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7000億!萬億招行,營收首現負增長
日前,招商銀行率先在股份行中發布了年度業績快報,初一看,營收下降凈利潤還能增長,招行真牛。
來源 | 深藍財經??撰文 | 王鑫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近期也反響積極,大盤跌得稀里嘩啦,招行A股卻走出了罕見的10連陽,不禁讓人驚呼:
資本市場的寵兒又回來了?
股價上漲自有原因,比如資金抱團高股息板塊,但最大的誤判是:招行的基本面好轉了。
招行,依舊在苦苦掙扎!
1
首現營收負增長
業績快報顯示,截至 2023 年末,招商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1萬億至110285億元,不出意外繼續引領9家A股上市股份行。負債總額也逼近10萬億大關,吸儲能力依舊強大。
但業績方面,招商銀行首次出現全年營收負增長!
2023年全年,招商銀行實現營收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466.02億元,同比增長6.22%。
不得不說,招行的吸金能力很恐怖——日均賺了4億元,是“股王”貴州茅臺的2倍。
最迷惑人的是,營收下降,凈利潤還能增長6個多點,超出市場預期,招行是如何做到的?
實際上,招行并沒有什么妙招,這個利潤水平主要是“調節”出來的。這也是去年很多銀行的常規操作。
截至 2023 年末,招行不良貸款率 0.95%,較上年末下降 0.01 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 437.7%,較上年末下降 13.09 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 4.14%,較上年末下降 0.18 個百分點。
看出問題沒有?
一是不良貸款的認定在放松
截至2023年末,招行的總貸款為65088.65億元,按0.95%不良率計算,不良貸款余額為618.34億元,和三季報的617.94億基本持平。也就是說,四季度不良貸款幾乎沒有增長。
更明顯的是,去年三季度,招行不良貸款偏離度(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比值)為78.74%,相比2022年末70.92%,提升了11.03個百分點。這表明招行對不良貸款的認定確實在放松,真實性有點可疑。
2018年之前,很多銀行隱藏壞賬的慣用手法,便是將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長期認定為關注貸款。從三季報來看,招行關注類貸款規模和占比均在下降,說明并未采用此招。
二是信用減值力度明顯下降
招行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437.7%比三季報的445.86%下降了8.16個百分點,可以計算出招行年末計提的貸款減值準備為2706.47億元,比三季報2755.15億下降了48.68億。
貸款撥備率4.14%也比三季報的4.27%下降了0.13個百分點。
為了調節利潤增速,招行在最后一個季度顯著降低了信用減值力度,盡管其撥備覆蓋率和撥貸比仍穩居股份行第一寶座,但風險抵補能力是肉眼可見下降了。
雖然招行在給利潤“注水”,但我們要看到,招行也在努力降本增效,哪怕是杯水車薪。
去年12月,招行發布公告稱,審議通過《關于招商銀行2022年度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的議案》,消息一度刷屏。
因為銀行打工人最可怕的事還是發生了。
2022年,招行已向2876名員工逆向“討薪”5824萬元,相當于人均退薪2萬元,而之前從沒披露具體金額,說明這次追索力度較大。2023年,恐怕員工退薪只多不少。
2
“零售之王”凈息差走低
招行是國內最早選擇以零售金融為發展主線的銀行,也被認為是中國的零售銀行王者。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擁有高占比的活期存款。幾年前,招行是唯一一家活期存款占比超60%的銀行,其中零售存款活期占比超過了70%,展現出驚人的低成本運營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招行活期存款日均余額占比下降至58.03%,但依然超過一眾同行。
二是擁有高占比的零售貸款。2023年三季度末,招行的零售貸款占比高達54.53%。零售貸款占比高,意味著貸款風險更小,收益率更高,從而能創造更多的凈利息收入。
三是擁有龐大的高凈值零售客戶群。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招行零售客戶數達1.94億戶,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產(AUM)余額130803.92億元,是該行總資產的1.18倍,在股份行中無出其右,這為其大財富管理轉型提供了堅實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日均資產50萬元以上)452.92萬戶,對應AUM余額106638.12億元,也就是說,招行2.33%的零售客戶貢獻了81.53%的資產,這體現了招行高凈值人群的超強吸引力。
招行2023年三季報截圖
憑借“零售之王”的優勢,盡管招行總資產規模遠不如四大行,也不如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但是凈利潤水平僅次于四大行,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2021年總市值一度逼近1.5萬億元。
但是在近幾年利率下降的大趨勢下,LPR和房貸利率已多次下調,銀行資產端的收益率普遍走低,“零售之王”優勢越來越弱,那些對公業務占比較大的銀行反而吃香。
在這輪降息周期里,負債端對招行影響最大,因為不變的活期存款利率顯著壓低招行的凈息差,同時活期存款定期化,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招行的負債成本。
財報顯示,招行的凈息差一路走低,去年1-9月,凈息差為2.19%,凈利差2.07%,同比分別下降22和23個基點。2023年全年,招行凈利息收入估算約為2146.69億元,同比下降1.63%。
數據來源:同花順
更窒息的是,趨勢一時還難以改變。在去年的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兼財務負責人彭家文就表示,“下一步息差的走勢仍然會持續承壓,明年的息差還有進一步探底的可能性。”
3
客戶羊毛也薅不動了
實際上,招行在凈利息收入下降的同時,非利息凈收入下降更快。
2023年全年,招行非利息凈收入1244.54億元,同比減少20.94億元,降幅1.65%,超過了營收1.64%的下降速度。
這可以說是自嘗惡果!
2021年,恒大一聲響雷,沒能炸醒招行激進的財富管理夢,在2021年的年報致辭中,招行前行長田惠宇總結,“2021年是招行的大財富管理元年,‘讓財富管理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夢想逐步照進現實”。
一聲口號下來,招行的大財富管理飛輪加速轉動。
按照招行的口徑,大財富管理收入包括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托管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021年這一收入總規模達521.3億元,同比大漲33.91%,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接近16%。
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地產行業和資本市場雙雙回落,招行代銷信托產品接連爆雷。
2021年8月,招行信托代銷首次面向自然人違約,事涉大業信托5億“無抵押“項目。這項目旨在為華夏幸福間接全資子公司——九通基業投資有限公司提供流動性資金。
2021年11月,由招行全權代銷的“外貿信托-富榮166號恒大成都天府半島項目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逾期,總規模約66億。
2022年5月,上市公司安克創新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1年6月通過招行長沙分行購買了該行代銷的中航651號信托理財產品,認購金額1億元,存在逾期風險。
2022年6月,《時代財經》報道稱,多位投資人投訴他們通過招行購買的“五礦信托-鼎興1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在3月30日到期日之后無法兌付。據了解,五礦信托-鼎興系列發行了15期,整體規模大約是25億元,均無法完成兌付。
有多名投資者還反映,該產品一開始在招商銀行App上線時界面描述為基金,2022年5月初調整了界面信息,增加了對于“房地產融資類產品”的解釋,且刪去“基金”字樣。
對此,一些人認為,這是赤裸裸的行騙行為。也有投資人表示,2021年后還在死命推地產信托的,基本上都不是什么好心思,真的是肥了招行,苦了投資人。
代銷信托接連爆雷后,2022年招行大財富管理收入降至491.51億元,降幅5.71%。2023年前三季度,繼續萎縮至368.55億元,同比又下降6.62%。
不難判斷,2023年全年,招行的非利息凈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大財富管理收入的拖累,背后是市場持續低迷、費率降低、客戶“受傷”撤退......
2023年半年報截圖
從金葵花客戶資產來看,2021年,人均還高達2406.43萬元,到2023年三季度,這一數據已經降至2354.46萬元,人均減少52萬元,縮水巨大。
而場外,招行市值從高點下來已暴跌7000多億,近60萬戶股東,也經歷了一場陣痛。
4
結語
沉湎于“零售之王”的招行,一心想做大輕資本業務,但是輕資本業務同樣需要敬畏風險。在市場的高點強推大財富管理業務,不僅砸了自己的口碑,也錯過發展對公業務的時間窗口,以至于在這輪降息周期里落到如此窘境。
有意思的是,田惠宇時代,招行2021年年報中“大財富管理”一詞共出現了47次。田惠宇落馬后,新行長王良接任,2022年年報中“大財富管理”一詞出現16次,到了2023年中報,“大財富管理”僅提到了5次。
可能已經不好意思多提了?
如今的“零售之王”,正如一句老話,是龍得盤著,是虎也得臥著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