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求錘”
“所謂結論僅是作者的臆測和懷疑?!?/p>
文/樂居財經 作者/王敏
時隔36天,恒大再次就“恒大公司從未盈利”進行了回應。
1月9日,中國恒大(HK3333)深夜發布了一則公告,澄清一家機構于2023年12月1日發表關于“公司從未盈利”的報告并無實際依據。
1個多月前,也就是2023年的12月1日,香港會計研究機構GMT Research發布了一份關于恒大的報告《NEWSLETTER: EVERGRANDE (3333 HK)Never profitable》(恒大從未盈利)。
報告的結論是:“恒大遲遲未公布的2021年年報清楚地表明,該公司嚴重夸大了營收和利潤——很可能會持續多年。與一些人認為的相反,恒大并不是流動性收緊或新冠肺炎引發的房地產市場低迷的受害者;它的問題要根本得多——從來沒有任何利潤?!?/span>
而恒大這份澄清公告則是基于2023年12月4日所做澄清公告的進一步展開。
就沽空報告所提出一系列觀點,恒大針對性地作出澄清,重申公司認為該報告無實際依據的觀點,直斥“從未盈利”的結論僅是作者的“臆測和懷疑”。中國恒大聲明,將保留對該機構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恒大從五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立體反擊:一是收入確認;二是過去年度的財務報表通過審計;三是該報告的數據和結論缺乏直接相關性;四是該報告沒有給出公司從來沒有任何利潤的實質性證據;五是該報告以2023年的結果去論證其2016年對公司的預測準確性,沒有實質依據。
具體來看,恒大稱,公司無疑在2021年改變了其收入確認方法。這改變采用了根據現在環境下更符合會計準則的會計處理方式,主要是因應公司在遭遇流動性危機,以及大量人員流失后的大背景下,而做出的決定。
在過去年度的財務報表審計中,恒大表示,過去年度的財務報表均通過羅兵咸永道的審計,獲得標準無保留意見。即使在其離任信中,也沒有對公司過去年度的收入確認提出質疑。
恒大認為,該報告的數據和結論缺乏直接相關性。
該報告單純以毛利低就懷疑利潤不存在缺乏相關性,事實上,自2021年開始利潤下降除了遭遇行業困境導致的售價下降外,也和公司銷售低毛利的物業比例有關。單純以毛利低就懷疑利潤不存在缺乏相關性。
另外,該報告舉例公司虧損嚴重,公司的虧損嚴重和公司規模及資產質量相關,因虧損大而認為公司從來沒有利潤缺乏相關性。
恒大還強調,沽空報告并未給出公司從來沒有任何利潤的實質性證據,所謂結論僅是作者的臆測和懷疑;以及該報告以2023年的結果去論證其2016年對公司的預測準確性,沒有實質依據。
最后,中國恒大稱,公司確認公司審計委員會成員已審閱了沽空報告,也確認公司核數師上會栢誠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已審閱該報告,并表示不會撤回他們之前對公司財務報表出具的審計意見,公司保留對該機構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不過,關于沽空報告對恒大2020年末合同負債“比例低”的質疑,恒大未在此次公告中進行回應。
關于恒大的盈利問題,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客觀上講,恒大在2019年以前是有比較充裕的盈利點的,主要由于其全國標準化的產品發展模式以及持續降低的融資和開發成本,客觀上是可以促使其積極提高盈利空間的。所以可以認為2019年前恒大有過一波紅利期,盈利數據也是客觀存在的。最近兩年,受債務影響和銷售數據持續萎縮,其利潤數據快速惡化也是符合預期的。
根據恒大最新披露,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產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163.91億元。此外,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產逾期商票累計約2055.37億元。
在訴訟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產標的金額3000萬元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053件,標的金額總額累計約4900.69億元。
同時,恒大汽車的執行董事劉永灼因涉嫌違法犯罪在2024年1月8日被依法刑事拘留。至此,中國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以及恒大財富總經理杜亮均被逮捕。
據悉,劉永灼自2003年起便追隨許家印,歷任恒大集團董事和副總裁,堪稱許家印的心腹大將;劉永灼曾在恒大足球隊取得亞洲之巔的榮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被視為許家印的“接班人”;在2020年6月,劉永灼接手恒大汽車。
當然,對于當前恒大而言,外界最為關注的可能是1月29日將進行的清盤呈請聆訊。
12月4日,中國恒大公告將清盤呈請聆訊延期至2014年1月29日。算上這次延期,恒大已經8次延期了。
實際上,在2023年10月30日,審理恒大清盤令的法官在庭上宣布,下一次清盤聆訊,將會是法庭決定是否頒布清盤令前的最后一次聆訊。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下恒大需要拿出有誠意且具備實施性的重組方案,相比被清盤,債務重組依然是保護債權人和房企自身利益的最優方式,債權人也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距離下次清盤聆訊召開日已不到20天,“最后一次”的清盤聆訊恒大能打破僵局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