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費讓利進行時:六大行改善信用卡容時容差服務,中行再減免服務費
今年以來,銀行業持續推進減費讓利。
來源/柒財經
11月13日,據中國銀行發布的《關于我行信用卡2024年部分服務收費減免的公告》,其將對信用卡部分服務費進行減免,減免項目包括中銀系列產品持卡人使用自有資金進行柜臺取現手續費、轉賬轉出手續費、IC卡圈提(電子現金圈提)手續費、信用卡補發卡/損壞卡/提前換卡的服務費等,共計11項。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中國銀行繼今年10月以來,第二次宣布對銀行卡服務進行減費讓利。10月30日,包括中行、建行及郵儲銀行等在內的國有六大行集體發布公告,宣布在已有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推出惠企利民措施,加大減費讓利力度,提升服務質效。
新一輪減費讓利措施陸續出臺
10月12日,中銀協發布《關于調整銀行部分服務價格提升服務質效的倡議書》(也稱《倡議書》),鼓勵商業銀行持續推進減費讓利、降低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等。
《倡議書》還鼓勵各信用卡發卡行建立信用卡容時、容差服務機制。為持卡人提供“容時服務”,如提供3天的還款寬限期服務。
為持卡人提供“容差服務”,如持卡人當期未全額還款,且未歸還部分小于限定金額,限定金額一般不低于100元(或等值外幣)時,應當視同持卡人正常全額還款。
10月30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行集體發聲,紛紛響應中銀協倡議。
目前,除中國銀行發布具體容差、容時服務機制和減免措施外,工商銀行在2023年10月31日起,降低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按票面金額0.05%的固定費率收取,且將自2024年1月11日起,免收持卡人轉出信用卡溢繳款至境內本人本行賬戶手續費等,共計八項。
農業銀行則取消銀行承兌匯票工本費和商業承兌匯票工本費等三項費用,其已自2023年3月11日起,銀行承兌匯票承兌手續費已按票面金額的0.05%收取。
此外,早在8月22日,建設銀行就已發布公告明確,自2023年9月1日起,銀行承兌匯票承兌手續費不再分期限收取,一律改為按銀行承兌匯票票面金額的0.05%收取。
交行、郵儲銀行同樣在取消商業匯票工本費及費率調整等方面進行了減費讓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板塊留言,建議取消跨行提取現金的手續費。網友在留言中表示:“現在每人手上至少有一張銀行卡在使用,部分銀行已經取消了跨行取款服務費。能否在全國范圍取消包括地方商業銀行在內的所有跨行取款服務費,為人民群眾減輕負擔。”
對此,央行表示,由于商業銀行在提供該項服務時,涉及ATM系統建設、機具投入、運維保障等成本費用,暫不具備在全國強制商業銀行全面取消所有跨行取現手續費的條件。但“后續,中國人民銀行將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原銀保監會)認真研究網友建議,進一步推動落實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降低ATM跨行取現手續費相關措施。”
這意味著銀行業的減費讓利還將持續推進。
5家銀行第三季度業績同比有所下滑
各大銀行紛紛出臺調整部分服務價格,響應了國家關于減費讓利、惠企利民的各項決策部署,與此同時,各大銀行第三季度業績情況也在近期公布。
據中國銀行公布的財報,今年第三季度,其實現營收1461.96億元,同比微增3.44%;對應的稅后利潤為565.4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4.01%。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銀行資產總額為31.76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9.94%;負債總額為29.07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42%。
相較于中國銀行的業績增長,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則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現增利不增收現象。2023年第三季度,建設銀行實現營收1824.71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2.14%。
同期,建設銀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881.1億元,同比微增2.63%。而去年第三季度,建設銀行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8.61%至856.4億元。
而工商銀行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037.77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6.08%;對應的歸母凈利潤為949.29億元,同比微增0.03%。
同期,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則營收、凈利潤同比雙雙下滑。即交通銀行實現617.34億元的營收,較2022年同期減少4.62%;對應的凈利潤為231.27億元,同比下降2.98%。
農業銀行則在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76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3.4%;對應的歸母凈利潤為741.2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76%。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