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億解禁市值“砸崩”聯影醫療?
超670億元的解禁使得聯營醫療股價承壓,短短5個交易日股價已跌超18%。而股價重挫也殃及了一眾機構投資者。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聯影醫療“失火”,殃及一眾追隨者。
8月22日盤后,聯影醫療稱擬最高140元/股回購股份,涉及金額不超過8億元。這個價格相比較今日收盤價109元/股,溢價28%。
其拋出回購計劃的原因或許不難理解,聯影醫療在最近5個交易日中,股價已跌去18.78%。導致聯影醫療在二級市場被資金拋售的元兇或與15日的一則巨額解禁公告有關,內容顯示包括泰康人壽、中信證券以及聯影醫療原始股東所持股份迎來解禁期,涉及金額超過670億元,占據21日總市值比重的65%。
巨額解禁導致的股價重挫也讓聯影醫療的一眾機構持有者受波及。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合計有31只基金持有聯影醫療。此外,華泰證券、聯營醫療的保薦商中信證券亦是分別持有121.67萬股、54.07萬股。
670億解禁引發暴跌?
聯影醫療一則解禁公告引發資金瘋狂出逃。
8月22日,聯影醫療股價再度重挫,盤中一度跌超15%,股價更是跌至105元/股,創自2022年8月份上市以來新低。拉長時間線來看,自8月16日至今的五個交易日,其股價已經縮水近兩成。
盤后,或是為了提振股價,聯影醫療拋出了不超過8億元的回購計劃。從回購價格來看,最高140元/股相比較今日的收盤價109元/股,溢價28%。不過,投資者并不買賬。在相關交易平臺,有投資者稱,和減持量比起來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而引發資金先后撤離的“元兇”或是15日聯影醫療的一則公告。彼時其在公告中表示,75名股東對應的5.39億股將在8月22日可上市流通,這部分股份來自于聯影醫療IPO前的限售股及戰略配售限售股。
倘若以8月21日的收盤價125元/股來計算,5.39億股對應的持倉為673.75億元,這個數據占據了21日上市公司總市值的65%。
其中,聯影醫療的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技術人員均承諾不轉讓IPO前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取得的股份,同時股東盛元一、上海聯和投資等亦是承諾自限售期滿之日起自愿延長鎖定期6個月、24個月。
從剩余的股東來看,保薦機構中信證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投資持有聯影醫療406.85萬股;金石伍通持有620.6萬股,其執行事務合伙人為金石投資,后者亦是中信證券旗下的全資子公司。
同時,中金公司作為聯影醫療的保薦機構亦是對該公司進行了跟投。
具體來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中金澔影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該公司827.4萬股,該合伙企業的執行事務合伙人中金祺智(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受中金公司的實際控制,而中金澔影有限合伙人中金祺智(上海)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系中金公司之全資子公司中金私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
兩家保薦商之外,聯影醫療還頗得險資青睞。
太平洋人壽、太平人壽、泰康人壽旗下產品分別持有上市公司170.1萬股、136.5萬股、90.6萬股。
不過即便是得到諸多機構的青睞,聯影醫療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并不佳。Choice數據顯示,上市至今聯影醫療股價變動幅度為-0.8%,22日盤中更是跌破發行價跌至105元/股。
殃及券商、公私募
股價泥沙俱下也讓聯影醫療諸多追隨者叫苦不迭。
作為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中排名靠前的企業,聯影醫療令一眾機構趨之若鶩。根據上市公司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末,中信證券在跟投的同時,自己也下場押注了聯影醫療。其以121.67萬股位居上市公司的第三大流通股東之位,持倉市值為1.68億元。
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以134.40萬股新進成為上市公司的第四大流通股東,到今年一季度又加倉了137.25萬股,不過在二季度減持149.98萬股。
華泰證券則是在今年二季度以54.07萬新進成為聯影醫療第八大流通股東,持倉市值為7451萬元。
券商之外,一家小型私募廣東偉投資旗下的1只產品持有聯影醫療114.91萬股,持倉市值為1.58億元。其是在今年一季度以69.27萬股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九大流通股東的,在今年二季度又加倉45.64萬股。
此外,聯影醫療也深得公募基金的垂青。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計31只基金持有該聯影醫療的股份,合計持倉市值近27億元,其中,華夏基金、新華基金、匯添富基金等都是持倉大戶。
具體來看,匯添富基金劉江管理的一只產品、趙鵬飛管理的三只產品合計持有201萬股,持倉市值為2.8億元。新華基金欒超管理的4只基金、賴慶鑫管理的1只基金,合計持有聯影醫療93萬股,持倉市值1.28億元。
而在聯影醫療股價累跌不止之際,這些機構投資者無疑最為受傷。
國產影像龍頭
因巨額解禁大跌的聯影醫療在醫療器械行業令一眾同行望其項背。
醫械數據云數據顯示,在醫用成像器械銷售金額排名榜中,今年上半年聯影醫療3.0T的uMR870排名第20,這是唯一一款上榜的國產MR。
行業地位高,業績亦是可圈可點。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6月末,其實現營收92.38億元、52.71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27.36%、26.3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56億元、9.38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6.86%、21.19%。
從營收板塊來看,主要分為三塊,即銷售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及放射治療設備、提供維修服務、軟件,其中前者是聯影醫療主要的營收來源,2022年錄得收入81.97億元,占據總營收的比重為89%。
不過,聯影醫療收到的補助為其利潤增添了不少的助力。
去年聯影醫療包括各類科研補助在內的其他收益高達5.92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接近3成。
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達到2.73億元,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為26.07%,其中第2季度已達到1.65億元,環比增長了52.78%。
此外,雖然當前的聯影醫療在業內有著較高的地位,但是依舊有諸多競爭者。從國內來看,萬東醫療在MRI、DR等醫療影像設備上有所布局。
與此同時,一些國際廠商比如西門子等也開始放下“身段”,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發布預算為2300萬的MRI采購招標中,西門子最終以0.23億元中標。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