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監委出手!600億上藥腐敗案再起波瀾
醫療反腐,或將再起風云。
來源?| 深藍財經??撰文?| 吳瑞馨
1月10日,知名藥企達仁堂發布公告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天津醫藥集團7000萬股權被司法凍結,而凍結申請人竟然是上海市監察委員會,凍結原因為:辦案需求。這則公告最終導致達仁堂當天股價直接跌停。
一個天津的藥企,為什么會引來上海監委的出手?天津醫藥究竟被卷入了什么案件?外界可能會略有茫然,但醫藥行業人士卻一眼看清了原因:天津醫藥應該是被卷入了上海實業集團腐敗案。
2023年9月-11月,上實系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海醫藥三個月內6名高管接連被查。隨著前上實集團總裁、上海醫藥董事長周軍的被查,意味著上海醫藥的反腐還在進一步深入。
如今,重要龍頭天津達仁堂部分股權被凍結,說明上海市監委對案件調查的持續深入,也意味著,這場風波,或許將揭開上實系內部以及周軍更多醫藥腐敗的內幕。
上海實業腐敗案再起波瀾
周軍“抄底天津”往事也被卷入
據了解,達仁堂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天津企業,控股股東是天津市醫藥集團。原來是天津渤海國資全資下屬企業,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天津市醫藥管理局。
但是這樣一家天津企業,究竟是怎么和上海實業集團扯上關系的?這還要追溯到2020年9月的天津醫藥集團大股東混改。
當時,天津為了化解天津泰達控股的債務壓力,決定通過混改出讓天津醫藥67%的股權,以換取部分注資。天津醫藥這部分股權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掛牌后,被上實集團牽頭成立津滬深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摘牌,拿下天津醫藥集團67%股權。上實集團則通過上海琉璃光醫藥,持有達仁堂10.08%的股份。這個數據也和這次天津醫藥被凍結的股權數量接近。
據了解,天津醫藥混改時,前不久剛被查的周軍,正擔任上實集團副董事長、總裁,并兼任上實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上海醫藥董事長。資料顯示,周軍是上實集團的老將,在上實系工作了27年,主要負責大型收購兼并以及股權與項目投資。也就是說,天津醫藥混改主要就是他負責的。
從混改的結局來說,上海國資聯手天津國資,顯然是個雙贏的局面。不過上實集團得到的好處更多,在擁有上海本地國資醫藥平臺上海醫藥之外,還拿下了天津當地國資醫藥平臺。
除了天津醫藥,當時上海實業在天津還有許多動作,比如:
2020年4月20日,上海上實集團以77.58%的股權,混改了天津信托;
2020年12月25日,上海實業以總價26.6億摘得河東工大3號地塊,溢價率18.2%。
如此頻繁、且大力度的動作,一度被戲稱為:上海抄底天津。
但如今,隨著周軍被查,天津醫藥部分股權也被上海監委司法凍結,周軍曾經“抄底天津”的往事也被卷入,或許意味著,天津醫藥混改還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3個月6名高管被查
周軍成為醫療反腐風暴中心人物
去年以來,國內掀起一陣醫療反腐風暴,衛寧健康、賽倫生物、片仔癀等多家上市藥企的高管被查。其中,上海醫藥毫無疑問是這場風暴的“風暴眼”。
僅上海醫藥,短短三個月里就有6名高管接連被查。其中,上實集團總裁、上海醫藥的董事長周軍,更是整個2023年醫藥反腐風暴被查人員里,涉及公司規模最大、職務最高的一個。
2023年11月20日,上海市紀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廉潔上海”突然發布公告,上實集團總裁周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上海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在此之前,“上實系”旗下的上海醫藥、上實控股、上實環境三家上市公司相繼發布公告,官宣周軍辭職。
諷刺的是,在被查之前幾個月,周軍還在公開場合表態全力配合醫藥反腐。“中國醫藥產業也不應該是以資本利益為中心的產業。這個行業想賺暴利不合適,它的公益性、重要性、特殊性,決定了‘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始終是行業最前置的價值觀。”
但三個月后,他卻成了反腐風暴的中心人物。值得注意的是,在周軍被帶走第二天,已退休一年的上海醫藥原副總裁顧浩亮,也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上海市閔行區紀委監委帶走調查。
公開資料顯示,周軍是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經濟學碩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可以說,周軍并不懂醫藥。財新也曾報道,有上海醫藥的人士表示,周軍在公司內部的存在感卻并不強,很少參與公司經營決策。
但在資本領域,擁有金融專業背景的周軍可謂是如魚得水。2016年10月,周軍出任上海醫藥董事長。上任兩個月后,周軍就對外放下豪言:要讓上海醫藥5年保持10%以上增長,在未來5年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周軍在位期間,上海醫藥就不斷“買買買”,通過不斷并購、收購,擴大上海醫藥的規模和戰略布局。前文提到的“2020年抄底天津”,也是周軍主導下的并購行為。
據最新的《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名來看,上海醫藥位列438位,成功實現了規劃,成為世界500強企業。
不過,與之相對的,持續不斷的并購、收購,也讓上海醫藥的商譽高企不下。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上海醫藥的商譽已接近114億元,成為A股中,除復星醫藥之外,又一家商譽超百億的醫藥上市公司。
另據上海醫藥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上海醫藥增收不增利。今年1-9月,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1975.08億元,同比增長13.11%;實現歸母凈利潤37.97億元,同比下降 21.13%。
子公司在國內高價銷售制劑
被國家醫保局兩次約談
上海醫藥這6名被查高管具體所涉何事,還亟待官方的通報。但鳳凰網《風暴眼》文章曾指出,涉事4名高管均與上海醫藥全資子公司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下稱“上藥生化”)有關。
而在上海醫藥6名高管被查后不久,2023年12月18日,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子公司上藥生化因為實施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為,違反《反壟斷法》,被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違法所得和處罰款總計4.62億元。
據了解,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是上海生化的獨家藥品,在國家醫保局約談前,國內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售價竟然高達2303元~2918元/支。據第三方統計數據,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加權平均價格為65元/支,中國市場掛網價格是該價格的35~44倍。
而據上海市場監管局調查涉案四家企業的財務數據發現,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生產成本只有8.6~14.6元/支,掛網價格與生產成本的比值達157~339:1。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涉案的上藥生化是國內唯一擁有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生產批文的生產企業。但在80年代末,因為該藥物的副作用被臨床棄用,上藥生化也就此停產,生產批文也一度過期。隨著近年來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重新回歸臨床,2015年,武漢匯海醫藥找到上藥生化之后,籌備一年多,直到2017年1月,上海生化才重新獲得該藥物的注冊批件,重啟生產。
在上海生化的配合下,武漢匯海通過38家醫藥經銷公司層層加價,將實際進口價格僅為73~94元/克的原料藥,一步步推高至1.8萬~3.5萬元/克,再交給上藥生化生產,制造出售價高是因為原料藥價格過高的假象。自己則通過虛高原料藥銷售價格,從原料藥環節獲取壟斷利潤。而打配合的上藥生化則通過收取加工費的方式,與武漢匯海共享壟斷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還牽連出上藥生化的一批藥品。上藥生化在自查后轉變銷售模式,剔除原料藥采購、藥品流通中虛增的中間環節費用,主動降低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等17個藥品的掛網價格,平均降幅25.5%。
2024年1月4日,國家醫保局第二次約談上藥生化時,上藥生化已經承諾將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從每支270元降至123元。
醫療反腐的最終目的還是惠及百姓。以上海醫藥為例,才幾個月,百姓就已經能享受到反腐的成果了。
結語
前不久,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指出,進一步明確反腐敗斗爭的重點問題、重點領域、重點對象,不斷拓展反腐敗斗爭的深度廣度。加大對金融、國企、醫療、糧食購銷、鄉村振興、煙草、體育和統計等領域案件查處的力度。
而伴隨著天津達仁堂股權被凍結,上海醫藥以及上實系的反腐或將深入到新階段。整個醫療領域的反腐,也將持續深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