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豪門二代組隊,李家杰、鄭志剛聯手搞出了個美股IPO
日日煮是一家美食自媒體平臺,截至 2023 年3月31日,日日煮已經擁有2450萬的付費客戶。
作者 | 王濤? 編輯?|?吾人??來源?|?融中財經
2023年11月7日,以美食自媒體起家的日日煮正式于美國紐交所IPO上市。本次IPO以每股8.5美元的發行價、發行390萬股普通股,募資3315萬美元。截至發稿,日日煮股價6.2美元每股,與上市當天下降26%,目前市值1.25億美元。
此前,日日煮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紅鯡魚版招股書,并計劃于11月中旬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在中旬末期,日日煮完成計劃正式掛牌。
日日煮是一家美食自媒體平臺,根據本次IPO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3 年3月31日,日日煮已經擁有2450萬的付費客戶。同時,跟進預制菜的風口,日日煮也在積極發展預制菜業務。目前旗下已有“撈!超有飯系列”、“自熱火鍋系列”、“名廚功夫菜”等多個系列,消費場景覆蓋辦公室、旅行、家庭自煮等多渠道,累計開發SKU 超100種。
踩緊風口的發展也讓日日煮受到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的關注,比如阿里系、璞瑞資本、香港兩大家族鄭志剛和李家杰等。根據企查查消息,日日煮7年時間里已經完成8輪融資。披露金額相加接近1億美元。
退出金融圈后,80后女生搞出了美食獨角獸
日日煮的故事可以從一位80后女生朱嘉盈說起。
朱嘉盈,祖籍廣東潮州,1981年出生在香港的一個潮汕家族里,早年在美國念書時就對股票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為了攢錢買股票,朱嘉盈就開始在餐館中打零工。興趣使然下,朱嘉盈如愿考進華盛頓大學金融專業。
或許是因為餐館的工作經歷和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朱嘉盈除了金融外萌生出了第二興趣—美食。“我從小喜歡做兩件事,第一是金融,第二是美食?!敝旒斡鎸Σ稍L時表示到。
24歲,朱嘉盈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后回到了香港并成功進入香港上海匯豐私人銀行的投資管理部,并負責大中華區的證券研究。在2000年初,這份投行的工作收入豐厚且穩定,讓很多人羨慕,只不過也伴隨很大的壓力。為了緩解工作的壓力,朱嘉盈開始靠烹飪緩解壓力。
2012年,31歲的朱嘉盈第一次在網上發表做菜視頻。由于極佳的視頻質量,朱嘉盈收獲了第一批粉絲。而彼時,正值外賣業務高速發展期,年輕人已經習慣于點外賣而放棄自己做飯。朱嘉盈的敏銳的嗅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并決定放棄優渥的工作轉去創業,試圖將日日煮做成一個鼓勵年輕人烹飪的網站?!拔以?0歲的時候,離開了金融行業,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我想把烹飪這有趣的事情傳遞給年輕人?!敝旒斡硎?。
2012年底,日日煮DayDayCook網站在朱嘉盈租下的小房子中正式成立。由于視頻的質量,日日煮收獲了大量粉絲。朱嘉盈的團隊也因此于第二年開通YouTube頻道,跨出官網,擴展渠道。回報來的很快,一年半過后,這家出生于小出租屋的日日煮便實現了收支平衡,同時成為香港市場占有率第一位的美食生活互聯網品牌。創始人兼第一個制作博主朱嘉盈也因此被人們稱為“香港版李子柒”。
日日煮如此 順利的發展歸功于其多年來踩準市場的風口。2015年,日日煮處于擴張期,朱嘉盈將日日煮的重心放到了內地,并在上海注冊了“上海嘉龍日日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隨后將自己的美食視頻節目搬到優酷、愛奇藝、抖音等各種視頻網站上。此時正逢短視頻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趕上風口的朱嘉盈成為最早期的美食博主之一。同時,日日煮在網站上建立“DDCTV 頻道”,招募大量個人IP和MCN機構,推出不同的美食欄目來發展短視頻內容。在此期間,吃到短視頻興起帶來紅利的日日煮不僅積累了大量粉絲,還收到優酷、愛奇藝等平臺的線下資源。
再到近幾年,Z時代帶火預制菜行業,日日煮再次傍上行業潮流。其上線“小煮集市”并進軍電商轉戰預制菜行業,先后在上海、武漢、廣州開出線下體驗店,推出多款產品。其中就包括Z世代喜愛的自熱火鍋、植物肉等預制菜系列。
到現在,日日煮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品牌生態系統:即憑借優質美食內容吸引聚集流量,再通過線下體驗店和電商平臺及零售渠道銷售預制產品,最終實現內容變現閉環的同時打造品牌。
將自己的愛好變為工作,這是多少打工人的夢想。這位金融圈的80后女生做到了。歷時11年,從一個小作坊到納斯達克上市,朱嘉盈靠教人做菜搞出了一家上市公司。
7年8輪融資,阿里、鄭志剛、李家杰都投了
截至目前,日日煮已完成8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國內外的明星機構如Ironfire Ventures、合一資本、mFund、阿里巴巴、K11、恒基地產等。
根據日日煮的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阿里系、李家杰、璞瑞資本、鄭志剛等都是日日煮股東。其中,鄭志剛旗下的 K11 Investment 是目前披露出來的最大股東,持股 12.8%。
在融資中,最扎眼的投資機構莫過于阿里系。在日日煮的A+輪和B輪融資中,阿里巴巴和旗下創業基金分別參與融資,金融達到1億3千萬人民幣。除了阿里,K11、李家杰、璞瑞資本同樣是惹人注目的投資機構。
2021年8月,璞瑞資本參與日日煮C+輪投資。據悉,璞瑞資本食品基金是一支在全球范圍內專注于食品科技和農業領域投資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基金規模40億美元。而且璞瑞資本背靠的嘉吉公司是一家美國1865年成立的老牌企業。其作為美國農產品巨頭,曾連續12年蟬聯《福布斯》非上市公司排行榜榜首。除日日煮外,簡愛酸奶、有飲NOD、中宏生物都是璞瑞資本在華投資的食品企業。
眾所周知,在香港有四大家族,分別是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得勝。這四人基本壟斷了香港的大部分產業,同時以香港大本營在全國范圍內經營著各種生意。
而在這四大家族中,有兩家的人物都對日日煮進行過投資。分別是李兆基的小兒子,香港中華煤氣主席李家杰;另一位是鄭氏家族鄭裕彤的嫡長孫鄭志剛的K11投資公司。
K11 Investment是鄭志剛的K11品牌設立的投資部門。據悉,K11投資的目標是塑造千禧一代和Z世代未來消費模式的顛覆性業務。在2017年與阿里巴巴創業基金公投參與對日日煮的投資,金額達一億人民幣。背靠著鄭氏家族的K11基金,還投資過更多明星項目,比如小鵬汽車和小紅書。
2018年,K11與高瓴資本、春華資本、何小鵬本人等參與的小鵬汽車B+輪融資。據悉,小鵬汽車在B1和B2輪共計完成融資40億人民幣,新造車企業2018 年以來最大的單輪融資記錄。也是在此次融資之后,小鵬汽車的估值達到近250億人民幣。同年6月,K11再次出手,與金沙江創投、騰訊投資、紀源資本、天圖投資等組成明星機構陣容向小紅書的D輪投資3億美元。除此之外,文娛新秀企業元浪文化的天使輪,滿幫集團19億美元的天價戰略融資背后都有鄭志剛K11基金的參與。
在鄭志剛之后,香港的李兆基家族也參與進對日日煮的投資。2021年2月,李兆基的恒基地產和其小兒子李家杰的私人投資基金完成對日日煮的2500萬美元C輪融資。
李家杰,這位前首富李兆基的小兒子,恒兆基業地產集團的兩大掌門之一。外界對他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地產豪門”中。但實際上,近幾年李家杰的投資領域做的也是風生水起。2020年3月13日,物業公司燁星物業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1.56港元,募集資金1.2億港元。而恒基地產董事會主席李家杰為燁星物業的基石投資者,其持有的投資機構認購2100萬港元股份,總金額約3276萬港元。在這之前,李家杰注資和諧汽車,首期增持5200萬股,開啟了恒基地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業界人士對于李家杰投資只有四字評價“前瞻務實”。
脫胎于美食自媒體,隨后轉戰預制菜的日日煮為何能先后受到內地、香港、美國的知名投資機構慷慨解囊?
首先,作為前金融圈年薪百萬的工作人員,日日煮創始人朱嘉盈的經歷讓她更了解如何吸引投資的方法。其次,從最開始的短視頻起家并通過短視頻吸引消費者流量在到通過線下門店和電商平臺銷售預制菜,日日煮的每一步都踩進了時代風口上。這也是讓日日煮比像李子柒等網紅更容易受到資本關注的理由之一。
日日煮納斯達克流血上市,未來能否逆風翻盤
在此前,日日煮傳出過兩次上市的消息。第一次在2020年,日日煮傳出將港股上市。但是在消息傳出后一年的時間里,日日煮再沒有任何關于上市的風聲,登陸港股的計劃也不了了之。
隨后,2021年,日日煮再次宣布將以SPAC的方式在納斯達克美股上市。SPAC譯為“特殊目的并購公司”,是美股的一種特殊上市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并購目標企業來讓其快速美股上市的辦法。與傳統IPO相比,SPAC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上市,同時上市門檻要求低,對營收、資產、市值沒有嚴格限制。
這種上市方法很適合彼時營收不太樂觀的日日煮,SPAC上市老手,諾圻資本的創始人王干文也表示:預計日日煮最快在2022年初完成掛牌。但事與愿違,直到2022年7月,日日煮仍未完成上市,最終在7月11日簽訂相互終止協議,放棄通過SPAC上市。
在SPAC上市失敗后,朱嘉盈并沒選擇放棄,決定改以IPO方式重新登陸美股。雖然成功上市了,但是招股書所披露的問題依然致命。
分業務來看,日日煮成立之初是依靠自媒體平臺展開廣告業務來賺錢。然而根據招股書披露,日日煮的廣告收入在持續萎縮中。2020年,日日煮廣告收入為1107.66萬元,到2022年卻變成87.06萬元,兩年時間縮水了87%.到2023年第一季度又萎縮至10.61萬元,還在呈下降趨勢。
廣告業務的不斷縮水使得日日煮產品業務占比增加。日日煮從最初的美食自媒體儼然變成了一家食品企業。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2020年-2022年,日日煮營收分別為1.69億元、2.05億元和1.80億元,線上和線下銷售的產品營收占總營收的90%以上。
同時,這三年里,日日煮從未實現盈利,凈虧損分別為1.14億元、4.59億元、1.22億元。雖然在2023年第一季度日日煮的凈虧損約為101.29萬元,同比有所收窄,但仍未擺脫虧損的陰影。
除虧損外,高負債也是日日煮存在的問題之一。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時,日日煮的總資產為2.56億元,而總負債為3.74億元。2023年第一季度,日日煮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約1810萬元,短期銀行借款高達5829.90萬元,資產負債率達到了149.70%。如此高額的負債,日日煮的償還壓力可想而知。
除上述內部因素外,日日煮的外部因素同樣危機重重。上文提到,日日煮所銷售的預制菜產品已經成為其營收的中流砥柱。但是現在預制菜行業已經變成了古羅馬的斗獸場。
近幾年,預制菜行業競爭尤為激烈,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從2021至2026年,我國的即食食品規模將從2548億增至5645億,年復合增速17.24%。
5000億的預制菜大市場吸引了眾多企業的入局。近年來,京東、阿里巴巴、美元、叮咚買菜等老牌大廠加速對預制菜業務的布局。天味食品、西貝、海底撈等餐飲食品品牌也參與到預制菜的行業。甚至像貴人鳥都要來預制菜摻和一腳。在這種大形勢下,日日煮想要脫穎而出尤其困難。
但是,面對上述問題,朱嘉盈也做出了應對方式—并購。
據悉,日日煮在2022年到2023年完成了共7次收購,包括收購了4家拼多多網店的全部權益,以及Nona Lim、Whole Foods Market、Target和Kroger等美國食品零售商。
朱嘉盈坦言:本次上市融資有 25% 用于收購經營品牌。在完成收購后,日日煮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進行研發創新、提高物流效率、協同銷售渠道、交叉銷售機會和提高營銷能力。
IPO后,有了資金支持的日日煮能否靠著收購戰略逆風翻盤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