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集團子公司“流動性不足”,半個月借不到20億就會違約?
遠洋集團會不會實質違約,就看兩大國資股東能不能給他扶起來了。
作者/蒲肅?來源/ 債市觀察
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關于遠洋集團(3377.HK)現金流吃緊的消息就一直不斷,從遠洋資本美元債展期,到出售成都太古里,債務違約的雷聲一直在遠洋集團頭上盤旋。
7月18日上午,背靠兩家國資大股東的遠洋集團突發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出現階段性流動性不足,其20億公司債的兌付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如今距離這筆公司債到期只有半個月,但本金和利息的兌付資金尚未落實。
這意味著,遠洋如果不想違約,半個月內需籌集20億元按期兌付,這事就連遠洋自己都不敢做出承諾,直接在公告里說“難度較大”。
如果上述債券違約,將是自2021年以來,首家出現國企控股的房企債務爆雷。遠洋方面則表示,將與債券持有人協商調整本息兌付安排,上述債券已經自7月18日停牌。
20億債務面臨“流動性不足”
首先要注意的是,出現違約風險的債券發行人是遠洋控股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遠洋控股”),不少人把“遠洋控股”和“遠洋集團”混為一談,其實前者是后者的全資子公司。但全資子公司現金流緊張,母公司遠洋集團也不能脫離干系。
來源:企業公告
這筆20億的公司債即將在8月2日到期,簡稱“18遠洋01”,是遠洋控股于2018年8月2日發行的遠洋地產有限公司公開發行 2018 年公司債券,期限5年,當期票面利率4.0%,應于2023年8月2日支付本金余額及應付利息。
遠洋控股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賬面非受限貨幣資金無法覆蓋“18遠洋01”債券本息,盡管公司仍在積極籌措資金,但短期內流動性得到有效改善的難度較大,針對“18遠洋01”的本息兌付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受此影響,遠洋控股其他6只公司債連續兩日下跌,截至7月18日,現價已經集體跌至30元以下。其中,“15遠洋05”價格最低,僅約20元;“19遠洋01”盤中跌幅最大,一度引發臨時停牌,盤中最低價格僅24.2元。
來源:債市觀察整理
在此之前,遠洋控股的旗下債券就已經出現一次集體下跌。
6月底7月初,遠洋集團兩大股東中國人壽和大家保險向其派出聯合調查工作組,并聘請中金公司進行盡職調查。消息傳出,遠洋控股旗下債券的投資人紛紛拋售,導致債券價格大跌。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18遠洋01”兌付風險公告之前,遠洋集團兩大股東就派駐人員進入,其實就已經有所感知,也說明管理層對債券兌付方面的關注,因為債券兌付很容易和“房企暴雷”掛鉤,所以此事略顯敏感。
債市觀察查詢發現,遠洋控股目前共存續債券14只,存續余額合計約234.49億元,有息債務596.23億元,短期債務占總債務的比例高達78.52%。
和這些負債相比,遠洋控股貨幣資金84.72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46.23億元,受限存款47.63億元,短期還債壓力較大。
母公司遠洋集團美元債超280億元
遠洋集團作為母公司,其主要資產都在遠洋控股。2022年財報顯示,遠洋集團總資產2460.72億元,總負債1981.86億元,資產負債率80.54%;而遠洋控股總資產約2275億元,總負債1802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80%。
7月18日,在遠洋控股旗下債券價格大跌的同時,上市公司遠洋集團股價也下跌超10%,收盤價僅約0.39港元/股。
此外,母公司遠洋集團還有8只存續美元債,合計約39.2億美元,按7月18日匯率換算,約為人民幣281.14億元。
來源:企業預警通
其中要在今年下半年付息的美元債共有6只,合計約7000萬美元。最近的一筆美元債將在今年7月31日到期付息,利息約為2100萬美元,約為人民幣3.01億元,這只美元債本金7億美元,將在2024年7月30日到期。
在此之前的7月13日,遠洋集團已經有一筆702萬美元的美元債利息未能按期支付。據該債券的募集說明,票息有14天的寬限期,對于該筆票息能否在寬限期內支付,遠洋集團未予回應。這只美元債本金5.2億美元,利息2.7%,在2025年1月13日到期。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分析認為,“遠洋集團目前債務比率80%左右,旗下子公司的相關債券連續兩天已累計跌超30%,即使有國資身份的股東加持也出現債務問題,這可能意味著財務窟窿大到無法輕易解決,即使是那些在過去被認為有較強融資能力的公司。”
“這也提醒我們,無論公司的背景如何,都需要對其財務狀況進行仔細的審查和監控。”黃立沖還分析稱,從中國人壽和大家保險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遠洋集團、提名董事的舉措來看,說明他們不想重蹈平安保險深陷華夏幸福基業債務違約的覆轍。
“優質房企”面臨違約壓力,
大股東重組董事會
作為具有國資背景的房企,遠洋集團一度被認為是優質房企的標桿,但自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就不斷有消息顯示遠洋集團正面臨現金流危機。
最先無法按期兌付的是遠洋集團旗下的遠洋資本,這家公司前身是“遠洋房地產金融事業部”,2016年正式成為“遠洋資本有限公司”,是遠洋集團主要的投融資平臺之一,主要業務包括不動產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夾層投資、其他投資。
2022年9月,遠洋資本先是將10億元公司債“20遠資01”的回售日期延長到2023年9月9日,又將3.5億美元的“遠洋資本6% N20221025”展期。
同時,遠洋資本旗下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遠洋資本控股”)因2000萬美元借款到期未還,被澳門銀行發函催債,隨后又展期2.86億美元債。今年3月30日,遠洋資本控股還被債權人在香港提起清盤呈請。
另一件引發市場對遠洋集團現金流關注的是,遠洋集團出售成都太古里股權一事。
2022年底,遠洋集團正式宣布,向太古地產出售成都遠洋太古里50%股權,出售價格擬定為55.5億元,這一價格相較于項目估值打了9折,主要是為了快速回籠資金。
來源:成都太古里官微
但值得注意的是,《紅星資本局》曾報道,遠洋集團此前曾抵押成都遠洋太古里項目50%股權,向遠洋大股東中國人壽保險籌資約40億元,借款期間遠洋所持50%股權的分紅將交給債權人。回購條款包括3年后贖回,以及如果遠洋無法贖回,擁有項目另外50%股權的太古地產將擁有優先收購權。
截止2022年末,遠洋集團的總有息負債為970.23億元,其中一年內需償付為380.92億元,占比總有息負債的39%。而公司期末所持有的貨幣資金為93.86億元。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表示,作為國資背景的房企,遠洋或面臨違約壓力,無疑將再次為行業拉響了警報,可見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國央企或股份制房企也較具一定的生存壓力。
億翰智庫研究總監于小雨認為,遠洋集團現金流緊張主要是銷售銷售沒有起色,債發不出來,企業就比較難,“遠洋集團之前過于重倉北方區域,2020年遠洋集團制定‘南移西拓’的戰略布局,逐漸向華東、華南、華中和華西區域傾斜,2021企業新增土儲中,‘南移西拓’區域占比達70%,但現在的問題是各區域的銷售普遍不行。”
今年上半年,遠洋集團銷售額約356.6億元,2022年和2021年同期分別為430.1億元和523.7億元,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滑。2022年,遠洋集團虧損159.3億元。
嚴躍進也認為,今年銷售端其實表現非常糟糕,對于一些過去被看好的央國企來說,其債券問題也容易出現暴雷風險。“目前需要對一些央國企也重新做評估,尤其是銷售數據下降過快、潛在拿地量過多的房企,更要積極謹慎對待后續的經營工作。”
由于遠洋集團銷售下滑、利潤虧損,大股東之一的中國人壽已經計提減值,2021年和2022年,中國人壽對遠洋集團的投資合計計提減值約58.62億元。
“股東也不能無限量支持,而且現在看大政策出臺的可能性也不高。”于小雨認為,兩大國資股東在遠洋債券出現兌付風險時進駐,說明了大股東已經高度重視遠洋集團的實際財務情況。
6 月25 日,遠洋集團公告,原13名董事中有6名董事替換,新任職的6名董事中有4名來自大股東中國人壽和大家保險,分別為柴娟、張忠黨、于志強及孫勁峰,后一位為大家人壽提名。
其中前3位為中國人壽提名,而柴娟的任職尤為讓人關注,她擔任遠洋集團執行董事及副總裁,打破了遠洋集團多年來維持的“3位執董”的習慣,而且柴娟此前曾任職中國人壽保險深圳區域審計中心紀委書記。
遠洋集團能否幫助子公司成功展期20億債務?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