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樓盤,到底能賺多少錢?
“第三支箭”塵埃落定后,短短四個月,就有30多家房企扎堆公布定增預案。
來源/地產知識橘
1
昨天,最新的統計局數據出爐了。
雖然房地產開發投資額還在降,銷售規模同比數據也沒能轉正,但比起去年年底,這兩個關鍵指標怎么看都步入了上升通道。
而前幾天的重磅發布會上,對支持經濟復蘇所釋放的政策信心,也是蠻堅定的。
接下來,無論是房地產行業,還是整個經濟大環境,最重要的主旋律,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
要干活就得有錢。回頭看看資本市場,也已經有了暖意——
“第三支箭”塵埃落定后,短短四個月,就有30多家房企扎堆公布定增預案。
而我們在融資方案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小細節。
2
定向增發,顧名思義,就是向特定的投資者發行新的股份,籌錢。
目前參與定增的企業,既有天地源、福星股份這樣的中小型房企,也有保利、萬科、招商蛇口這類行業巨擘。
募資金額根據自身資質和體量有所不同,通常是幾十億元到一百多個億——
與動輒數百億的銀行授信相比,這個金額顯得微不足道,但對于不少在死線上扛了一兩年,缺乏抵押物的房企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救命稻草了。
薅羊毛薅得最狠的,是老大哥萬科,一次性宣布要在A股定增150個億。
這150個小目標直接刷新了地產行業近8年來的融資規模記錄,是對行業信心的一塊重要試金石。
保利、招商蛇口、華發等一眾國央企也不甘落后,預案中,定增的額度都在60億以上。
3
為啥房企們都要扎堆拼定增?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可以借此回血,保障交付,避免爛尾;
其次,從會計學上來說,定增會增大所有者權益,從而降低公司的總體負債率。
再次,定增還有利于調整房企的債務結構。
前段時間,萬科的祝九勝在投資者交流會上打了一個比喻——
債權類的資金比作水,股權類的錢是茶,茶和水的比例一定要恰到好處。
也就是說,兩類資金占比如果失衡,會導致公司的財務風險上升。
所以,當房企獲得銀行授信、發債機會變多后,找股權性資金平衡一下資債結構,還是挺有必要的。
這不,萬科公告中就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后,公司的資金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但股權融資也有不利的一面。
最突出的就是對股東利益和財務指標的損害。
未能參與定增的投資者,股份被攤薄了,到手利潤自然就稀釋了。
公司財報也會受到連帶的影響。
此前,萬科曾對未來的經濟環境與盈利狀況,做了與2022年持平、增長10%和減少10%三種情形的測算。
但無論是哪種情形,定增后,每股收益無一例外,都比定增前大降4個點——
如是看來,如果萬科今年在銷售端沒有太大起色,股價的走勢,也就可想而知了。
4
另外,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
定增計劃原來也是一個觀察房企業績的窗口。
一般來說,開發商定增的用途,絕大部分是為了補充樓盤的現金流,余下部分則是還債和購買資產。
所以,我們可以從公告中窺探出不同房企的項目收益率。
同樣拿排在前列的幾位開發商來說吧。
三者相比,保利的賺錢能力最好,14個項目加權銷售凈利率達到了8.3%,平均投資收益率9.5%,萬科次之,華發最末。
而如果從城市來看,收益率最低的五個項目分別來自于鄭州、長春、湛江、鞍山、以及……廣州?
我仔細看了一下,廣州金茂萬科魅力之城位于增城新塘板塊,樓面價1.2萬,賣2萬單價,銷售凈利率只有3.32%。
大增城真是埋了不少開發商呢……
再和去年三季報對比,幾家房企此次交出的項目成績單,都不如當時——
彼時,保利、萬科、華發的銷售凈利潤率,分別是12%、8%和8.2%。
但如今,從定增項目來看,每個房企的利潤率都普遍比幾個月前滑坡了2-4個百分點。
這個行業的利潤,確實越來越薄了。
5
最后,還有一個bug。
定增在使用范圍上是有限制的。
眾所周知,禁止前融是監管部門一直以來設置的紅線。也就是說,房企必須用自有資金參與拍地。
在這個基礎上,“第三支箭”增加了股權融資不得用于開發新樓盤的規定,借來的錢只能用來還債、保交付,頂多補充一下小金庫。
更何況,A股定增的速度真的不快……幾個月過去了,似乎還沒有一個房企真正完成定增,拿到了錢的。
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眼看3月下旬,各城市新一輪土拍又蓄勢待發了。
以上為正文,來自熊先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