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的代價!“醬油茅”海天凈利下降7%,上市以來首次
4月25日, 海天味業發布2022年財報和2023年一季報。
4月25日, 海天味業發布2022年財報和2023年一季報。
報告顯示,2022年公司營收同比微增2%,凈利潤卻同比減少7.09%。這是其自2014年上市以來,凈利潤首次下滑。
作為“醬油茅”,海天味業過去業績和股價齊飛,但自2021年來,在市場上多次遇挫,還在去年陷入公關危機,口碑一度崩盤。
凈利潤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
財報顯示,海天味業2022年營收256.1億元,同比增長2.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98億元,同比下降7.09%,業績增收不增利。
自2014年上市以來,海天味業營收、凈利潤持續增長,但凈利潤卻在2022年首次出現下滑。
產品方面,醬油、調味醬、蠔油三大品類營收均出現下滑,分別為-2.3%、-3.07%、-2.54%,其中醬油、調味醬毛利率也下降超2個百分點。
來源:海天味業財報
與此同時,海天味業今年一季度營收、凈利也出現下滑。其營收約69.81億元,同比下降3.17%;歸母凈利潤約17.16億元,同比下降6.2%。
這兩項指標,還從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連續3個月同比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醬油領域排行第二第三的中炬和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漲,千禾的凈利大增。正所謂老大跌倒小弟吃飽,海天的跌倒,或許跟去年10月的“雙標”事件,有著直接的關系。
國內外品質“雙標”,深陷輿論爭議
去年9月,有關“科技與狠活”的話題在網上爆火。
恰巧一位網友發現,日本超市售賣的海天醬油,瓶身上的配料表僅有“水、大豆、食用鹽、砂糖、小麥”,而在國內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上,卻是一大串化學名詞:谷氨酸鈉、三氯蔗糖、苯甲酸鈉等等。
國內外“標準”不一,這一時間引發全網熱議。而海天味業三次回應“雙標門”,始終未能平息網友怒氣。
9月30日及10月5日,海天味業兩度發聲明否認“雙標”,卻都偏離了重點。一是海天味業強勢表示:針對造謠中傷海天品牌的短視頻賬號,公司已委派律師調查取證。
行業協會也站出來支持,但并未打消消費者疑慮。因為在一張廣為流傳的《醬油質量通則》截圖上,海天味業是起草單位,其疑似存在“既當選手又當裁判”的情形。
二是海天味業“扣帽子”式表示:有人企圖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企圖用“雙標”來挑起消費者和中國品牌企業的矛盾對立。在事件真相并不明朗的情況下,海天味業刻意上升高度,綁架公眾情緒,無異于火上澆油。
10月9日,海天發布第三份聲明,稱無論海內外市場,均有銷售含食品添加劑和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澄清三次,海天終于說到點子上。過程中,海天傲慢的態度,令網友將其處理方式稱作“災難級公關”。
市值蒸發超3000億,掌舵人財富縮水
爭議滿天飛,海天味業也被扒得干干凈凈。
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成立于2000年,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民國時期的佛山古醬園(海天醬園)。1955年,公私合營,佛山25家醬園合并重組,組建其前身“海天醬油廠”。
其在2014年上市,首日市值便達到497億元。自此之后,海天風光無限,業績連年攀升,股價也飛漲。其市值一度超過7000億元,僅次于茅臺和五糧液,因此還被業界稱為“醬油茅”。
當時,海天味業市值剛超過萬科時,有投資者調侃:“在二級市場,一瓶醬油貴過一套房”。
期間,帶領海天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是董事長龐康。
他出生于1956年,1982年從南京師范學院食品機械專業畢業,被分配到海天擔任一名普通技術員,經過多年磨礪后逐漸成為海天的一把手。
背靠海天味業的壯大,龐康的財富迅速膨脹。在2023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現年67歲的龐康,身家達1200億元,位列第90名。
而在去年,其身家一度超越劉強東、王傳福和宗慶后等知名企業家。
但是經過這一番折騰,海天味業在資本市場上到處碰壁,自去年9月30日以來,股價跌幅達到18.74%。
截至今日,其股價報收68.44元/股,較歷史最高點時腰斬,市值則約3171億元,蒸發超3000億元。龐康的身家,近一年也已縮水250億元。
結語
海天醬油在中國市場,當屬國民品牌。財報顯示,公司銷售網絡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且2022年線上渠道發展加速,營收9.88億元,同比增長40%。其已能輕松走進每家每戶。
另據東興證券2020年統計,海天在國內市場上市占率達到17.7%,比中炬、李錦記、加加、千禾四家的份額加起來還多。
作為醬油龍頭,海天味業本就面臨承壓的業績,在去年的“雙標”爭議中還沒能好安撫好消費者,試圖贏得爭吵的勝利,這舉動無異于給自己一記重拳。面臨下滑的財務指標,或許海天味業要好好思考,如何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