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收并購熱度回升,什么信號?
行業收并購熱度有所回升。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近日,據媒體消息,中國物流集團有意收購普洛斯部分中國資產,并已于近期完成盡調工作,這筆交易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而普洛斯計劃將出售資產的款項用于降低公司杠桿率及回購債務等。
另外,不斷“減負”的萬達也傳來消息,10月7日市場消息稱,大家保險已接手上海萬達廣場置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為上海周浦萬達廣場的項目公司。
很明顯,8月以來,行業收并購活躍度提升。
根據CRIC統計,重點監測房企8月和9月兩個月收并購事件合計達到60件,披露的交易對價達到672億元,占全年收并購事件和交易規模接近3成。
行業收并購特征明顯轉向,由企業規模擴張驅動轉向由資產出讓、資金回籠、業務剝離的需求驅動。
由于行業風險尚存、目前市場信心和修復情況遠低于預期,2023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整體的收并購熱度,相對前兩年已有一定回落,大規模收并購熱潮難以再現。
近兩個月來,行業收并購活動相對活躍。
根據CRIC監測,2023年9月重點監測房企共涉及34筆并購交易,披露交易金額的有24筆,總交易對價約304.8億人民幣,同比減少56.2%、環比減少17%。
但從2023年單月來看,9月收并購交易規模僅次于3月和8月,單月披露的單筆平均交易規模為12.7億。
收并購活躍度在8月重點房企并購交易中已有所體現。
根據CRIC監測,8月重點監測房企共涉及26筆并購交易,披露交易金額的有22筆,總交易對價約367.3億人民幣,同比大幅增加116.2%、環比增長200.8%,交易規模升至半年以來的小高峰。
8月披露的單筆平均交易規模約是7月的2倍,收并購熱度回升顯著,房企處置資產加快,資金回籠提速。?
2023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整體的收并購熱度,相對前兩年已有一定回落。
CRIC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9月,重點監測房企已披露并購交易總規模約2287億元,較2022年上半年總規模下降近四成。
從更長周期來看,過去十年行業經歷了兩輪收并購高峰。
第一輪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這輪收并購潮典型特征是企業規模擴張驅動。行業收并購規模在2017年達到高位,并延續至2018、2019年。通過收并購快速擴充土儲,成為當時房企保持規模增長和完成戰略布局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收并購規模分別達到近4200億元和4500億元,均超過往年全年的規模。
2020年下半年“三道紅線”提出后,在降負債、降杠桿的監管要求以及行業下行、企業自身流動性承壓的背景下,基于資產出讓、業務剝離的需要,帶動行業收并購規模再次走高,2021年全年行業收并購規模近7600億元,2022年上半年也達到逾3700億元。
?
目前行業收并購特征由企業規模擴張驅動轉向由資產出讓、資金回籠、業務剝離的需求驅動。
這就決定了交易標的的物業類型集中在多元化并購層面。
從數據來看,1-9月多元化股權并購規模為1308.19億元,而開發項目股權并購額度為806.86億元,較多元化股權并購規模減少38%。
從月度來看,8月和9月最為明顯。
8月,多元化并購額占比較明顯回升,12筆涉及商辦、文旅、物管等不同領域的多元化投資,披露的交易金額241.5億,占到全部規模的65.7%,環比提升17.6個百分點。
9月并購交易中多元化交易規模仍然遠超開發項目,17筆涉及商辦、文旅、物管等不同領域的多元化投資,披露的交易金額204.8億,占到全部規模的67.2%,環比提升1.4個百分點。
其中,商辦資產出售熱度最高,商辦資產回報周期長,當前加快相關資產處置以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已成為主流共識,但多數區域不佳的商辦資產多處于掛牌或流拍狀態。
值得注意是,目前AMC紓困動力略顯不足。
根據CRIC不完全統計,前9月19個紓困項目中,已披露的投入資金僅399.11億元。
AMC盤活出險項目傾向于選擇“AMC+代建”模式,即AMC等金融機構接管項目,再委托品牌房企進行代建。AMC介入,發揮提供增量資金、協調各方資源的功能,項目由代建方操盤。
例如8月28日,藍城宣布與華融以“AMC+代建”的方式盤活臺州仙居北岸綠洲項目。該項目前期開發商浙江大衛、恒大均出現債務危機,2023年初項目整體采取財產權信托隔離資產的處置方式,脫離與恒大主體的關聯性。目前華融聯手藍城盤活該項目,由于項目有815畝地塊未開發、可售貨值超100億,重整價值和難度大。
隨著銷售市場的持續筑底,AMC業績承壓,紓困動力略不足,通常采取“救項目不救集團”的原則,不僅要求對債務進行“新老劃斷”且對救助項目的要求較高,傾向于選擇區域優質、有階段性流動性問題的項目進行紓困,而市面上滿足這類條件的項目較少,因此整體紓困推進相對緩慢。
行業收并購熱度雖有所回升,但整體熱度仍然較低,當前市場流動性不足,無論是國央企還是優質民企、金融機構,安全性仍是經營發展的首要考量。
目前資產估值處于周期性低位,收并購選擇空間較大,為部分優質房企或金融機構帶來抄底機會,或將帶來房地產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基于規模擴張邏輯的收并購并不可取,企業對收并購的態度和資產選擇上也將更加謹慎,盡管在引導房地產風險“軟著陸”的目標下,收并購仍將是政策抓手之一,但謹慎、理性將是市場中長期主基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