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億“光伏茅”業績向上,機構持股比例向下
隆基綠能業績向上,機構持股比例向下,發生了什么?
文 | 楊萬里??編輯 | 德小強? 來源|德林社
“光伏茅”隆基綠能近日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增。不過,二季度滬股通、公募基金進行了減倉。
隆基綠能業績向上,機構持股比例向下,發生了什么?
8月30日,隆基綠能發布了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46.5億元,同比增長28.36%;實現歸屬凈利潤91.78億元,同比增長41.63%。
今年上半年,隆基綠能的歸屬凈利潤規模已經達到了2021年全年水平(2021年公司歸屬凈利潤為90.86億元)。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55.41億元,創單季度歷史最佳業績。
隆基綠能上半年的業績表現較好,機構卻是另一種態度。
內資持倉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826家公募基金合計持有隆基綠能8.35%股份,且公募基金持股數量為下降狀態。再看2022年二季度,彼時公募基金數量為2095家,持股比例為20.01%。
經計算,今年二季度相比去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數量減少1269家,持股比例減少11.66%。
外資持倉方面,今年二季度,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滬股通)減倉約2.43億股,持股比例降低至12.09%。
截至9月1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26.58元,總市值為2015億元。
過去一段時間,市場討論比較多的話題是“光伏行業產能過剩”,這也是光伏板塊回調的原因之一。
據了解,光伏產業鏈分為上游的硅料、硅片、設備企業,中游電池、組件企業,下游電站建設企業。
隆基綠能是光伏一體化龍頭。截至2023年上半年,太陽能組件及電池、硅片及硅棒、其他、電站建設及服務、電力業務分別占公司營收比重為74.65%、22.46%、1.56%、0.92%、0.41%。
在2023年半年報中,隆基綠能提到,“光伏產業作為為數不多的高景氣、快速 增長的行業,吸引了大量新進入者和跨界資本,疊加原有企業的擴產,產業終端需求難以消化短時間過快增長的新增產能,出現階段性和結構性過剩已成為必然,新舊產能將加速迭代,整個行業即將進入淘汰賽。”
不完全數據統計,2022年有超過70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進入光伏行業,例如正邦科技、皇氏集團等。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光伏行業競爭加劇,整個產業鏈出現價格下降現象。
InfoLink發布的數據顯示,光伏產業鏈各產品價格今年6月底較去年年底的變動分別為:多晶硅料單價下降了73%,單晶182硅片(150μm)單價下降了43%,P 型單晶182電池片單價下降了26%,單面單玻單晶182組件單價下降了26%。
在2023年半年報中,隆基綠能也表示,“強化經營意識和憂患意識”、“為迎接行業競爭加劇做好充足的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份,隆基綠能董事長李振國在SNEC第十六屆全球光伏大會上曾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中國一半以上的光伏行業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場。”
即使市場擔憂光伏行業產能過剩,隆基綠能并沒有收緊產能建設。
8月31日,西南證券分析師在最新研報中提到,2023年底,隆基綠能計劃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分別達到 190GW、 110GW、 130GW。
隆基綠能也曾在互動易平臺上公開表示,公司具有很強的抗風險能力、財務狀況和全球化經營能力,有信心能夠在本輪產業周期中表現出更好的韌性并取得良好的經營成果。
隆基綠能的底氣除了來自穩健的經營方式外,該公司在技術方面也具有亮點。
截至2023上半年,隆基綠能累計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2525項,多項高效電池技術和產品已處于開發、儲備和中試階段。
此外,國際頂級能源類期刊《NatureEnergy》刊發了隆基綠能于去年11月公布的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世界紀錄26.81%轉化效率的創新成果。今年6月,經歐洲太陽能測試機構ESTI權威認證,隆基綠能在商業級絨面CZ硅片上實現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33.5%的轉換效率。
光伏屬于可再生能源,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 裝機量達到 1322GW,歷史性超過煤電。隨著各方力量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有競爭實力的光伏龍頭企業將繼續受益。
隆基綠能后市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