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們”的預制菜上桌,空氣中飄來錢的味道
首富看上的預制菜生意,香不香?
作者/劉欽文?編輯/高巖?來源/野馬財經
“一盤香噴噴的佛跳墻只需要10分鐘搞定,中秋家宴給每個人安排一碗預制菜佛跳墻,有面又實惠!關鍵是這鮑魚Q彈得很、湯汁也鮮美,一點也不輸自家做的飯菜。”一位小紅書博主分享道。
用預制菜解決中秋家宴已經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過節方式,即可解放雙手、節省時間,又充滿儀式感。
不僅年輕人愛,過去三年預制菜的投融資事件從2020年的12起升至2022年的31起,互聯網大廠、大佬們也紛紛入局預制菜賽道,盒馬鮮生、老娘舅、日日鮮等預制菜企業也在沖刺IPO。
但另一方面,在社交平臺上,抵制預制菜的聲音不絕于耳。“不干凈、不健康”、“價格高不劃算”、“飯店吃到心里難以接受”等評價層出不窮,最近的“預制菜進校園”更是引發諸多家長、網友質疑。
一邊被資金追捧,一邊被網友謾罵,預制菜作為極具爭議的產品,可謂身處“冰與火”之間。
“首富”鐘睒睒等大佬入局
小小一盤預制菜,吸引了不少大佬,即使是中國首富鐘睒睒也“真香”了。
2022年,鐘睒睒一手創辦的“母親”品牌,上線4款“米飯+澆頭”的方便速食套餐,分別是藤椒雞丁、咖喱牛肉、臺式鹵肉、金湯牛肉,售價在20元左右,四款一起的價格為55元左右。
從銷售情況來看,已售1000+,評論500+,表現一般。除此之外,首富再無具體動作。
圖源:淘寶
除了首富,2022年憑著“家事”刷屏網絡的張蘭一家,也早早布局了預制菜。
2022年11月,汪小菲與大S爆發離婚糾紛,汪小菲、張蘭母子和大S一家多次隔空對話,引發輿論關注。
在汪小菲和大S一家互撕的過程中,抖音直播動態顯示,11月8日-11月23日,張蘭共計直播40場,平均每天播2.7場;11月24日至12月2日,張蘭再次直播40場,頻率提升至每天播5場,幾乎翻倍;且張蘭多次在深夜下播,敬業程度堪比李佳琦。
張蘭直播間最主要的產品就是來自“麻六記”的預制菜,其還順勢而為推出了鹵蛋、綠茶、軟飯套餐,不過賣的最好還得屬酸辣粉。灰豚數據顯示,張蘭直播間在事件發生前的11月11日至20日十天,總銷售額為100萬元;11月21日至30日的累計銷售額超1億元。
到現在這場鬧劇已結束了近十個月,據麻六記的天貓旗艦店顯示,銷量最高的依然是24.9元的酸辣粉,已售達到30萬+。銷量排前的10個商品,還包括小肉腸、小黃魚、蘿卜干、重慶小面等。
有人發展的火熱,有人卻在預制菜上遇冷。
瑞幸咖啡創始人陸正耀在被瑞幸“罷免”后,就創辦了預制菜品牌“舌尖英雄”,且動作大張聲勢。
2020年8月,陸正耀投資設立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22年初,推出“舌尖工坊”項目,官網顯示,目前擁有趣巴渝、舌尖英雄兩個子品牌。
上線之初的舌尖英雄沿用了瑞幸的常用打法,即“重金營銷+貼錢補貼+裂變式推廣+快速拓店”,2022年1月,1月在北京開出首家門店,3月宣布完成16億元的B輪投資,成為目前為止年內融資數額最大的預制菜企業。
據媒體報道,舌尖科技輪值CEO李穎波曾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舌尖英雄加盟門店意向簽約數已達2500-3000家。4月時,其更是對外透露,舌尖英雄全國經銷商門店意向簽約數已經達到6000家,覆蓋了國內30%的地級市和主要大中城市。
官網顯示,舌尖工坊對于加盟門店的最低面積要求是8平米,加盟商需要支付銷售支持費3萬元,倉儲物流及配送費2萬元/年還有保證金2萬元、設計費1800元。
但這股熱潮僅僅維持了一個夏天。2022年6月,有博主爆料舌尖英雄遭加盟商維權;8月,有多名加盟商向媒體爆料持續虧損的經營狀況;8月16日,舌尖英雄位于北京的首家門店宣布歇業。隨后,在全國多個城市大面積關店。
舌尖科技的官網最新動態,則停留在2022年5月16日。
A股、港股、美股均有預制菜IPO企業
在大佬們入局預制菜之前,行業內已有許多從業者做出了階段性成果,正在沖刺IPO。
最知名的莫過于阿里系的盒馬鮮生。盒馬鮮生創立于2015年,首店在2016年1月開出,被視為阿里巴巴新零售樣本。
2023年1月,盒馬創始人兼CEO侯毅發出全員信稱,2022年,盒馬鮮生銷售額同比增長超25%,盒馬X會員店增長超247%,奧萊和鄰里的增長則高達555%。還透露,2022年盒馬鮮生已實現盈利。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0余家盒馬鮮生門店(含盒馬mini)、9家盒馬X會員店、 153個盒馬村。
5月18日,阿里巴巴(9988.HK)正式官宣,菜鳥、盒馬鮮生正式啟動上市計劃,盒馬預計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
有去港股的盒馬鮮生,還有正在沖刺A股的老娘舅。其是一家中式快餐連鎖經營企業,主要提供以江南口味為主,兼顧各地餐飲美食的中式快餐產品。
成立21年時間,老娘舅已開出近400家直營門店,官網顯示,目前老娘舅單店日均可出餐1000+份。作為一家快餐店,老娘舅的人均消費并不高,在大眾點評上搜索老娘舅商家,人均約為25元到35元左右,最火的團購套餐為:魚香肉絲+米飯+燉蛋+蛋餃(2)+包菜,售價22元。
《招股書》顯示,老娘舅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12.22億元、12億元、15.25億元;凈利分別為6576.5萬元、2175.5萬元、6384.7萬元。
老娘舅此前已融資多輪,資方大多來頭不小。愛企查顯示,勁邦資本于2016年兩次投資老娘舅,其為男裝品牌勁霸男裝旗下的投資機構,據輔導備案信息顯示,西藏勁邦勁達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老娘舅第五大股東,持股7.27%。
圖源:愛企查
復星醫藥(600196.SH)曾于2009年對老娘舅進行天使輪投資,但在2020年1月2日,復星醫藥在上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截至目前,本集團已不再持有浙江老娘舅餐飲有限公司的股權”。
2010年入股的德迅投資由騰訊聯合創始人曾李青創立,其團隊有大量騰訊背景;2020年,老牌投資機構基石資本和國資杭州城投也入股了老娘舅。
有盈利的也有虧損的。正在沖刺美股的日日煮食品集團,為一家涵蓋內容營銷、投放渠道、產品、品牌為一體的企業。日日煮來源于一位博主,公司創始人朱嘉盈為一名潮汕人,2012年,其在Facebook上開始分享美食制作教程;2015年,朱嘉盈將自己的美食視頻節目搬到優酷、愛奇藝、抖音等平臺,收獲了一票粉絲。
2019年,日日煮向預制菜賽道方向轉變,創立自有品牌,目前共擁有日日煮、漁家翁、猛味三大品牌。其中日日煮為核心品牌,旗下累計SKU超過100種。
但日日煮仍尚未盈利。2020年至2022年,總營收分別為1.69億元、2.02億元、1.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1.14億元,4.59億元和1.22億元。四年累計虧損達到6.95億元。
轉型品牌不順的同時,日日煮在嗶哩嗶哩和小紅書的粉絲數量僅為8.8萬、2.2萬,視頻累計獲贊量分別為22.6萬、16.1萬。
截至2022年末,日日煮的現金儲備9271.23萬元,短期負債1.66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46.59%。
此外,許多互聯網大廠對預制菜也有所布局。例如美團外賣上線預制菜銷售專區,推出自有品牌“象大廚”,京東超市為預制菜推出傾斜資源扶持、獨家菜品定制和成立獨立團隊三大舉措等。
萬億藍海下,食品安全問題待解
大佬入局和預制菜企業紛紛布局資本市場的背后,是預制菜行業正在飛速發展。
根據艾媒咨詢數據,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為4196億元,預計2026年規模將達10720億。面米/蔬菜類占據近五成份額,但肉禽類和水產類增速更高。
近年來預制菜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也在持續增長,由2020年的12起,上升至2022年的31起。
不過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平安證券統計,根據賽迪智庫、智味網、天眼查數據,56%的企業注冊資本不足百萬,51.8%的企業融資輪次在A輪及以前。
圖源:平安證券
并且目前預制菜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據《2023 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統計,預制菜消費者一、二線城市居多,45%以上消費者分布于一線城市,接近 20%分布于二線城市。說明經濟越發達、時間成本越高的地區,預制菜越繁榮。
同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制菜寫入其中,表示要“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再次提及培育“種養殖基地+中央廚房+冷鏈物流+餐飲門店”模式,挖掘預制菜市場潛力,加快推進預制菜基地建設。
不過,在飛速發展中,預制菜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其中消費者最關注的無疑是食品安全問題。2023年2月,江蘇省消保委發布的《預制菜消費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消費者表示購買預制菜時遇到了食材不新鮮、菜品變質腐敗、包裝破損、過期等問題。
2022年下半年以來,盒馬鮮生基本上每個月都會被質檢部門點名。
如2022年8月7日,盒馬鮮生因銷售的Tipco橙汁檢驗項目中“安賽蜜”超標,被罰款48.72萬元,并沒收違法所得9761.22元;9月21日,因銷售的鯽魚檢驗項目中廣譜抗菌藥“恩諾沙星”超標,被罰款5萬元;10月,因生產銷售的面包配料表中無相關成分,被罰款6 萬元;12月,又因“恩諾沙星”超標5倍以上被通報,同月還因平度老姜中噻蟲胺超標而被罰款6.5萬元。
就在今年“315”前夕,盒馬鮮生還因食品獸藥殘留超標被罰款6.5萬元。
老娘舅也多次受到行政處罰。
2019年7月9日,慈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老娘舅湖州區府路第二分公司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第二分公司因未按要求對餐具進行清洗消毒,違反食品安全管理相關規定,被處以罰款2500元。
此外,老娘舅還因違反《廣告法》、未按規定進行垃圾分類、未按照要求設置收集容器、銷售一次性打包盒和一次性餐具時,未向消費者公示價格等原因,7次受到相關部門處罰,罰金合計4.5萬元。
除了監管關注,消費者也時常吐槽。在“黑貓投訴”搜索“老娘舅”,有消費者提出包括但不限于雞湯變質、售賣的大米出現霉塊、吃到蟲子等問題。
圖源:黑貓投訴
曾被認為有望沖擊“水產預制菜第一股”的鮮美來,也被多次曝光食品安全問題。
2018年4月,北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現,鮮美來生產的部分200g抽腸蝦仁產品,經檢測后認定凈含量不合格;2020年9月,廣東大埔縣市監局共抽檢86批次食品,涉及鮮美來3款產品不合格,分別為120g/包的抽腸蝦仁、200g/包的火鍋魷魚須、248g/包的巴沙魚;2021年1月,四川峨邊縣市監局檢查中,某超市三盒“鮮美來”深海鱈魚已超過保質期,以此沒收鮮美來違法所得157.9元、罰款5萬元;2021年10月,長春市市監局抽檢,鄭州鮮美來生產的“三只蝦仁”餃子(300克/袋)過氧化值(以脂肪計)不合格。
鮮美來也在2023年9月,主動撤回IPO申請,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預制菜的發展,我個人認為不能過度依賴資本市場的推動,預制菜需要的是踏實穩扎穩打干出來,資本的推動往往會選擇‘巧勁兒’,資本的助推,追求快速回報,一個快字,快速的市場規模,快速的群體量,快速的布局上市。在預制菜的營銷打法上,我個人所持的觀點是‘吸睛’‘博流量’營銷做法不如穩扎穩打,預制菜要成為如當下的外賣或者熟制食品的普遍就餐模式,市場的認可度還需要過程和時間。”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
你對預制菜有何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