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又雙叒叕被罰,還能否擔起生鮮零售屆的“扛把子”?
屢次因質量問題被罰!剛剛盈利的盒馬鮮生,口碑“扭盈為虧”?
來源/銀箭財經
央視“315晚會”前夕,生鮮電商界“扛把子”盒馬鮮生再次因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被“點名”。
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盒馬鮮生”)因生產經營獸藥殘留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598.53元。
處罰詳情顯示,盒馬鮮生在暫養中心庫存中的黑虎蝦經抽樣檢驗和復檢,恩諾沙星項目實測值為277μg/kg,不符合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要求(標準指標:≤100μg/kg),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對于一直走在新零售前沿的盒馬鮮生來說,一直以高品質的商品與高標準的用戶體驗被消費者所喜愛,在生鮮電商多年廝殺中于去年剛剛盈利。那么,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丑聞”對于以口碑為重的盒馬鮮生更像是“當頭一棒”:在利潤扭虧為盈的同時,不能讓產品質量與品牌口碑扭盈為虧。
一、又雙叒叕被罰,食品安全刻不容緩?
值得注意的是,盒馬鮮生已經不是第一次因食品安全的“丑聞”受到關注與被官方“點名”。
2022年12月28日,據上海市場監管官微發文通報,有3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其中就有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寶山第二分公司銷售的鮮活羅氏沼蝦,被檢出廣譜抗菌藥恩諾沙星超標5倍以上。該公司在2022年11月份已經被給予了2萬元的行政處罰。
2022年12月2日,盒馬鮮生因平度老姜檢驗項目中“噻蟲胺”超標,被上海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6.5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3533.23元。據悉,盒馬鮮生度老姜的檢驗項目中噻蟲胺項目實測值為0.62mg/kg,遠超標準指標(≤0.2mg/kg)的數值。
無巧不成書,同月成都盒馬鮮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光華分公司因銷售的 " 菠菜 " 經抽檢發現毒死蜱項目不符合要求,超標準指標近10倍,被青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沒收違法所得 137.2 元、罰款 6.5 萬元。
僅僅一個月盒馬鮮生因食品安全問題連收三張罰單,是否足可以見盒馬鮮生當下的產品品控與內容管理并沒有那么完善。
當然,盒馬鮮生2022年的“罰單”并不止于此。
2022年9月21日,盒馬鮮生因銷售的鯽魚檢驗項目中“恩諾沙星”超標,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盒馬鮮生罰款5萬元。
2022年8月7日,盒馬鮮生因銷售的Tipco橙汁檢驗項目中“安賽蜜”超標,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盒馬鮮生罰款48.72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9761.22元。
此外,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僅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就曾獲得至少20次行政處罰,其中多次處罰都與食品安全有關。
據天眼查App顯示,從2021年6月至今,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所遭遇的歷史行政處罰多達20條。處罰的類型不乏“生產經營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劑”。
伴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盒馬鮮生來自消費者的投訴與曝光也逐日增多。
今年1月28日,一位網友通過短視頻平臺上傳一則視頻,視頻顯示,在南京仙林的一家盒馬鮮生商超的熟食柜臺內,有蟑螂在爬行。隨后,盒馬鮮生總部工作人員也針對此事進行了回應,表示已經要求門店迅速進行自查,而門店所有熱食都加蓋銷售,保障衛生安全,同時會加強門店員工服務意識培訓。
去年7月10日,杭州一女子在盒馬鮮生解百店內就餐時,在螃蟹菜品中吃出活蛆。雖然事后的工作人員退全款來平息此事,但也不得不令消費者“投鼠忌器”。
截至2023年3月14日,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之際,盒馬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的投訴量為5592條,投訴內容多涉及到:食品存在質量問題、配送時長問題等。其真實性仍有待考證,我們對此不置可否。不過,如此多的消費者投訴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并且,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去年12月盒馬鮮生進入了商超分類的月度黑榜名單,排在黑榜首位。
二、盒馬的兩面:利潤“扭虧為盈”與口碑“扭盈為虧”?
盒馬鮮生作為新零售行業的“先驅者”,一直頗受業內與消費者追捧。網上曾還流傳著:“盒馬摸著石頭過河,中國零售摸著盒馬過河”的話語。不過,在過去7年里,對于新零售,尤其是生鮮電商玩家實在過于“慘烈”。
以永輝超市舉例,從2016年新零售概念興起,永輝成立了永輝云創、超級物種、永輝生活、永輝到家等新零售業務。對于這家線下零售巨頭來說,新零售上的投入帶來的并非增長,而是2021年近40億的巨虧。
哪怕永輝超市縮短新零售戰線,重新把重心回歸到傳統零售。但2022年上半年繼續虧損1.2億元,使得業績預告公布后,永輝超市股票直接跌停。
盒馬鮮生從連續6年的虧損走向盈利,加上自身先進的理念,作為生鮮電商的標桿毋庸置疑。然而,去年1月盒馬被傳出以100美元估值進行融資,到年中就成為盒馬鮮生正在以約60億美元估值尋求融資。
可見,資本的目光已經不在生鮮電商的身上。那么,生鮮電商玩家們沒有了資本的加持、只能自負盈虧,如何活下去就成為了最基本的“準則”。
當盒馬鮮生好的是背后還有阿里巴巴這座大山,經歷了多年虧損后也終于盈利。但從近兩年盒馬鮮生頻頻傳出的負面新聞,以及一張紙因食品安全問題的官方罰單來看,其在通往盈利的道路上,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實,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消費者為什么會選擇盒馬鮮生,而盒馬維持住自身優勢了嗎?
伴隨著生活數字化、社區團購、最后一公里等等的深入與普及,盒馬鮮生的線上優勢已經不能稱為優勢。如若不著急,美團優選、淘菜菜、多多買菜都可以次日達,而且還物美價廉;如若著急,京東買菜、永輝生活皆是平價菜品可以選擇。
換句話來說,在不少消費者眼中盒馬等同的是品質,并非性價比。畢竟,同款的酸奶,永輝超市或許更便宜;普通的飲料,街邊的夫妻店往往比便利店、盒馬鮮生等超市更具性價比。專業就是說,盒馬實現增長的核心在于品牌競爭力,而不是低價。
雖然,盒馬持續盈利是個綜合性的問題,成本、供應鏈、降低成本與損耗都提升毛利率必須要面對的重要關卡。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近年來盒馬接二連三出現在公眾面前的“負面事故”來看,盒馬也正逐漸喪失自身的品牌競爭力。尤其是,在消費升級時代,用戶對品質的把控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對品牌的包容度也就會越來越低。
這也是盒馬鮮生在發展路徑上讓旁觀者疑惑的一個點,身為新零售的先驅者,按理來說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是刻在DNA里的,卻在這個消費者開始追求品質的時代,不僅沒有站上時代趨勢的延長線上,反而有些“背道而馳”的趨勢。
伴隨著生鮮電商與新零售伴隨著行業的發展與洗牌,的確會淘汰掉一大批中小玩家,甚至經營不善的頭部玩家,但并不代表盒馬鮮生的競爭力會減小。
畢竟,伴隨著更多玩家品牌力塑造成功,市場頭部份額越來越高,對于主要玩家們來說,更可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聲明:本文僅作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