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億“撬動”正邦百億重組,“江西豬王”雙胞胎集團浮出水面
經過10組意向重整投資人的角逐,雙胞胎與信達組成的“產業+國資”聯合體最終以43億拿下正邦重組,將從財務和經營兩方面有序推進。由此,作為全國生豬產能大省和調出大省的江西,養豬產業的產業鏈與資金也將史無前例地整合入一家上市主體。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正邦的員工和債權人終于看到了曙光。
8月7日開盤,*ST正邦一字漲停,報2.74元,總市值93億元。消息面上,正邦在上周五盤后公布了重整計劃草案。
具體來看,其中涉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重整投資人受讓轉增股票等重大事項。以江西雙胞胎農業牽頭的重整投資人,將為正邦科技提供43.4億元的資金支持,用于支付重整費用、共益債務、清償各類債務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除了資本結構的優化,草案還包括未來三年經營業績承諾及詳細補償方案。雙胞胎集團表示,將力爭重整完成后的第一年經營性減虧、第二年實現扭虧為盈。并將2年內向正邦科技置入自身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直至4年內完成相關業務及資產的整體上市。
這場“借殼”的主角,是江西除了正邦以外另一家“隱形豬王”。2022年,做飼料出身的雙胞胎集團,已憑借這兩年的“抄底”收購,以930萬頭的出欄量,躋身國內前四。
在江西國資委的牽頭下,重整完成后,雙胞胎集團將“繼承”正邦的上市主體,成為江西省民企新龍頭。
雙胞胎集團入局正邦重組
8月4日盤后,正邦重磅宣布了重整草案。
以近32億的總股本為基數,公司將按每10股轉增不超過18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共計轉增57億股。
其中,重整投資人將合計提供資金人民幣43.4億元,受讓不超過31.5億股股票,占轉增后公司總股本的69.24%。
作為最主要的產業投資人,雙胞胎集團將以1.1元/股價受讓14億股,其余16家聯合投資人以及根據正邦集團有限公司及江西永聯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實質合并重整計劃新設立的合伙企業講以1.6元/股價格受讓17.5億股。
據重整計劃(草案),經管理人審查確認的債權金額接近220億元,有2.38億元正在審查中,已遞延的債權金額超過34億元。這也意味著,上述資金提供的流動性,將是未來公司重整成功的重要基礎。
剩下轉增股票中的25.5億股股票,將通過“以股抵債”的方式,用于清償正邦科技及正邦養殖系列公司債務,股票抵債價格為11元/股至12.5元/股。
對于正邦轉債持有人來說,10萬以下現金將能全額清償,或以3.06元轉股投資重組股,超過部分可按股轉增股票,抵債價格為11元/股至12.5元/股。
員工安置方面,草案顯示,職工債權將100%現金清償;正邦員工將100%保留,原有員工的工齡將連續計算,薪酬待遇及社保繳納水平不降低,并通過優化考核方案進一步提升激勵水平。
截至公告日,正邦科技共有職工債權22筆,其中13筆債權經調查認定金額約為120萬元;9筆債權涉勞動仲裁/訴訟待確認,合計約39萬元。前期股權激勵產生債權合計約1.58億元,涉1297名職工。
多地國資助跑
去年10月底,*ST正邦正式啟動預重整程序,截至2023年2月3日16時止,共有11家意向投資人報名參與重整投資。
7月24日,正邦表示,經過對意向投資人開展的盡職調查工作以及進一步的溝通和篩選,共有10組意向投資人(原11組投資人中2組合并)均已提交重整投資方案并繳納投資保證金2000萬元/組。
7月22號,正邦確定雙胞胎信達聯合體為中選投資人,其中涉及17家機構,均有強大的股東背景,涉及中國信達、華潤集團,以及多個南方地區國資等。
首先,雙胞胎集團旗下的雙胞胎農業將作為產業投資人,以及本次重整的投資主體,出資15.4億元,取得正邦科技14.6%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
作為企業所在地,江西金資(地方AMC)、江西省國資會重點參與。南昌金牧紓困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出資7.3億,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與江西省行政事業資產集團出資5.4億。
其他地方機構,則注資數億不等,多在“落選”后繼續認購。
深圳方面,報名參與重整的投資人為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其除了第一時間繳納了2000萬的重整保證金外,還給與了正邦科技2億的共益債融資。落選后,仍然認購3300萬股轉增股票。
廣州國資由廣東粵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參與競標,繳納了1100萬保證金,按照每家重整投資人2000萬的要求,廣州國資應聯合共青城吉富創盈另類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參與競標重整投資人。如今分別投資購買1000萬股和2000萬股的轉增股票。
另外,隸屬于廈門國資委的供應鏈龍頭——廈門國貿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購買了正邦轉增股票1.65億股。
中國華潤集團在繳納2000萬重整保證金外,也在正邦重整期間提供了2億元貸款,參與支持正邦重整。落選后,仍購買1500萬股轉增股票參與重整。
背靠招商局集團的深圳市招平錦繡二號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也在繳納2000萬的重整保證金后,為正邦科技在重整期間提供了3223萬的貸款。在競爭落選后,依然參與投資3000萬轉增股票。
江西“豬王”的交接
同為江西豬業巨頭,與融資激進的正邦不同,一直沒有上市的雙胞胎集團,顯得更為“神秘”。
據悉,雙胞胎集團成立于1998年,是專業從事糧食種植與貿易、飼料生產與銷售、生豬養殖、生豬屠宰與深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大型企業集團,一度被稱為“中國豬料第一品牌“。
雙胞胎集團目前有子公司400多家,員工2萬余人,其中飼料公司140余家、養豬公司200余家。截止2023年3月末,其總資產375.08億元,凈資產183.19億元,賬面貨幣資金58.90億元。
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2中國企業500強”榜單顯示,雙胞胎集團以860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第265位,去年首次超越正邦后,繼續衛冕江西民企冠軍。
事實上,雙胞胎曾在2018年時嘗試過“借殼上市”。彼時,雙胞胎與金新農有過短暫接觸,擬向控股股東新疆成農遠大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收購29.9%金新農股權,交易價格不高于19.34億元人民幣。但不到半個月,金新農控股股東便終止了股權轉讓。
如今江西養豬龍頭合二為一,A股豬企格局又將生變。
此次重整,雙胞胎集團針對*ST正邦的經營痛點制定了詳盡的經營計劃,并明確未來三年的經營業績承諾以及補償方案,涉及仔豬兜底銷售、共享疫情疾病防控技術等。
雙胞胎集團承諾,會幫助上市公司高效恢復業務運營、快速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作為經營重點,力爭重整完成后第一年經營性減虧、第二年實現扭虧為盈。三年內,實現上市公司年生豬上市規模達1200萬頭的能力。
渠道方面,如上市公司需要,其將按照不低于市場公允水平的價格收購上市公司因產能限制而無法自育肥的仔豬,為*ST正邦提供仔豬“兜底銷售保障”,助力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恢復。
同時,雙胞胎自身的戰略發展重點將轉向降本增效。在資產注入*ST正邦之前,生豬上市綜合成本低于7.5元/斤,達到行業一流水平。
數據顯示,雙胞胎集團2022年豬飼料銷量近1200萬噸,為全球頂級豬飼料企業。正邦科技2021年豬料銷量為263.16萬噸。
2022年,雙胞胎集團實現生豬上市超930萬頭,已經躋身國內前四,母豬存欄規模超50萬頭。作為參照,*ST正邦在陷入財務危機前,僅次于牧原坐上行業老二的2021年,生豬銷量為1492.67萬頭。
業內人士指出,雙胞胎在飼料方面優勢顯著,生豬養殖單斤全成本當前已低至7.79元/斤,收購正邦后,將有較強的業務互補性。
不過,有雙胞胎集團高管表示,將保持“三個不變”,即保持上市公司各保留業務主體的業務模式、資產權屬不變更,保持各豬場、飼料廠等經營主體的管理團隊人員不變更。
“未來,正邦仍然是正邦,雙胞胎依然是雙胞胎,兩家公司將會保證絕對的獨立,這是同業競爭合規的要求,也是正邦能夠正常運營的基礎。”該高管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