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血的百世,阿里也救不活
“賣身”之后,百世集團或將從紐交所退市。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東籬
“賣身”之后,百世集團或將從紐交所退市。
從股市表現看,私有化退市或已是百世集團難逃的宿命。
過去幾年,百世因平均收盤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一度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上市6年多,百世市值蒸發近200億元。
且百世集團長期虧損,2015年至2021年累計虧損近150億元。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百世集團總營收38.53億元,凈虧損4.17億元,資產負債率近95%。
上市6年,百世從巔峰一步步滑落,2021年在快遞史上的第二次價格戰中落敗,將其核心的國內快遞業務打包作價68億元出售給極兔,百世的業務陣線大幅收縮,直至如今走到退市邊緣。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私有化退市,然后呢?
對于如今的百世來說,私有化退市既是其難以避免的宿命,也是“斷臂求生”后的最佳選擇。
近日,紐交所上市公司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阿里巴巴、菜鳥網絡、公司創始人周韶寧組成的買方財團提出的初步不具約束力的收購所有已發行普通股的要約。
圖源:百世集團官網
以每股普通股 0.144美元或每股ADS現金2.88美元的建議收購價計算,當前擁有總股本1988萬股的百世集團私有化價格或將達到5725.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超4億元。
目前,該私有化提案仍處于初步階段,但收購財團中正計劃上市的菜鳥網絡引發了關于百世并入菜鳥體系的猜想。自從百世集團把百世中國的快遞業務賣給極兔之后,百世集團目前的業務競爭力受到削弱。
不過據多家媒體援引知情人士觀點,阿里或菜鳥目前并沒有接盤百世的計劃。
百世此次私有化也是市場預料之中的結果。一方面,百世市值長期低迷,一度收到紐交所的退市警告;另一方面,自百世上市之后,其并未通過股權發行籌集任何資金,維持上市地位從融資角度而言意義有限。
此外,當前中概股整體低迷的美股市場,既不能體現百世在業內的地位,也無法向市場傳達其真實價值。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百世集團持有的資產價值4.38億美元,高于當前市值,公司市值或被低估。
但從積極的一面看,私有化退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給百世“松綁”,提高經營的靈活性,增加公司的融資渠道,例如通過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等方式來籌集資金。
在創立初期,百世創始人周韶寧試圖打造一個類蘋果平臺的物流社區,將平臺核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時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并以此進行了百世快運、百世供應鏈、國際業務等多元化布局。
而在百世快遞業務剝離之后,快運、供應鏈和國際業務成為了百世新的戰略聚焦點,未來不乏分拆上市的可能。此前百世快運的網絡大會上,周韶寧就曾表達過將快運業務獨立上市的想法。
快運業務是百世如今的核心收入來源,也是快運行業的第一梯隊選手,在全網快運的市場占有率為11.2%。2022年,百世快運全年營收48.9億元,凈虧損收窄28.5%,已出現盈利預期,具備分拆上市的業務基礎。
被同化的“顛覆者”
曾經的百世,不差人,也不差錢,卻沒能守住先機。長久以來的輕資產發展模式,給百世的發展埋下了禍根,極兔的出現也不過是給“病入膏肓”的百世上了道“催命符”。
和“泥腿子”出身的“桐廬系”三通一達的創始人不同,百世創始人周韶寧曾歷任UT斯達康中國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谷歌大中華區聯合總裁。
2007年9月,周韶寧出資1000萬元創建了百世,立志要做“中國的UPS”,以科技范的顛覆者姿態改變中國物流“小、散、亂、多”的狀態,并獲得了好友馬云與富士康郭臺銘共計15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
資金到位后,百世快速走上擴張道路。2010年,百世物流宣布收購匯通快遞,成立“百世匯通”;2012年又收購“全際通”,成立“百世快運”;2017年,百世集團赴美上市。
但高起點的百世并沒能如愿成為快遞界的“顛覆者”,反而如周韶寧所擔心的那樣,“被行業所同化,并最終走向平庸”。
“我們的物流產業做得很辛苦,單價很低,要一分一厘去省,癥結在于規模集聚效益還沒有到,并缺乏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投入。”
在這樣的考量下,周韶寧選擇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同時采用加盟制和租賃外包的手段節省開支,所有倉庫、轉運中心和運輸車隊都選擇承包給了第三方,造成其管理粗放,給后來百世快遞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漏洞百出埋下伏筆。
據數據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快遞行業單票快遞業務收入中,百世快遞的單票收入為2.29元,而順豐的快遞單票收入高達18.19元,百世快遞的單票收入僅為順豐的12.6%,約為1/8。
快遞行業的價格戰除了2012年和2018年開啟的“全行業大戰”,基本上每年都會在上半年的淡季上演,而百世快遞又以低價走量著稱。低價的代價向下傳導,就形成了降低派送費、快遞站點老板跑路、轉運中心活多錢少和人員流失的“死循環”。進而造成服務差、用戶少、繼續降價吸引客戶的“惡性循環”。
彼時,因低價和多元化策略年年虧損的百世已然“茍延殘喘”,而極兔的出現則給了百世的快遞業務“致命一擊”。
2021年3月,極兔以“將最低價貫徹到底”的態勢開啟了義烏快遞“八毛發全國”的時代,這樣的“極致內卷”讓2020年巨虧20.51億元的百世毫無招架之力,幾個月后,百世集團以約68億元的價格將百世快遞國內業務的相關股權、資產、網點、轉運中心、人員、技術、系統等轉讓給極兔速遞,包括彼時7.7%的市場份額。
在內部公開信中,周韶寧無奈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雖然與極兔的交易為百世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流動資金,但剝離國內快遞業務的百世卻不被資本看好。公告發出后,百世股價下跌超20%,甚至收到“退市函”。
轉戰東南亞
對于百世而言,放棄卷不動的國內快遞市場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百世在中國市場積淀的供應鏈、技術和服務能力可以快速“復制”出海。
同時,東南亞的電商和快遞行業方興未艾,也提供了更具潛力的市場空間。
據谷歌、貝恩、淡馬錫聯合出具的《2022年東南亞電商經濟報告》,隨著支付、物流等推動因素就位,東南亞區域的“數字十年”已經開啟,2022年東南亞的數字經濟的GMV已突破2000億美元——比其2016年的預測整整提前了三年。與之相反,中國的快遞行業經歷過前十年的爆發式增長后,如今已經趨于飽和。
百世對東南亞業務的布局始于2019年,如今已完成了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柬埔寨5個東南亞國家的快遞網絡布局,并逐漸打通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跨境物流網絡。截至目前,百世海外人員規模接近12000人,干線車輛超7000臺,具備成熟的網絡基礎。
因早期的資本關系,菜鳥與百世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據百世集團財報,截至2023年2月,阿里巴巴持有百世集團32.7%的股權,是第一大股東。因此,百世集團也被外界視為阿里巴巴的“親兒子”。
因此,雙方早就合作開通了中國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跨境物流服務線路,并計劃打造中國至泰國、越南、柬埔寨的全鏈路跨境直送服務。
然而,在調整業務戰略決策之后,并不意味著百世就走上了康莊大道,如火如荼的“價格戰”之后,行業又緊接著進入了“服務戰”。
而且與極兔“出口轉內銷”、“國際國內相互反哺”不同,百世的國內業務可供參考的成功經驗有限,此前受到詬病的服務口碑也需要時間修復。
且東南亞市場也早已“群狼環伺”,當地的物流網絡幾乎被極兔等物流公司壟斷,順豐、京東物流等快遞巨頭也正大步走向海外,在競爭對手依靠自身電商業務和資本支撐的情況下,連年虧損的百世依然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壓力。
比如,2021年以來,順豐不遺余力地加速國際化布局,如收購嘉里物流51.8%的股權,利用嘉里物流在海外建立起的全球綜合網絡體系,重點布局的也是東南亞市場。順豐國際和供應鏈業務收入的占比也隨著海外投入的增加,從2021年的19%,大幅提升值33%。
雖然百世集團業績呈現扭虧趨勢,2023年上半年凈虧損4.17億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18億元,但距離盈利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在面臨連年虧損的內部損耗和外部擠壓而不能有效補血的情況下,百世的可持續性備受市場質疑。
百世接下來的表現,或許只能等待市場檢驗,用時間來證明了。
參考資料:
運聯智庫《百世私有化大猜想:獨立融資?分拆上市?》
TechWeb《百世:顛覆者的新物流宣言》
證券時報《單票價格持續下滑,快遞業價格戰還在繼續“卷”》
于見專欄《腹背受敵,百世供應鏈難翻身》
每日人物《八毛包郵里的快遞荒蠻戰事》
BT財經《虧損持續,市場占有率下滑,百世快遞“賣身”自救?》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