擔任董事。自1994年起,龔虹嘉投資創立的公司超過15家,其中有幾個項目頗為知名。比如,星云夢科技、顏店、博雅基因、中源協和、永泰紅磡,富瀚微等。
據不完全統計,他投資的企業中,已上市的就有海康威視、富瀚微、清科創業、中源協和、芯原股份、泛生子等。
2018年,龔虹嘉、陳春梅夫婦以590億元財富位居胡潤百富榜第31位。2019年,又以財富值650億元,排名第34位。2020年,他們夫婦財富值再度增長到700億元,名列百富榜前列。而在2021年11月4日公布的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中,龔虹嘉憑借著953億元的財富名列前茅,并贏得了香港首富之位。
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龔虹嘉家族財富為1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90億元,遠超一眾創業大佬,比如他的湖北老鄉雷軍(117億美元),以及互聯網大佬黃崢、王興、劉強東等。
過去十多年來,海康威視營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遺憾的是2022年失速,凈利潤更是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又將其高速發展的創新業務剝離、分拆。
沈萌認為,海康威視的主業被美國制裁,受到很大影響,但其內部的其他業務板塊與制裁關聯不大也被波及,因此對獨立板塊進行分拆,有利于將制裁影響最小化,為其他板塊的成長提供更好的基礎。同時在分拆后,海康威視可以繼續孵化新的業務項目,形成良性循環。
你用過哪些安防及智能家居設備?留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