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暴雷!暴跌91%!消費黑馬失速
如果你家有小朋友,那么很可能買過或吃過奶酪棒。要選擇奶酪棒,一定繞不過“妙可藍多”。
來源 |?深藍財經? ?撰文 | 楊波
隨著演員孫儷在電視廣告里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著“奶酪就選 妙可藍多”時,妙可藍多也成為近幾年消費領域殺出來的一匹大黑馬。
這匹黑馬硬是在伊利、蒙牛、光明等乳業巨頭中,以一己之力在即食奶酪這一細分品類殺出了一條血路。
然而,爆火幾年后,妙可藍多突然失速。
剛剛公布的2023年一季報,妙可藍多業績可謂“暴雷”,其中營收下滑20%,扣非凈利潤更是暴跌91%。二級市場,妙可藍多曾在2021年5月達到約435億市值,如今僅剩135億市值;粗略計算一下,市值蒸發了300億,蒸發了近7成。
這匹消費新黑馬,究竟怎么了??
營收10億,扣非凈利潤僅586萬
4月25日,妙可藍多發布2023年一季報。公司營業收入10.23億元,同比下降20.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20.23萬元,同比下降67.08%。扣非凈利潤僅586.88萬元,同比暴跌91%。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深藍財經表示,主因還是“賽道太擁擠”,稀釋了妙可藍多的市場份額。
經過財報拆解,我們發現,妙可藍多其實從去年第二季度已經出現“暴雷”征兆。
2022年第二季度,妙可藍多營收增速從一季度的35%下滑至25%,扣非凈利潤增速從一季度的118%下滑至4%。到了第三季度,營收增速進一步下滑至21%,扣非凈利潤增速直接變成-38%。
在2022年年報中,妙可藍多解釋了原因:受疫情影響,一是公司高毛利零售產品增速有所放緩,二是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從而導致整體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時,妙可藍多自己也承認,隨著海外奶酪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國內大型乳制品企業紛紛關注奶酪領域。
一言以蔽之,就是市場“太卷了”。
深藍財經注意到,目前國內奶酪市場,除了傳統乳業大廠伊利、君樂寶、光明等,還有傳統海外大牌百吉福,另外眾多新創業品牌裹挾資本殺入賽道,比如奶酪博士、妙飛、吉士汀、酪神世家等。
據東方證券此前的研報,妙可藍多的克單價是比較高的,常規產品克單價為0.15元,高于百吉福、妙飛等,與伊利、蒙牛持平。但是金裝的產品克單價達到0.25元,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奶酪產品并不是高科技產品,本身技術門檻不高,企業也很難構建技術壁壘。這一點和“王老吉”、“可口可樂”等產品還不太一樣,他們有自己獨家的配方,即使競爭對手模仿,也很難做出口感一致的產品。
競爭加劇,必然帶來的是“陣痛”。
締造奶酪神話的女人
妙可藍多的故事要從其創始人柴琇講起。
柴琇出生于1965年,吉林延邊人。大學畢業后,柴琇被分配到國企上班。閑不住的柴琇遂下海經商。從代理休閑食品開始,她賺到了第一桶金。
2001年,柴琇成立廣澤乳業,正式進入乳制品行業。2006年,廣澤牛奶成為吉林省最大的乳企。
2007年,一次偶然的出國考察機會,柴琇注意到奶酪這個細分市場。
經過8年的準備,2015年她收購了妙可藍多(天津)食品公司,全力進軍奶酪這一細分賽道。
2016年,廣澤乳業成功借殼華聯礦業A股上市。此時的廣澤乳業,仍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乳企。廣澤股份2017年財報顯示,當年廣澤乳業營收8.13億,凈利潤6709.91萬;妙可藍多營收2.25億,凈利潤僅有653.37萬。
此時,奶酪產品在國內消費者中認知依然嚴重不足,銷量遲遲打不開。
經過一番決定后,柴琇決定重金“出圈”。
2019年,妙可藍多廣告登錄央視、分眾傳媒等渠道。《兩只老虎》的魔性背景,配合重復的宣講,妙可藍多成功出圈。短短幾年,“奶酪就選妙可藍多”成功的植入了消費者腦海,尤其是小朋友的腦海里。
銷量,瞬間打開了。
當年,公司營業收入17.44億,同比增長42.32%。凈利潤1922.99萬,同比增長80%。借著這股東風,2019年,上市公司廣澤乳業正式更名妙可藍多。
接受巨頭“招安”
嶄露頭角的妙可藍多很快被巨頭“盯上了”。蒙牛伸出了橄欖枝。
接受“招安”,還是獨自打拼?這是擺在柴琇面前的選擇題。
一個可參考的案例就是莫斯利安。?
當年,光明的“莫斯利安”也是憑借“長壽村的神奇秘密”開辟出了“常溫酸奶”這一品類。2015年莫斯利安做到60億銷售額,成為常溫酸奶超級單品。但在伊利、蒙牛等巨頭的圍攻之下,莫斯利安最終敗給了安慕希、純甄。
如今,安慕希占據常溫酸奶一半的市場份額,年銷售額200多億。莫斯利安市場份額只剩下個位數。一個超級單品,就這樣被巨頭們“圍剿”的渣都不剩。
以廣澤的實力,在兩大巨頭面前,如同螻蟻。如果不投奔巨頭,會不會重蹈莫斯利安的覆轍?
柴琇很快接受招安。
2020年1月,蒙牛作為戰略投資方,以14元/股的價格受讓妙可藍多2.05億股(占比5%)。據說當時柴琇在給員工的信中表示,這對妙可藍多是“巨大的利好”。
隨后,妙可藍多向蒙牛定增募資30億元。定增完成后,蒙牛對妙可藍多的持股比例上升至28.46%,成為第一大股東。柴琇讓出了控股權。
據說,當時柴琇經常面對外界這樣的質疑:你不是控股股東了,在這個企業你還有話語權嗎?你會不會覺得難過?為此她曾幾次面對媒體采訪時——“淚灑現場”。
后面,蒙牛又增持了一部分股票。到目前為止,蒙牛持股比例為35.28%,柴琇為14.86%,關聯公司吉林省東秀商貿有限公司持股1.03%。
隨著品牌的出圈,蒙牛的入主,二級市場投資者為之瘋狂。2019年到2021年,妙可藍多股價暴漲超過800%!成為消費領域的大牛股。
蒙牛的進入,讓妙可藍多有了更多資本“燒錢”。
在廣告導向之下,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暴增。2018年到2021年分別為2.05億元、3.59億元、7.1億元和11.59億元,短短4年暴增4.6倍。
與此同時,業績也得到“狂飆”。
2018年到2021年,妙可藍多營業收入分別為12.26億元、17.44億元、28.47億元和44.78億元。
妙可藍多成功出圈,以一己之力,帶火了一個新的賽道。
從毛利率指標來說,妙可藍多從2018年的26.96%一路提升至2021年的38%,可見公司的產品定價還是“蠻高的”。
當然,“燒錢”的代價就是收入上去了,但是利潤還是很低。
以凈利率指標來看,2021年公司凈利率僅4.33%,但同年伊利股份的凈利率水平穩定在7.9%的水平。
第一戰“汪汪隊立大功”,后面呢?
在妙可藍多的包裝上,印著現在小朋友很喜歡的《汪汪隊立大功》的動畫片卡通形象,而且在內部獨立包裝上,也印著“汪汪隊”。每一個奶酪棒上面,還有趣味知識,小朋友可以和大人互動。
現在看來,“汪汪隊”的確為妙可藍多“立了大功”!
但是,友商都學會了這招兒。
百吉福有“哆啦A夢”、伊利有“迪士尼”、蒙牛有“熊出沒”、妙飛有“超級飛俠”......有網友戲言,再這么下去,動畫片都不夠了。
在產品方面,光明推出“不加水的純奶酪棒”;奶酪博士主打母嬰人群;君樂寶入股思克奇奶酪棒,主打高鈣;妙飛奶酪棒主打“0蔗糖”等等,反正競爭是越來越白熱化了。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妙可藍多的市場份額已經接近40%,牢牢把守中國奶酪行業第一品牌。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妙可藍多的護城河很低。
2023年一季報顯示,妙可藍多毛利率進一步降至32.69%(去年同期為38.82%);銷售凈利率降至3.35%(去年同期為6.31%)。存貨周轉天數升至98.9天(去年同期為58天)。?
結合上面的營收、扣非凈利潤下滑等數據綜合來看,妙可藍多其實已經“不妙”了!
該如何應對呢?
2022年,妙可藍多創始人柴琇提出了所謂三大戰役:奶酪棒之戰、第二增長曲線之戰(奶酪進中餐戰役)以及尋找第三條增長曲線。
所以,兒童奶酪棒只是第一戰。
第二戰役就是——把奶酪端上中國人的餐桌。為此,妙可藍多力推奶酪片,倡導“營養早餐加一片”,謀求早餐場景的突破。后面的所謂第三條增長曲線,就是比如奶酪零食化、成人即食奶酪、B端餐飲供應鏈等。
目前,上市公司妙可藍多的法人代表和總經理,依然是柴琇。雖然不是控股股東,但還是第二大股東。
雖然妙可藍多成功的打響了兒童奶酪棒這一戰,但是后面的所謂第二、第三曲線,既需要消費者教育,又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持續投入,又要燒錢。持續燒錢就沒有利潤,而且燒錢本身風險也大。
真實的商業競爭就是這樣,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商場的戰役從來都不輕松。
雖然背靠蒙牛這棵大樹,但是蒙牛持股比例僅35%,蒙牛會不會全力投入?還是未知數。蒙牛自有品牌奶酪產品也在全力沖擊市場。而眾多友商又步步緊逼......
妙可藍多,還能守住老大的位置多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