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貨值百強門檻同比降23%,標桿城市熱度亦降至歷史低位
2023年10月土地市場整體熱度低迷,1-10月新增貨值百強門檻55.7億元,同比下降23%,10強門檻值與上月保持一致。拿地百強的投資金額同比下降14%,降幅較9月末縮窄4個百分點。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從市場來看,10月雖然北京、上海、廣州、無錫、蘇州等城市進行了集中土拍,但由于優質地塊占比略有減少,月份平均溢價率3.4%,較上月下滑1.2個百分點,為2023年以來新低,就連一直以來的熱度標桿——杭州溢價率也降至歷史低位。
隨著四季度土地市場迎來政策調整,內容涉及建議取消地價限制等,但我們認為放開土拍限價不會大幅刺激市場,核心地塊熱度競爭度或將提升。
CRIC數據顯示,2023年10月全國300城經營性土地成交7423萬平方米,環比上月同期略有上升,同比下降24%,同比降幅與上月基本持平。
各能級表現不一,一線環比量漲價跌,二線量價均降,三四線量跌價漲。一線城市成交建面434萬平方米,環比大漲138%;成交金額908億元,環比大漲129%。二線城市中,成交建面僅1161萬平方米,環比大降20%;同比降幅更為突出,高達57%。三四線城市中,長三角依舊是成交主力;熱度來看,多以底價成交為主,市場熱度降至低位。
從企業端來看,投資愈發分化和謹慎:10月末新增貨值百強門檻值為55.7億元,與上月末相比僅增加了2.6億元,同比仍有23%的降幅;各梯隊的門檻值均同比下降,其中50強門檻值的降幅最大,降幅達到34%。其次是30強和20強,降幅分別達到28%和25%,同比變化最少的是前10強,同比降幅僅16%。
總量方面,2023年1-10月新增貨值、總價和建面百強的總額分別為25724億元、12314億元和10149萬平方米,和往年同期相比,出現了進一步的下降。拿地金額方面,同比下降14%,但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4個百分點。
2023年前10月,10強房企新增貨值占63%,較上月減少3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個別位于10強以外房企本月新增拿地較多導致。
與2022年相比,10強房企新增貨值障蔽從2022年同期的50%上升至63%,新增貨值高度集中的趨勢并未有改變,且后50強房企的新增貨值占比為6%,較上月繼續減少1個百分點。未來行業分化的趨勢仍將持續。
拿地銷售比方面,1-10月百強房企拿地銷售比持續為0.19,持續保持低位。分梯隊來看,10強房企1-10月累計拿地銷售比達到0.27,仍是各梯隊中最高,且大幅領先于其他梯隊;其次11-20強房企的拿地銷售比為0.19,較9月末提升0.05,漲幅較大,主要得益于該梯隊內的中國鐵建、華發、金茂等在核心城土拍均有收獲。拿地銷售比最低的為21-30強及51-100強房企,皆為0.07。
拿地企業格局依然呈現謹慎、集中的態勢。截止10月末,仍有近五成百強房企2023年投資幾乎暫停,且多數集中于銷售50強之后。從單月來看,拿地金額TOP100房企中,有近七成企業10月份未有新增土儲入賬,整體延續了二季度末投資愈發趨緊的走勢。
值得一提的是,拿地金額TOP100中,央國企拿地金額占比達到66%,民企僅有22%。全年來看“國央企積極、城投托底、民企隱身”局面仍未轉變。
2023年10月17日,媒體報道稱9月底自然資源部已給各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下發文件,內容包含:建議取消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建議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限制等。
據報道:濟南、南京、合肥、寧波、蘇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已落地“取消地價上限”這一動作,多數城市將在下一批次土地出讓文件中刪去地價上限等內容。
從政策本身來看,我們認為不會大幅刺激市場熱度提升,畢竟投資回暖更多需要視市場表現和企業的銷售、回款情況而定,因此預計接下來土地市場接下來還會維持三季度的整體水平和熱度。
從10月份土拍熱度來看,由于優質地塊占比略有減少,月份平均溢價率3.4%,較上月下滑1.2個百分點,為2023年以來新低。月末進行集中土拍的杭州掛牌的4宗地僅1宗搖號,其余三宗底價,整體溢價率僅有0.82%,降至集中供地以來新低;南京表現也不佳,除綠城搖中的河西G55地塊外,其余11宗地塊均被城投托底。
市場仍在筑底企穩過程中,企業投資更加聚焦,優質地塊投資競爭度會加碼,但對于核心城市遠郊地塊效果幾無,短期謹慎氛圍下還是維持底價成交的態勢。
我們認為,接下來央國企+城投+少量優質民企格局不會轉變,一旦土地限價放開在多城執行,央國企的優勢將進一步加大,但考慮到整體市場處在底部修復階段,企業投資繼續保持理性和謹慎態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