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省份披露小貸行業不良貸款率
小貸行業持續出清進行中,湖南省小貸協會近期公布的省內小貸公司運營現狀,可以窺探一角。
來源|消金界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湖南省共有小額貸款公司法人機構140家,實收資本129.13億元,從業人員1791人,期末貸款余額130.0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小額貸款公司行業不良貸款率為35.33%。
不良率攀升是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消金界統計發現,當前僅剩12家掛牌新三板掛牌小貸機構,截至2023年上半年,這12家小貸公司的平均不良率為11.01%。
當下小貸公司運營成本明顯增大,整個行業已處于萎縮和分化狀態,整體規模下降,不良率居高不下。而隨著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的確定,未來小貸公司由誰來監管,成為備受行業關注的問題。隨著監管政策加強,整個行業可能面臨政策調整的風險。
實收資本129.13億元,不良貸款率35.33%
小貸行業的生存狀況和不良率堪憂。
近日,湖南省小貸協會公布了省內小貸公司運營現狀。截至2023年11月末,湖南省共有小額貸款公司法人機構140家,實收資本129.13億元,從業人員1791人,期末貸款余額130.07億元。
今年以來,湖南省小貸公司累計發放貸款總額205.61億元,同比增長27.19%;全行業貸款綜合利率8.97%。
雖然信貸總量有所提升,但受貸款利率下行和市場活力和企業投融資需求仍然不足的影響,盈利能力和稅收貢獻下降明顯。其中湖南省小貸公司營收總額5.59億元,同比下降23.21%;納稅總額同比下降46.17%。
此外,截至2023年11月,湖南省小額貸款公司行業不良貸款率35.33%。
這并非個例。據《證券時報》報道,通遼市6家小貸公司,2022年總貸款余額1.94億元中,不良貸款高達7362.32萬元,且全部為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不良率高達37.96%。而這6家小貸公司2022年總的營業利潤為-4327萬元。
此外,從掛牌新三板小貸公司的情況也可以直觀了解到行業的發展。
自2014年7月全國首家小貸公司掛牌新三板始,累計46家小貸機構掛牌新三板,如今這一數字僅剩12家。
縱觀這12家小貸公司,竟無一家營收過億。消金界統計發現,這12家小貸公司的平均不良率為11.01%;其中不良率最高的鑫莊農貸,截至2023年上半年不良率79.08%,而2022年同期該數字為94.23%。
小貸公司由于定位的客群以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地區等長尾客戶為主,這類客戶經營規模較小,資金需求量大,但償還能力弱,因此壞賬風險更為突出。
另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承壓,信貸風險持續暴露,大量貸款不能按期收回,包括中小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在內,都面臨著盈利增速、資產質量、結構調整、合規管理等多重壓力。
未來小貸行業將由誰監管?
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604家;貸款余額7856億元,前三季度減少1251億元。小貸公司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450家,數量繼續滑坡。從所處地域來看,小貸公司主要聚集在江蘇、廣東、廣西、重慶等地,其中廣東、重慶是兩大主力,截至9月末貸款余額均超過1000億元。
如今,隨著金融監管總局“三定”方案的確定,地方金融監管體制面臨調整。作為“7+4”(其中“7”是指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4”是指投資公司、開展信用互助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社會眾籌機構、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地方金融組織的重要一員,改革后小貸公司由誰來監管,成為備受關注的問題。
消金界了解到,此前小貸行業的監管機構為各地區的金融辦,由于各地區的實際情況不同,各省市的監管政策也不盡相同。尤其是互聯網小貸,在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邊界、線上貸款業務規則等方面,更是面臨監管規則的缺失。
比如,消金界在和某地從業者交流時,對方表示,地方稅務要求不能是非小微企業的個人,這就造成實際用款人和合同借款人不一致,后期可能提高訴訟難度。
未來隨著監管政策的收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小貸公司將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為了生存和發展,一些小貸公司選擇抱團發展,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以湖南省為例,省內正在探索區域內小貸公司的聯系與合作。比如,常德市的永豐華盛小貸、鑫融小貸、和興小貸三家小貸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信貸業務、資金拆借、風險控制等領域開展合作。
小貸行業將持續出清。而存活下來的小貸公司,未來如何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如何探索數字化轉型道路,提高自身競爭力,將成為發展的關鍵。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