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資產1億的子公司被賣16億,“香港富豪”密集“拆家”圖啥?
果鏈光環褪去后,大族激光迷上“分拆”。
作者/張凱旌?編輯/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臨近年底,業績不振,賣個子公司回一下血?
11月27日,大族激光(002008.SZ)公告了擬對外出售控股子公司大族思特控股權的消息,出售價格不低于16億元,預計將實現收益約9億元,超過2022年公司經審計凈利潤的50%。
目前交易對方尚未確定,但大族激光標價較高。大族思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凈資產為1.16億元,僅以此簡單計算,溢價近13倍;此外,大族思特2022年歸母凈利潤約為3150萬元,若用市盈率估值法,以售價為標準,則估值超50倍。
由于大族激光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4.84%,有投資者在雪球發帖認為,公司高溢價轉讓子公司的真實目的是挽救業績頹勢。
“賣子”確實能一次性收獲不菲的利益,不過大族激光證券部表示,雖然是年底宣布,但交易現在還是初步階段,先要經12月中旬的股東會審議,后續還要與意向方談。交易時限大概設在了半年的時間寬度,今年內交割的可能性不大。
11月28日-30日,大族激光股價基本維持穩定,僅僅微跌1.57%,目前為21.88元/股,總市值230億元。
也有雪球投資者認為,公司是在用另一種形式延續分拆子公司的計劃。這背后是2022年,大族激光曾上演罕見的“一年三拆”,給市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拆上市監管收緊,另辟蹊徑?
2022年2月,大族激光分拆的第一家子公司大族數控(301200.SZ)成功登陸創業板;9月,大族封測也遞交了《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11月,大族激光又披露了一份分拆大族富創得至創業板上市的預案。
這三家公司中,大族數控原本是對大族激光業務貢獻最大的。2021年,大族激光實現營收163.32億元,凈利潤20.8億元;而大族數控營收為40.8億元,凈利潤為6.98億元,分別約占母公司的25%、33%。
而大族封測和大族富創得,2021年營收分別為3.42億元、2.69億元,凈利潤合起來不足1億元,在母公司中占比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單純從業績數值來看,此次要被賣的大族思特與后兩家子公司較為接近。
2022年,大族思特實現營收1.39億元,凈利潤3150.44萬元。而在凈資產方面,大族封測和大族富創得2021年凈資產分別占大族激光的0.91%、1.26%;大族思特2022年的占比為0.71%。
此外,大族思特經營方面還對母公司有一定程度的依賴。2022年以及今年前9個月,公司對關聯方銷售金額占總收入的比例都超過了30%,而在所有關聯方中,大族激光一家公司提供的銷售額就能占到近七成。此前大族數控和大族封測,也都被質疑過關聯交易的問題。
適逢近期監管明確表態,將階段性收緊IPO節奏,有投資者認為,這可能是大族激光的迂回戰術。畢竟今年下半年已有6家A股公司終止分拆,公司沒必要頂風去冒險,反而是交給新買家后,大族思特還有更多可能性。“這個價格應該不是簡單買賣的關系,可能還涉及到后續合作。”
來源:股吧、雪球
不過,大族激光證券部表示,這次“賣子”和去年的分拆不太一樣。畢竟分拆上市的公司,控制權還是在大族激光手里,財務上也是并表的,從這點上來說和沒上市的時候區別不大。而這次則是出售控制權。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分拆或出售部分資產都是為了讓整體價值最大化,減少因為估值差異造成的潛在價值損失。所以在A股IPO收緊后,通過出售的方式剝離相關資產同樣是為了價值最大化,但是出售并不會比直接分拆獲得更多的IPO機會。
“拆家”的回報
“賣子”和“分拆”,確實都能在短時間內給大族激光快速創造收益,且方式有相似之處。
賣大族思特可以直接變現一筆不菲的資金,分拆IPO一樣可以。
一方面,IPO可以募資。大族數控已經募到了32.16億元,大族封測擬募資2.61億元;另一方面,上市后還可以變現。今年大族數控曾發布一份頗具爭議的分紅預案,以現金方式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20元(含稅)現金股利,總計分紅8.4億元,而持股84.73%的大族激光自己就能拿到7.12億元。
這些錢到哪去了?部分流入了公司和外部機構的口袋。大族封測遞表前,引入了高瓴裕潤、中證投資、高新投創投等機構。背后出資方包括廣發基金旗下瑞元資本、博時資本、寧德時代(300750.SZ)、深圳市高新投集團、中信證券等知名企業。
同時還造富了一批員工。大族數控、大族封測和大族富創得,在分拆上市前都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
以大族封測為例,遞表前,大族激光曾以780萬元的價格,向時任大族激光副總經理的羅波和大族封測核心人員持股平臺運盛咨詢分別轉讓了大族封測10%股權,后又以405萬元的價格向大族封測員工持股平臺鑫佰祥轉讓了大族封測4%股權。
大族封測今年9月剛回復了第三輪問詢,從募資的股本和對應金額來看估值在26億元。據此計算,羅波、運盛咨詢手中的股權增值了33倍,鑫佰祥持股則增值了25倍。
與三家公司類似的是,大族思特股權也有不少掌握在骨干員工手里。最早時大族激光一度持股93.5%,而現在該比例已降至76%,股東中多了丁兵以及單特孑立、單特聚能、單特聚賢三家合伙企業。
其中單特聚賢是今年3月剛剛入股,15個合伙人中有14個自然人,包括大族思特研發中心總監秦紅燕、營銷中心總監梁明波、技術支持部經理彭飛飛、研發中心經理劉棟才、研發中心主管林鍵浩、張偉等在內,大部分人都曾出現在大族激光的股權激勵名單上。
來源:愛企查、大族激光公告
目前并不清楚大族思特最后賣出的形式,如果交易順利,這部分骨干成員手中的股權無論升值還是變現,都算是與公司共享了收益。
會導致大族激光“空心化”嗎?
當然,“拆家”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不少股民都因此產生了抵觸情緒,以至于在投資者社區股吧上出現了“快拆成空殼公司了”、“不好好經營公司,天天想著分拆,出售,到處圈錢”、“后臺會不會把大族激光賣了”等聲音。
來源:股吧
大族思特如果成功出售,會直接被大族激光清出報表;而分拆上市的公司,即使財務上依舊是并表,但將股權分出去后,也不可避免會導致控股股東收益權下降。
沈萌表示,分拆子公司,特別是估值體系有明顯差距的業務資產,可以釋放被低估的價值,但也會一定程度上削弱母體業績結構的健康程度。分拆多適用于綜合產業集團型或者有明顯多元化業務的上市公司,而同一母體多次分拆的案例在A股尚不多見。
盡管大族激光證券部表示,公司整體營收上百億,大族思特收入規模則在1億,影響不會很大。但接二連三的拆分,可能會動搖投資者的預期。
這也是為何監管會規定,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凈資產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的比例不能超過30%。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上市公司“空心化”,而大族數控一家在2022年的凈資產占比,其實已經超過了30%。
如果業績向好,投資者可能與大族激光相安無事。但目前公司業績增長本就遇到一定困難,一切對利潤有影響的動作都可能被放大。2022年,大族激光凈利潤同比下滑38.38%;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繼續下滑34.84%。公司的解釋是,與下游客戶需求不足、訂單減少有關。
反映在二級市場上,大族激光股價上一次高點恰好是在大族數控上市前夕。自2022年年初至今,大族激光股價已腰斬,跌幅近60%。
來源:Wind數據
“香港富豪”遍地撒網,沒能多點開花?
大族激光如今的舉動,也反映出創始人高云峰的運營思路。
高云峰出生在吉林,現為中國香港永久居民,2023年以100億財富排在胡潤百富榜第585名。大多數人對其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那個怒懟央視記者的A股“最牛”董事長上,當年高云峰“你是什么角色?你有什么資格來質問我?你管我那么多啊?”的反問三連,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實上,高云峰的個性不只體現在公開場合,其對大族激光上市前后的資本運作,也自成一套打法,并且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這套打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遍地撒網”。2002年-2008年,大族激光先后通過設立公司和收購,布局機械鉆孔機、醫療設備、LED封裝設備、傳統輕印機、PCB(印制電路板)檢測設備等領域,而這只是公司全面開拓多元化戰略的開始。即使是躋身“果鏈”一員,也沒能停下公司多元化的腳步。
房地產最火熱的時候,大族激光也來“摻和”了一腳;2020年時,大族激光還參與生產了口罩機;近幾年最熱的光伏、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族激光也沒有落下。
目前,大族激光設備在下游的應用領域覆蓋消費電子、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顯示面板、半導體、光伏、PCB等各條線。2022年,大族激光僅新投資設立的子公司就有17家,目前間接投資的企業達187家。
來源:西部證券研報
但多元化戰略并沒能幫助大族激光的業績“多點開花”。反而是近兩年,公司營收、凈利潤不斷下滑,股價持續下跌,背后的股東也正紛紛撤離。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大族激光機構持股比例合計能達到56.71%,但截至今年三季末已降至25.95%。其中,基金的持股比例從12.71%降至0.93%,陸股通則從18.26%降至3.75%。
來源:Wind數據
彼時的多元化,或許正為此時“拆家”醞釀了機會。但這樣的打法,是否能長期貫徹,且讓公司越活越好呢?
你如何看待大族激光多次“拆家”的動作?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