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影視IPO,換了“男主”
創始人隱退,森宇IPO小舅子登場。
文/樂居財經 作者/李姍姍
“一部《甄嬛傳》,保樂視、優酷一生榮華富貴。”近些年,關于《甄嬛傳》的衍生二創數不勝數,各種“甄學家”的玩梗和深度解讀,也讓這部電視劇數次翻紅,播出時間長達11年之久,如今仍活躍在大眾視野。
《甄嬛傳》持續火熱的背后,版權方樂視依靠收取版權費每年躺賺上千萬。據此前樂視品牌負責人表示,《甄嬛傳》帶給樂視網的收入有5%。按照近兩年均4億的總營收,換算下來每年可以帶來2000萬元左右的收益。
依靠收取數字版權費也能做成一門大生意,近日,一家新媒體版權分銷與內容服務商——上海森宇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森宇股份”)向深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森宇股份沖A之路頗為曲折,此前其曾嘗試“賣身”當時的一家上市公司光一科技(300356.SZ),以10.5億元的對價謀求曲線上市,卻以失敗告終。
此次森宇股份嘗試獨立行走,向深市主板發起沖擊,擬募資10.45億元,公司發行市值達到41.8億元。
不過,與行業巨頭華視網聚相比,森宇股份在版權營收規模及版權儲備上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此外,其2018年投資的一部電視劇至今仍未播出,公司投資的2900萬元也有著付之東流的風險。
一、創始人讓位小舅子,險賣身退市公司
目前,森宇股份的“掌舵人”為陳志永,他是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不過,陳志永并非最初的創始人。
2010年8月,崔惠玲、劉建春共同出資10萬元設立了森宇股份的前身森宇有限,二人分別持股60%、40%。
陳志永作為劉建春的妻弟,首次加入森宇股份是在2015年1月,彼時,他從劉建春手里受讓公司40%的股份,并接任其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之位。那一年,劉建春43歲,這個年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歷、經驗和資源,本該是創業者永攀高峰的時候,為何在此時隱退,給外界留下了一個謎。
陳志永接棒后,實控人變成了崔惠玲和陳志永。
或許是不甘心,僅一年后,劉建春用另一種方式“回歸”到股東陣營。他與公司其他員工通過股權激勵方案增資入股,再次持有公司 1.2%的股權。截止招股書簽署日,現年51歲的劉建春,直接持有森宇股份0.82%股份,并持有員工持股平臺寧波佳昌12.71%份額,擔任公司綜合部負責人。
從過往履歷上看,陳志永的資歷頗為深厚。在進入森宇股份前,他已經在廣播電視行業擁有11年的經驗,曾歷任寧波視窗網絡信息有限公司場務副總經理、北京中錄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而劉建春此前則在中國有色第四冶金建設公司任職員、寧波江東盛豐鋼塑管制造廠任銷售經理。
森宇股份成立以來,曾在2017年5月-2021年2月掛牌新三板,證券代碼為871565,而掛牌期間,公司曾試圖賣身當時的上市公司光一科技進一步謀求A股上市。
2018年3月,光一退(光一科技)公告稱擬收購兩家公司股權,其中包括森宇文化100%股權,交易對價為10.5億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森宇文化凈資產為1.48億元,本次收購增值率達到609.46%。
不過,這一重組歷時一年多卻以失敗告終。2019年4月20日,光一退發布公告稱,因雙方已達成的交易對價形成較大差距,交易各方關于交易方案細節的談判進展緩慢,交易各方一直未能就補充協議達成一致意見,公司決定終止此次重組。
福禍相依,此后不久,光一退開始走下坡路。自2020年起,光一退持續大額虧損,至2022年,其三年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5.64億元,并身背高額負債,其實控人龍昌明如今也成為失信被執行人。今年6月20日,*ST光一進入退市整理期,最后交易日期為7月12日,并于7月13日正式退市。
二、IPO前創始人退出,實控人減持套現并拿走近半分紅
與光一退走向沒落的命運截然相反的是,森宇股份重新開啟了IPO之旅,深交所于6月底受理了森宇股份遞交的招股書。此次IPO,森宇股份的市值將達到41.8億元。
不過,公司在2021年2月摘牌新三板后,還有多位股東減持套現。
2021年8月,蜂巢創投將所持森宇股份全部股權以14.67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杭州羲合,套現5281.2萬元。不過,杭州羲合與蜂巢創投的基金管理人、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浙江金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二者屬于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
緊接著,一個月后,崔惠玲、陳志永、劉建春和鄭麗麗紛紛減持,其中,崔惠玲、陳志永、劉建春以20元/股的價格對外轉讓部分所持股份,三人分別套現7053.09萬元、2700萬元、300萬元;鄭麗麗則以16元/股的價格轉讓其部分所持股份,套現4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轉讓后,作為創始人之一的崔惠玲徹底退出森宇股份。而早在2019年12月,崔惠玲就與陳志永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終止協議》,不再是實控人之一。
遞表前,森宇股份共有24位股東,包括17家投資機構、6位自然人股東以及1家員工持股平臺。其中,控股股東陳志永直接持股38.7%,并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寧波佳昌控制公司23.6%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62.3%的股份。
投資機構背后的資本中,蘭溪投資持股9.68%;金控資本通過杭州羲合持股6%;君潤資本通過才富君潤、君潤睿豐、君潤恒智合計持股6.42%;麟毅資本通過麟毅肆號、麟毅貳號、麟毅璞詠、麟毅叁號合計持股4.01%;黑橡樹資本通過安吉汲瑞持股1.83%;璽陽資本通過湖州檀沐持股1.67%。
2020年-2022年,森宇股份進行現金分紅合計6000萬元,按照持股比例計算,陳志永拿到約2697萬元分紅。
三、銷售影視劇版權,騰訊為第一大客戶
森宇股份自設立以來主要從事動漫、電視劇、電影等視頻節目的新媒體數字版權分銷業務和新媒體數字內容提供業務。
2020年-2022年,森宇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61億元、4.95億元、4.91億元;取得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887.85萬元、1.58億元、1.55億元;各期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2.69億元、3.72億元、3.22億元。2022年,公司業績出現小幅倒退。
業務上,新媒體數字版權分銷業務是主要收入來源,各期收入分別為2.92億元、3.88億元、3.19億元,占比分別為80.95%、78.27%、65.02%。
在該業務中,森宇股份通過購買數字版權再出售的方式實現盈利,其所持有的媒體資產包括電影、電視劇、動漫以及品牌授權,如《夏洛特煩惱》、《神雕俠侶》、《小豬佩奇》、《汪汪隊立大功》等知名影視作品。截至2022年末,公司已積累了 6.51 萬小時的視頻節目儲備。
公司客戶主要包括騰訊、愛奇藝、芒果、優酷、嗶哩嗶哩、抖音、快手、搜狐等主流新媒體互聯網視頻平臺以及移動端視頻媒體。報告期內,森宇股份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46億元、3.7億元、3.09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8.09%、74.68%、63.04%。
2022年,騰訊超過愛奇藝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森宇股份向其銷售數字版權分銷的金額為1.09億元,占比22.18%;報告期內,公司向騰訊銷售數字版權分銷的金額累計為2.66億元,騰訊為森宇股份期內數字版權分銷業務的第一大客戶。
四、規模僅為對手15%,投資電視劇“踩雷”
據招股書,森宇股份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為華視網聚,該公司于2015年由A股上市公司捷成股份(300182.SZ)收購并全資控股,其主營業務為影視劇、動漫、綜藝等視頻節目版權內容的數字化分銷與運營服務,同時也在影視發行前期配合出品方開展新媒體宣傳等各類業務。
據捷成股份公開披露信息,2020年-2022年,華視網聚營業收入分別為24.04億元、30.88億元、36.9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62億元、5.33億元、8.34億元。相比之下,森宇股份的規模僅有華視網聚的15%左右。
作為新媒體版權分銷與內容服務商,森宇股份每年均會購置較多電視劇、電影、動漫等數字版權并相應增加無形資產原值。報告期內,公司無形資產購置金額分別為1.25億元、1.99億元、2.09億元;而2022年,華視網聚的購置金額為18.55億元,是森宇股份三年總購置金額的3倍多。
此次IPO,森宇股份擬將近八成募資款用于版權庫建設,進一步采購動漫、電視劇、電影等各品類版權,“補血”版權庫。
而森宇股份不僅在版權實力上拼不過同行,其在投資質量上也踩上“地雷”。
2020年-2022年,森宇股份對庫存商品均進行了2900萬元的存貨跌價準備。據悉,2018年,公司與上海劇合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簽署《電視劇<南煙齋筆錄>聯合投資合同》,以2900萬元參與投資了電視劇《南煙齋筆錄》。投資完成后,森宇股份持有該電視劇5%的投資份額,可按相應比例獲得該劇發行后的凈收益。
2018年6月,《南煙齋筆錄》拍攝殺青,并于2019年制作完成并獲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森宇股份因此在當年年末形成存貨2900萬元。
而2019年4月,參演《南煙齋筆錄》的男二號趙姓演員發表不當言論,成為“被封禁”的藝人,導致該劇停播,基于謹慎性原則,森宇股份對該存貨全額計提了跌價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南煙齋筆錄》是由劉海波、葉昭儀聯合執導,劉亦菲、井柏然領銜主演的民國傳奇劇,目前該劇已更名為《一曲三笙》,集數由68集刪減至55集,原男二趙姓演員也已被“換臉”,壓箱4年,能否順利播出仍是個未知數。
對此,森宇股份也指出相關風險。由于數字資產的特殊性,版權糾紛、負面輿情等都能可能造成瑕疵版權,若未來,當公司對外分銷瑕疵視頻節目版權或將瑕疵版權用于新媒體數字內容提供業務時,可能會因此面臨糾紛或訴訟,進而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帶來負面影響,也會因此導致不定規模的經濟損失,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收入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附:森宇股份上市發行中介機構清單
保薦機構: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主承銷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人律師: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
審計機構:和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評估機構:北京中同華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