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董事長被查,中靜杉杉股權之爭未了!徽商銀行怎么了?
幾經風雨,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
作者/李海霞?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繼原徽商銀行(3698.HK)董事長李宏鳴2022年11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后,4月25日,安徽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決定給予李宏鳴開除黨籍處分,取消享受待遇,收繳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受賄,國有公司人員濫用職權犯罪等問題移送檢查機關審查起訴。
2013年時,李宏鳴成為徽商銀行第三任董事長。在上任4個月后,2013年11月12日,徽商銀行在港交所正式掛牌,成為港股中首家上市城商行。
2017年12月,“掌舵”徽商銀行4年之久的李宏鳴離任,重返安徽國資企業任職,5年后落馬。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 一般而言銀行的股權相對分散且監管較為嚴格,有著穩定和有效的治理結構,因此其中的董監高等個別高級管理人員涉案被調查或者被追究責任,對于銀行的直接影響十分有限,尤其是離任的高管。銀行通常也會迅速與涉案人員進行責任與關系切割以免影響銀行自身形象。
三任董事長落馬
來源:罐頭圖庫
在李宏鳴之前,徽商銀行已有兩任董事長落馬。
首任董事長戴荷娣(2005-2008年任徽商銀行董事長),退休8年后被立案調查,2022年被判有期徒刑12年。
第四任董事長吳學民,2010年在徽商銀行擔任行長,2017年11月任董事長。2021年4月,與徽商銀行現任董事長嚴琛職務對調,轉任安徽信用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安徽信用擔保”)董事長。一年后,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吳學民被帶走調查。
此外,徽商銀行合肥分行行長何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在此之前,2021年擔任徽商銀行總行行長助理、徽銀理財董事長的夏敏被帶走。
何濤和夏敏均為徽商銀行的老將,自1997年徽商銀行(彼時名為“合肥城市合作銀行”)注冊后首批徽商銀行人,從基層,一路到高管職位,伴隨徽商銀行走過二十多個年頭。
爭奪徽商銀行
來源:徽商銀行中期報
近年來,作為徽商銀行第一大股東的“中靜系”(指中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相關企業團體,包括中靜新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靜新華”)等多家公司)股權紛爭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徽商銀行股東主要包括: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安徽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安徽信用擔保等的中央、安徽國資方;通過中靜新華、Wealth Honest、Golden Harbour Investments Management Limited、中靜新華資管(香港)有限公司持股的“中靜系”;通過杉杉控股有限公司、杉杉集團有限公司等持股的杉杉。2月10日,杉杉創始人鄭永剛在日本因病去世,目前杉杉由其子鄭駒掌舵。
2022年6月底,安徽信用擔保通過控股公司安徽擔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7.85億元競得安徽省恒泰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徽商銀行1.8億股權,占徽商銀行總股本的1.3%。目前該筆交易尚未完成轉讓,若轉讓成功,安徽信用擔保持有徽商銀行股份從5.98%增至7.28%。
“中靜系”與杉杉之間的股權糾紛被外界視為“大型連續劇”。
回溯至2006年,彼時,“中靜系”與杉杉還是盟友,雙方共同持股的中靜四海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中靜四海”),通過參與增資擴股及受讓徽商銀行1.41億股權。
自2007年起,通過從二級市場購買、增資受讓等方式,“中靜系”不斷增持徽商銀行,到2013年時,“中靜系”合計持股16.26%,成為徽商銀行第一大股東。
成為最大股東后,在回歸A股、分紅、利潤分配等事項中,“中靜系”與徽商銀行沖突不斷。為了套現回籠資金,“中靜系”開始尋求接盤方。
2019年8月,中靜新華與杉杉控股簽訂框架協議,約定杉杉控股受讓中靜新華直接加間接持有的徽商銀行全部股權,其中包括中靜四海51.65%股權,交易總價達121.5億元。
只是后續交易并不順遂。不到一年,昔日合作伙伴對簿公堂:中靜新華和杉杉控股雙方互指對方違約,杉杉控股要求中靜新華繼續向其轉讓股權,而中靜新華以杉杉控股未按時支付完款項為由,要求杉杉控股返還中靜四海的51.65%股權。
2023年1月17日,上海金融法院就雙方提起的兩筆訴訟做出一審判決:判決中靜新華返還杉杉控股股權轉讓支付款,杉杉集團返還登記在杉杉集團名下中靜四海51.65%股權,同時中靜新華返還對應股價轉讓款。
一審判決后,中靜新華于2月1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并獲法院受理。目前,該案處于二審流程中,尚未判決。
官司尚未有結論時,中靜系不斷物色新買家。2021年7月,中靜新華擬將持有的19.7億股徽商銀行股份悉數出售給東建國際(0329.HK),雙方簽署了意向書。之后,東建國際稱此為意向收購,可能不會實現。最終,這項轉讓不了了之。
2021年11月,中靜新華轉而向正威國際集團(下稱“正威集團”)出售所持的徽商銀行股份,交易作價160億元。正威集團實控人是安徽首富王文銀。截至目前,該股權轉讓尚未有新的進展。
股東糾紛對徽商銀行有何影響?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北京商報》表示,這并不利于徽商銀行經營目標的穩定和執行,如果股東拉鋸戰持續,影響傾向于消極,對徽商銀行回歸A股之路又徒增了變數。
凈利潤恢復增長,資產質量提升
徽商銀行成立于1997年,是全國首家由城商行、城市信用社重組成立的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城商行。
來源:騰訊圖庫
近年來,徽商銀行總資產規模不斷增長。2018年實現1.05萬億元,跨入萬億城商行之列。此后逐年遞增,到2022年末達到1.58萬億元。
徽商銀行營收亦持續增長。2019-2021年,徽商銀行實現營收311億元、322億元、355億元,同比增長15.61%、3.63%、9.98%。
凈利潤方面,2019-2021年,徽商銀行實現凈利潤98億元、95億元、114億元,同比增長12.25%、-2.54%、19.76%。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凈利潤首次出現負增長。這一年,徽商銀行接手原包商銀行在北京、深圳、成都、寧波四家分行的相關業務。當時,徽商銀行承接的包商銀行的負債總額為983.82億元。
接手包商銀行擴展業務的另一面,徽商銀行業績上也承受不小的壓力。這一年,徽商銀行不良貸款率達到1.98%的歷年最高值,撥備覆蓋率也達歷史最低值,為181.9%。
不過,資產質量在2021年有所好轉:徽商銀行不良貸款率降至1.78%,撥備覆蓋率上升至239.74%。
2022年,徽商銀行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實現營收36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1%;實現凈利潤136.8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11%。
銀行專項指標方面,2022年徽商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不良貸款率實現雙降。其中,不良貸款額度為113.61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99億元;不良貸款率1.49%,較上年末下降0.29個百分點。此外,撥備覆蓋率持續上升,2022年末為276.57%,較上年末上升36.83個百分點。
2022年報中,徽商銀行董事長嚴琛表示,2023年是徽商銀行推進落實五年戰略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徽商銀行將推進重點改革攻堅,把徽商銀行打造成優秀的地方主流銀行。
總資產規模為2.37萬億元的城商行寧波銀行(002142.SZ),2022年實現營收574.12億元,凈利潤230.75億元。與之相較,徽商銀行未來尚需努力。
遍觀金融市場,起起伏伏乃為常事,可貴一個“穩”字。嚴琛曾說過,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徽商銀行何時成為地方主流銀行?你看好徽商銀行嗎?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