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跑出一個芯片家族
世界芯片有戴家,個個都身懷絕技。
作者/謝達??編輯/鐸子? 來源/花朵財經
長兄戴偉民曾放棄美國終身教授職位,回國創辦了芯原股份,成為讓中國“芯”火燎原的中國半導體IP第一人。
二弟戴偉進接連創立硅谷遠景公司、GPU IP企業圖芯芯片技術公司,助力了華為海思四核架構處理器“K3V2”的誕生。
三妹戴偉立與丈夫周秀文共同創立的美滿科技,巔峰時期,更一度占據了全球存儲芯片60%的市場份額。
在芯片領域,戴家三兄妹絕對是業內難得一見的傳奇人物。然而,這個傳奇的家庭,到底是如何取得如此成就的呢?
學霸三兄妹
傳奇的背后,得從戴家的“根”,上海說起。
戴家三兄妹的父親,原先是上海浦東造船廠總工程師,母親是上海某醫院的護士長。1956年、1959年和1961年,戴家三兄妹也分別出生在中國的這片熱土。
家里人給戴家的三個孩子分別取名戴偉民、戴偉進和戴偉立,寓意著“偉大的人民、“偉大的前進”以及“偉大的站立”。
單從取名而言,處處可見戴家的愛國情懷。
但因戴偉民的爺爺、叔叔早年間已經移民到美國,戴家三代人20余年分隔在地球的兩端。
到上世紀80年代,戴家夫婦還是選擇了放棄在國內的工作,帶著正就讀高中的三妹戴偉立先行到達美國,并開始在當地經營一家名為西湖賓館的小旅館維持生計。
不過當時已經考入上海交大的戴偉民,以及考入上海科技大學的戴偉進,并未即刻跟隨家人移民美國,而是選擇暫留國內繼續深造。
較長時期在國內扎根并學習,這也為后來這兩兄弟歸國助力“中國芯”突破,埋下了深深的情懷。
“學霸創業三兄妹”,這是外界對戴家三兄妹的稱呼。
事實也正是如此,妹妹戴偉立剛到達美國,就轉讀舊金山的亞伯拉罕林肯高中,畢業后獲得了著名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入學資格。
后來憑借在國內就已就讀高校的戴偉民和戴偉進兩兄弟,也拿到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入學資格,實現了與父母親人的團圓。
而在伯克利,三兄妹均在計算機系就讀,共同開啟了他們各自與芯片的不解之緣。
談及學術,大哥戴偉民則最為突出。
在拿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學士學位后,戴偉民便一鼓作氣,繼續攻讀了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之后,他又成為了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學的一名教授。
在戴偉民的教授生涯,除了教學和研究,他還創辦了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多芯片模塊國際會議和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芯片封裝綜合設計研討會,連續多年擔任世界電子工程師協會電路和系統論文月刊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系統論文月刊的副編輯,并在各類技術刊物和會議上發表過100多篇論文,于1990年榮獲美國總統青年研究獎。
由于出色的表現,戴偉民也僅用四年的時間,就提前取得了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計算機工程學終身教授的職位。
其學術造就,明顯高于在離開校園后,就開始工作的二弟戴偉進和三妹戴偉立。
助力“中國芯”突破
大哥戴偉民,在芯片創業路上,也是一路開掛。
1995年,在身兼教授之職時,他就和自己的博士生在VC(風險投資)的支持下,創辦了計算機輔助設計高科技企業美國Ultima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在美國成功的創業經驗也讓戴偉民充滿信心,而且由于對中國情懷深遠,他的下一個創業戰場隨之轉移到了國內。
1998年,上海召開中國半導體研討會,作為外國專家戴偉民被邀而至,共同討論我們要不要成立中芯國際,在張江發展半導體產業。此次會議,也讓戴偉民下定決心歸國,加入到這個浪潮中來。
都知道,全球芯片產業基本形成了芯片IP、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四大環節的分工,任何一款芯片的誕生都需要經過這四大環節。
而為解決國內芯片企業所遭遇的知識產權(IP)困境,戴偉民不僅放棄了在美國的終身教授鐵飯碗,并在隨后以1.35億美元出售了Ultima公司,毅然選擇了歸國創業,助力“中國芯”突破。
2001年,戴偉民在張江創立了芯原股份,作為當時國內首家提供芯片標準單元庫的公司,芯原為中芯國際等提供了包括標準單元庫在內的標準設計平臺,以應對中國芯片代工企業所遭遇的IP困境。
據悉,戴偉民公司的半導體芯片IP模塊的復用可以使芯片設計化繁為簡,幫助芯片設計工程師有效的調用關鍵IP模塊,大幅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減少芯片開發成本。相比設計公司自研IP,該模式下IP復用次數多,平均成本可攤銷,開發成本也更低。
芯原股份作為芯片設計企業的上游供應商,以授權的方式,向后者收取專利費用。憑借領先的技術水平,去年芯原IP授權使用費收入也已達到7.85億元。
根據IPnest在2022年的統計,從半導體IP銷售收入角度來看,芯原已發展成為2021年中國大陸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七的半導體IP授權服務提供商。
公司所儲備的IP共6種類型,有圖形處理器、神經網絡處理器、視頻處理器等,共1500多個數模混合IP 和射頻IP。論種類,同時在全球七大IP廠商中位居第二。
在提供IP授權服務基礎上,戴偉民還提供基于平臺的定制化芯片解決方案,同時扮演著設計芯片的“幕后英雄”角色。
基于多種類IP和芯片設計能力,目前芯原股份已發展“一站式芯片定制業務”。簡單來說就是,客戶提需求,芯原提供從設計到量產的一條龍服務。
戴偉民曾指出:“在我們的平臺上,我提供IP,提供服務,芯片設計企業就不要養這么多人。我們是芯片界的藥明康德。藥明康德不做藥,但是做新藥的公司一定要依靠它的平臺,因為不需要每研發一次新藥都去重復搞那些基礎的東西。”
在先進半導體工藝節點方面,目前戴偉民也已帶領芯原實現5nm系統級芯片(SoC)一次流片成功,如今公司已有多個5nm站式服務項目正在執行。
大哥戴偉民在芯片的創業之路上一路狂奔,值得一提的是,二弟和三妹也一直并沒有閑著,甚至緊緊的跟戴偉民走在了一起。
合力成就中國芯
“上海戴家三兄妹,合力成就中國芯。”這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個事實。
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不僅大哥戴偉民在芯片創業之路上一路開掛,二弟和三妹同樣遵循著雙雙在芯片領域創業的規律。
1995年,三妹戴偉立就曾與同為伯克利畢業的丈夫、印尼華裔周秀文,在自家客廳創辦了美滿電子,瞄準了難度極大的存儲芯片設計市場。
巔峰時期,美滿電子一度占據了全球存儲芯片60%的市場份額,三星、東芝等國際品牌,均成為了美滿電子的客戶。
到2010年初,美滿電子設立中國總部,又開始大舉進軍中國手機芯片設計市場。據稱,美滿電子推出的第一代3G單芯片解決方案一度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
如今的美滿電子,已發展成為全球第七大芯片設計巨頭,市值超過500億美元,遠超大哥戴偉民所創芯原股份約400億人民幣的總市值。
有趣的是,盡管早在2016年戴偉立與丈夫周秀文就已雙雙辭職,離開了一手創辦的美滿電子。但在2017年,當翱捷科技成為美滿移動通信業務的接盤方,收購了美滿電子移動通信業務的翱捷,隨后又成為了芯原股份的客戶,也就是大哥戴偉民的“甲方”。
大哥戴偉民的芯原越做越大,同時還離不開二弟戴偉進的助力。
同樣在上世紀的90年代,戴偉進于1996年創立了硅谷遠景公司,主攻方向是一種用于專用集成電路設計的工具類產品。
到2001年,硅谷遠景被全球最大的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美國Cadence公司以約5億美元收購,戴偉進隨之進入Cadence工作。
但在2007年,戴偉進繼續二度創業,創立了GPU IP企業圖芯芯片技術公司,這是一家圖像處理器IP供應商,客戶分布在物聯網、汽車電子、安防監控等領域。2012年,華為海思的四核架構處理器“K3V2”,用的就是圖芯的IP。
到2016年,戴偉進與大哥戴偉民又緊緊走在了一起,芯原股份以5753萬美元,收購了圖芯全部股權。至此,戴偉入職芯原,成為公司副總裁,兩兄弟開始了并肩作戰,繼續助力中國“芯”突破。
在研發上,芯原股份一直保持著每年高強度的研發投入。
2022年,芯原股份的整體研發投入為8.37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1.24%。同期,公司員工總數為1362人,其中研發人員1168人,占比高達85.76%。
但在高度注重研發背景下,芯原股份的經營狀況仍不樂觀。
今年一季度,芯原股份實現營業收入5.39億元,同比下降3.77%;歸母凈利潤虧損7159.36萬元,同比下降2224.82%。
芯原股份解釋,由于公司知識產權授權業務受到客戶項目啟動安排相關等因素影響,單季度收入有所波動,導致報告期內凈利潤有所下降。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預測,2023年芯片市場規模將同比減少4.1%,降至5565億美元,時隔4年出現負增長。
芯片行業寒冬還在繼續,行業整體仍處于下行觸底階段,但在熟悉的芯片賽道,戴家卻一直未嘗停下。
除戴家三兄妹一直深耕芯片領域外,大哥戴偉民曾指出,自己的女兒已拿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工程博士,兒子也是計算機工程系本科畢業。
“我們家人只會做芯片,我兒子也在做芯片。”戴偉民曾笑著說,他很驕傲參與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成長歷程,更相信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前景無限。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