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寵兒”Keep融資已到F輪,3年虧損15億,造血問題仍未解決?
運動科技公司Keep一直備受關注,6月21日,Keep在港交所披露通過聆訊后的招股書,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或已不再遙遠。
文︱翠鳥資本
運動科技公司Keep一直備受關注,6月21日,Keep在港交所披露通過聆訊后的招股書,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或已不再遙遠。
? ? ? ? ?
這并不是Keep首次申請上市,第一次遞交赴港上市招股書是在2022年2月,后因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轉為失效,而后Keep在9月更新招股書再次遞表。今年3月份,Keep再次更新赴港IPO招股書。
? ? ? ? ?
7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Keep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中,將發行價定在市場定價區間的低端,即每股28.92港元,籌資約3.13億港元。
融資已到F輪
資料顯示,Keep的前身是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
? ? ? ? ?
Keep創始人為王寧,據媒體報道,其是在健身中獲得創業靈感。彼時全民運動風靡,健身文化正在被主流大眾接受,也恰逢移動互聯網風口崛起之際,計算機專業出身的王寧萌生了做一款移動健身應用APP的念頭。當年,王寧便拿到了澤厚資本3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 ? ? ? ?
Keep APP在2015年正式上線,憑著免費使用,完成了用戶的累積。據公開報道,Keep在推出的105天內吸引了百萬用戶,在921天內便突破了1億用戶,一舉成為國內首個用戶數破億的運動應用APP,讓其他移動端應用望塵莫及。
? ? ? ? ?
Keep也獲得了眾多資本的青睞。
? ? ? ? ?
Keep成立至今,九年多的時間里,共獲得了9次融資,其中最大一筆融資就是是F輪融資,也是迄今為止業內最大一筆融資。
? ? ? ? ?
參與融資的明星資本更是不少,包括時代資本、軟銀愿景基金、高瓴資本、GGV紀源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BAI資本等。
? ? ? ? ?
2015年,Keep完成了A輪(500萬美元)、B輪(1000萬美元)融資;2016年完成C輪(3200萬美元)、C+輪(1300萬美元)融資;2018年完成1.27億美元的D輪融資;2020年上半年,完成8000萬美元E輪融資;間隔不滿一年,2021年完成了3.55億美元F輪融資與7000萬美元F-1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0億美元。
? ? ? ? ?
值得關注的是,站在Keep背后的投資方,有不少是多次參投的老主顧,騰訊參與了四輪融資,GGV參與了五輪,五源資本連投四輪,中BAI資本更是參與了Keep的6輪融資。
? ? ? ? ?
對于這些投資方而言,Keep盡快完成IPO,他們才有機會退出。這也是Keep多年來與資本互相伴生帶來的結果,所以上市成了“眾目所盼”。
造血問題待解
Keep因“自律給我自由”的Slogan被大眾熟知,但Keep的自由誰能給呢?
? ? ? ? ?
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健身平臺,Keep目前仍未實現盈利。
? ? ? ? ?
招股書顯示,Keep的營收來源,包括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
? ? ? ? ?
數據顯示,Keep在2020-2022年營收分別為11.1億、16.2億和22.1億元,年同比增速分別為66.9%、46.3%和36.6%。
? ? ? ? ?
不過,營收雖然在增長,但增速卻在逐漸放緩,虧損也在持續。
? ? ? ? ?
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Keep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盡管Keep在2022年虧損有所收窄,但相較2020年的虧損額,依舊處在高位。
? ? ? ? ?
值得注意的是,Keep的虧損收窄,或在一定程度上與銷售及營銷開支的減少有關。
? ? ? ? ?
數據顯示,2022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比2021年減少2.92億元,這部分開銷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59.03%降到了2022年的29.24%。
? ? ? ? ?
與此同時,毛利方面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過去三年,Keep的毛利分別為4.99億、6.77億和9億元,毛利率從45.1%下滑至40.7%。
? ? ? ? ?
另外,數據顯示,2020-2022年,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收入分別為6.37億元、8.72億元和11.37億元,占總收入的57.5%、53.9%和51.4%;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分別為3.38億元、5.58億元和8.94億元,占總收入的30.5%、34.4%和40.4%;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別為1.32億元、1.90億元和1.8億元,占總收入的12%、11.7%和8.2%。
? ? ? ? ?
在Keep的三大業務中,自有品牌業務持續性地占據總營收的一半以上,而另一半則由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和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組成。可見,Keep營收來源似乎較為單一。
營銷上狂砸錢
雖然已是圈內頂流,但Keep在營銷也沒少下功夫,曾推出多項營銷及策略組合,包括應用商店及短視頻平臺上的廣告、健身達人營銷及社交媒體平臺上的其他營銷活動等,因此產生大量銷售及營銷開支。
? ? ? ? ?
數據顯示,2020-2022年,公司錄得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02億元、9.56億元及6.46億元;期間用于為移動應用程序分流(為獲取訂閱會員及單項內容購買者 ) 產生的流量獲取成本分別為9330萬元、3.35億元及1.59億元。
? ? ? ? ?
但從月活躍用戶數據來看,Keep在2021年加大力度投入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并沒有讓月活躍用戶數發生質的飛躍。
? ? ? ? ?
招股書顯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MAU(月活躍用戶數)從2973萬增長16%至3436萬。2021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由2020年的191萬增長72%至328萬。
? ? ? ? ?
而在并沒有過多投入的2020年,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數據增長。其2020年平均MAU相對于2019年增長了37%,2020年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則比2019年增長了148%。
? ? ? ? ?
據灼識咨詢報告,2022年中國的健身人群數量為3.74億,位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4.64億。2022年中國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為2518.3元/人,遠低于美國的16425元/人。
? ? ? ? ?
健身市場是龐大的,蛋糕很大,對于Keep來說,如何使自身擁有更高的商業化變現能力,還需探索,首先需要考慮的或許是怎么扭虧。如今通過港交所聆訊,意味著終于走到了上市前的臨門一腳,但等待它的未來又會是什么呢?
? ? ? ? ?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