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主業虧69億后,“洗衣粉大王”改行了
“洗衣粉大王”改名了,也改行了。
文 | 張佳儒??編輯 | 金衛? 來源|尺度商業
12月13日,“廣州浪奇”證券簡稱變更為“紅棉股份”,公司名稱由“廣州市浪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廣州市紅棉智匯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浪奇是A股日化巨頭,也被外界稱為 “洗衣粉大王”,旗下擁有洗衣粉、洗衣液系列知名品牌“浪奇”。廣州浪奇改名,是基于資產置換后公司業務發生重大變化。
根據資產置換方案,廣州浪奇將原有日化業務資產置出,同時置入文化創意園區運營資產,主要業務變更為食品飲料與文化創意園區開發和運營服務。
通俗來說,廣州浪奇不賣洗衣粉、洗衣液了,改行食品和園區開發運營了。
在改名之前,廣州浪奇的主業虧損嚴重,2018年至2022年5年時間,反映主業盈利指標的扣非凈利潤虧損合計69億元以上。主業巨虧背后,是原董事長組織的造假行為。
在監管的調查之下,廣州浪奇財務造假真相水落石出。受造假影響,廣州浪奇走向退市邊緣。關鍵時刻,控股股東出錢出力幫助公司走出陰霾。如今,廣州浪奇完成名稱和主業的變更,走向了新生。
然而,紅棉股份并沒有徹底告別過去,此前財務造假帶來的后遺癥還在隱隱作痛。
存貨“失蹤”風波
資料顯示,廣州浪奇早在1993年11月就已經上市,至今上市時間剛好30年。就在上市滿30周年不久,廣州浪奇的名字卻要從資本市場抹去了,導火索是2020年的9億“洗衣粉”風波。
2020年9月,廣州浪奇公告稱,公司存儲在瑞麗倉和輝豐倉兩個倉庫合計賬面價值為5.72億元的存貨,被倉儲方否認簽署相關倉儲合同,也否認保管有公司存儲的貨物,同時不配合公司進行貨物盤點和抽樣檢測工作,該存貨涉及風險。
廣州浪奇的消息一出震驚市場,成為獐子島扇貝之后的又一輿論熱點。根據相關公告,失蹤的并不是“洗衣粉”,而是氯甲苯、鄰氯甲苯、三氯吡啶醇鈉和三氯乙酰氯等農藥、化工原料。
10月,廣州浪奇又公告,出問題的不只瑞麗倉和輝豐倉,公司包括位于瑞麗倉、輝豐倉在內的6處倉庫的存貨存在賬實不符的情形,并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合計8.67億元。
到了12月,廣州浪奇又新增3154萬元賬實不符金額,公司已掌握證據表明貿易業務存在賬實不符的第三倉庫存貨金額及其他賬實不符已發出商品金額累計達到8.98億元。
9億存貨怎么會“失蹤”?廣州浪奇什么情況?
2021年1月,證監會對廣州浪奇立案調查。2021年12月,證監會廣東證監局對廣州浪奇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揭開了事情真相。
原董事長組織造假
根據處罰書,廣州浪奇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通過虛構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循環交易乙二醇倉單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及利潤,其中,2018年至2019年虛增營業收入合計128.85億元。
不僅如此,廣州浪奇在2018年至2019年期間虛增存貨20億元,還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資金往來及相關的關聯交易情況。
在此期間,時任廣州浪奇董事長傅勇國,全面管理公司事務,組織、策劃廣州浪奇通過虛構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循環交易乙二醇倉單等方式實施財務造假。
時任廣州浪奇總經理陳建斌、時任副總經理陳文等,對廣州浪奇財務造假未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損害后果,并簽字保證2018和2019年年報內容真實、準確、完整。
從業績表現來看,2017年,廣州浪奇營收118億元,凈利潤3997萬元,兩數據均是此前幾年的最高水平。2018年至2019年,廣州浪奇業績風云突變,營收連續下降,凈利潤連續虧損。
此后,廣州浪奇營收繼續下滑,2022年為24.88億元,凈利潤為-7161萬元。扣非凈利潤2018年至2022年連續虧損,合計金額超69億元。
其中,2020年,廣州浪奇扣非凈利潤虧超63億元,凈利潤虧損47億元。對于虧損原因,廣州浪奇提到了公司存貨真實性存疑,因此計提了大額信用減值損失。
財務造假,凈利潤巨虧,廣州浪奇走上了退市邊緣。
2021年4月,廣州浪奇公告,公司2020年經審計的凈資產為-25.85億元。此外,中審眾環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公司2020年度的內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根據相關規定,廣州浪奇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以及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由“廣州浪奇”變更為“*ST浪奇”。
歷史待解問題
風雨飄搖之際,廣州浪奇控股股東出錢又出力,包括參與定增和資產置換,幫助公司獲得新生。
根據公告,2023 年3月,廣州浪奇完成了一筆募資6億元的定增,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控股股東輕工集團以現金認購發行的全部股票。
2023 年8 月,廣州浪奇重大資產置換標的資產完成過戶,原有日化業務資產置出,同時置入文化創意園區運營資產新仕誠。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持有新仕誠 60%股份。置換交易前,廣州浪奇及新仕誠均為輕工集團控制的企業。
如今,公司主業變更,改名紅棉股份。2023年,公司有望重新盈利。前三季度,廣州浪奇凈利潤2040萬元,同比增幅630.74%,扣非凈利潤2174萬元,同比增幅152.81%。
不過,紅棉股份還有一些歷史問題待解決。
首先是債務問題,2023年半年報顯示,2021年12月,廣州中院裁定確認《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并終結廣州浪奇破產重整程序。重整后,部分債權已按重整計劃的規定獲得了清償,但仍存在部分債權債務訴訟或因證據不足未起訴案件需跟進處理,與貿易相關的資產追收等仍存在重大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投資者索賠。廣州浪奇在2023年半年報中披露,483名投資者訴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中,已有45宗案件裁定撤訴或按撤訴處理。此外,法院共計對438宗案件作出一審判決,判決公司賠償金額合計7639.06萬元,廣州浪奇已提起上訴。
廣州浪奇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小股東索賠及暫緩確認債權司法判決后重新確認債務重組收益為-1793萬元,年初至報告期期末金額-2894.57萬元。
有律師表示,更名前的權利義務和債權債務依法應當由更名后的公司繼承,不影響民事責任的承擔。因此,廣州浪奇更名,不影響投資者索賠。
未來,紅棉股份業績和經營情況,受資產置換后的主業影響,也受到財務造假導致的歷史問題的影響,紅棉股份將如何表現,我們將保持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