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萊特60億定增迎來解禁,興全、大摩等17家機構被“深套”
曾經被一眾機構熱捧的福萊特如今正跌落神壇。1月29日,福萊特收跌7.52%,自去年8月份至今,其股價已縮水近四成,這也“重傷”了參與福萊特60億元的定增機構。去年8月份,福萊特近60億元的定增可謂是萬人空巷,大摩、財通基金、廣發基金等一眾機構爭先涌入。時隔半年,這些機構持有限售股將在2月1日解禁。不過,自定增完成后,萊福特股價一直下行,17家機構均處于浮虧中。需要注意的是,自身造血能力差強人意的福萊特自上市以來屢次向市場伸手要錢,涉及資金約為141億元,融資額遠超其凈利潤。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資金爭先競逐的福萊特近半年來二級市場的表現令一眾投資者大失所望。
1月29日,福萊特收跌7.52%。將時間線拉長,自去年8月份至今,其已跌超37%。這讓包括大摩、國壽、興全等17家參與福萊特60億元定增的機構極為郁結。
如今,上述機構持有的限售股將在2月1日迎來解禁,涉及市值約5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60億元的定增高于福萊特近三年凈利潤的總額。總體來看,2019年至今其已進行了5次融資,涉及資金超過141億。而頻繁向市場伸手要錢的福萊特在分紅上卻是略微吝嗇,上市后累計派現16.43億元。
17家機構被深套
1月26日,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發布了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指出去年7月份進行了60億元的定增,這部分股份將在2月1日迎來解禁。此次上市流通數量為2.04億股,倘若以26日該上市公司的收盤價23.41元/股來計算,此次解禁的市值約為47.8億元。
參與定增的17家機構中,財通基金、銀華基金、UBS AG、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諾德基金、寧波君和同馨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朱雀基金以及廣發基金獲配的數量較高,分別為1118萬股、1736萬股、2818萬股、1271萬股、2289萬股、1022萬股、1438萬股、2348萬股。
彼時定增的認購價為29.35 元/股,因此上述機構獲配金額分別為3.28億元、5.1億元、8.27億元、3.73億元、6.72億元、3億元、4.23億元、6.89億元。
同時,還有兩家險資也參與了該次定增,即國壽資產、太平洋人壽旗下產品分別以2億元、1.9億元拿下681萬股、651萬股。
此外,百億私募睿揚投資以及華泰資管等7家機構也出動旗下產品去認購。
不過,被一眾資金搶籌的福萊特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乏善可陳。Choice數據顯示,從2023年8月1日到2024年1月29日,福萊特股價變動幅度為-37.66%(前復權)。
29.35 元/股的認購價相比較目前的股價21.65元/股已縮水26%。也就是說,若不計入分紅,17家機構持有的市值已經縮水26%。
而這其中,UBS AG、百億私募睿揚投資以及廣發基金是福萊特的忠實跟隨者。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前者以2857.08萬股新進成為上市公司的第八大流通股東;睿揚投資則是在該季度加倉100萬股,其持股數量已增至2800.01萬。
廣發基金旗下的8只基金在去年三季度重倉了福萊特,持股數量合計為8693萬股,截至三季度的持倉市值為24.6億元。
5年募資141億
被各類資金奉為“座上賓”的福萊特雖自身造血能力一般,然而自其上市卻熱衷于”花式“向市場要錢。
根據梳理,自2019年2月上市以來,福萊特合計進行了5次融資,涉及方式為可轉債、定增等。具體來看,其分別在2019年1月末、2020年5月下旬、2021年1月中旬、2022年5月下旬以及2023年8月1日,實際募集資金凈額(元)分別為2.54億元、14.41億元、24.83億元、39.77億元、59.65億元,合計金額超過141億元。
從其募資的用途來看,多用于光伏項目的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其募資金額并不足以引人矚目,不過福萊特幾乎每次的募資額均超過當年凈利潤的總和。
數據顯示,福萊特在2019年至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7.17億元、16.29億元、21.20億元、21.23億元。可以看出,上述年度中除了2020年,其募資的總額均超過年度凈利潤。
而其在2023年8月份60億元的定增更是接近其近三年的凈利潤總和58.72億元。
不過,多次向市場伸手要錢的福萊特到分紅上卻是極為吝嗇。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上市后累計派現16.43億元,其中A股派現13.03億元,H股派現3.40億元。這個分紅金額甚至還不到140億元融資額度的零頭。
而福萊特吝嗇的分紅行徑與光伏同行大相徑庭。根據choice數據,福萊特目前的分紅率為1.02%,股利支付率為18.39%。同一時期,其同行的股利支付率卻遠高于福萊特。比如,雙良節能、禾邁股份以及通威股份均超過50%,而昱能科技以及亞瑪頓也超過46%。
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向市場伸手要錢,拿到融資后逆勢進行光伏項目的建設已成為福萊特的常規操作。
不過,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已是業內常識,券商等金融分析機構普遍認為,光伏制造業已經顯現出產能過剩的特征,并影響相關企業估值。
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原材料受制于人,逆勢擴產的福萊特已遭到了反噬,二級市場之外,這一點在業績上也尤為明顯。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其營收分別為62.60億元、87.13億元、154.61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30.24%、39.18%、77.44%;同期應對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29億元、21.20億元、21.23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27.09%、30.15%、0.13%,可以看出2022年的利潤幾乎處于停滯。
其在年報中指出,在光伏玻璃價格相對平穩的情況下,由于主要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持續上漲,成本不斷上升,公司的盈利處于相對底部位置。
據悉,光伏玻璃的原材料主要為純堿和石英砂。根據卓創資訊數據,堿價格長期維持在高位,均價處于十年歷史新高。2022年國內重堿終端均價在2859元/噸,同比上漲16.6%。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毛利率下滑明顯。數據顯示,2022年其毛利率同比減少12.39個百分點。
這一情況到2023年2季度有所好轉。福萊特在半年報中指出,第二季度隨著主要原材料和燃料端價格的適度回落,二季度的盈利水平稍有改善。
而成本端在不斷上漲的同時,需求端出現下滑。據SMM數據顯示,自10月份以來,國內組件產量便呈現下滑態勢,隨著組件庫存的不斷上升加之利潤的持續減少,多數組件開工率持續下調,對光伏玻璃等的采購也隨之下降,雖然光伏玻璃方面仍有來自成本端的支撐,但是價格還是下調明顯。
財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3年末光伏組件價格跌至1元/w,全產業鏈利潤空間壓至盈虧平衡線附近。預計2024年需求端增幅約10%-20%,2024年產業鏈利潤空間在低位震蕩中尋底,期間部分擬投產能推遲或退出。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