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大降虧損加劇,優迅醫學深陷核酸檢測業務何去何從?
近日,優迅醫學生物科技(簡稱“優迅醫學”)遞表港交所。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王心怡
營收增長主要源于核酸檢測業務
優迅醫學是一家以平臺為基礎的生物基因科技公司,從事開發及銷售臨床分子檢測儀器、產品及服務業務,包括產前檢測、精準腫瘤學及病原檢測三大業務部分。優迅醫學國內運營主體為北京優迅醫學檢驗實驗室有限公司。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優迅醫學分別實現營收2.47億元、2.66億元及4.00億元。公司的業績增速或許并不主要依靠產前檢測、精準腫瘤學兩大板塊,而是病原檢測業務。報告期內,優迅醫學病原檢測的極大一部分收入來自COVID-19檢測。
招股書中提到,為應對COVID-19疫情,公司于2020年開始提供與COVID-19相關的檢測服務,作為病原體檢測產品的一部分。公司稱“鑒于COVID-19仍然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將與COVID-19相關的檢測服務轉變為常規檢測服務服務線,并繼續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檢測服務。”
報告期內,優迅醫學病原檢測收入分別為6140萬元、8320萬元及2.71億元,分別占營收的25.9%、31.3%及67.8%。無需多言,這一部分業務已經江河日下,其收入所占比例會逐漸減少。而這也使市場對公司的未來成長性充滿擔憂。
在“疫情”業務不在之后,優迅醫學拿什么支撐起占比較高的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即便是呈現出較高的業績增長,但優迅醫學依舊沒能帶來可觀的盈利。公司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810.1萬元、-2718.1萬元及-1.79億元,毛利率的下滑更為明顯,分別是74.3%、75.1%及47%。
優迅醫學的絕大部分經營支出來自于研發項目有關的開支以及與營運有關的銷售及行政開支。公司預期于2022年全年將因相同理由而產生重大虧損凈額。
招股書中,公司一邊表示在往績記錄期間產生的虧損凈額主要由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所致,且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屬一次性性質;另一邊又表示可能于可預見將來繼續產生虧損,且該等虧損或會由于擴大在研產品開發力度、尋求在研產品監管批準及將產品商業化而增加。總體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水平,市場可能都想看到優迅醫學展現出更多的穩定性。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核酸檢測業務在疫情常態化管理后的需求出現大幅度收縮,是市場普遍共識,所以投資者并不會單純看過去三年非常時期的數據進行簡單判斷,也會考慮未來可能出現的政策導致的業績回撤因素。市場會根據企業能力和市場預期,給出合理的估值參考。
相關產品商業化經驗有限
從公司的業務來看,在產前檢測方面,公司提供用于產前篩查、遺傳病篩查與診斷以及妊娠風險評估的LDT檢測服務。優馨安無創產前檢測(“NIPT Plus”)服務利用母血檢測164種胎兒染色體異常。公司表示,正在開發與現有的LDT(實驗室開發的測試,一種體外診斷測試,可在單個實驗室中設計、制造和使用)服務的IVD(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平臺和化驗)代用檢測試劑盒。公司預計將于2024年為優馨安NIPT Plus檢測試劑盒向國家藥監局申請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
根據基本檢測方法,針對常見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產前檢測市場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MSS,當中產前檢測是基于來自所采集的母體血清的生化指標。第二類是基于游離細胞DNA(“cfDNA”)的篩查,亦稱無創產前檢測(“NIPT”),采集孕婦的外周血,以提取在母體血流中循環的胎兒cfDNA。樣本隨后將利用二代測序(“NGS”)技術處理,以檢測胎兒染色體序列是否正常。目前,NIPT是最有效且應用最為廣泛的產前檢測方法,且于2013年后獲納入國家產前檢測體系。
優迅醫學在招股書中對NIPT市場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公司提到,隨著人口老齡化,中國育齡女性人數正逐步下降,且預期日后降勢延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于2017年至2021年,中國育齡女性人口按復合年增長率-1.5%下降,而根據聯合國的估計,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4%,2026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則為-0.6%。
國內這一細分領域的參與者也不在少數,比如BGI、Daan Gene、Berrygenomics、CapitalBio、Anoroad、Findgene、Matridx、IPE及Kangso。
這使優迅醫學需要由提高醫院滲透率及進一步開發客戶群及銷售渠道來提升商業化能力。公司披露,就產前檢測部分,將繼續擴大銷售團隊,并計劃于2023年增加約30名面向客戶的銷售人員。并計劃于2023年將產前檢測營銷團隊擴大至約100名專業人員,以更好地推進市場擴張、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專家網絡并最終提高市場滲透率。
公司精準腫瘤學業務產品涵蓋針對肺癌及結直腸癌等高發癌癥類型的早期篩查、伴隨診斷及預后監測的整體預防及治療周期。優迅醫學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針對主要婦科癌癥(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各種檢測服務及產品。
在精準腫瘤學方面,公司計劃于2023年將銷售及營銷團隊擴展至約150名專業人員。特別是腫瘤科計劃于2023年將大客戶銷售人員增至10至15名,覆蓋15個省市及150多家重點醫院,以收集有關進行臨床途徑機會的信息,獲取目標醫院的設備采購預算,及協助有關醫院設備采購及醫院整合新設備及試劑的招標程序。
與一家在推出產品及服務方面擁有足夠經驗的公司相比,優迅醫學成功營銷產品及服務的能力可能涉及更多固有風險、需時更長且消耗更多資源。據招股書披露,公司僅商業化19項LDT服務及兩種IVD設備。優迅醫學指出,自身就在研產品及服務(尤其是在研IVD產品)組建商業團隊,進行全面的市場分析或管理銷售團隊方面經驗有限。
上述銷售團隊的建設或擴大,是否又將使優迅醫學的盈利能力增添一分不確定性?核酸檢測之后,公司的收入又將呈現出怎樣的波動?值得市場持續關注。(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