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最大造假公司,活過來了?
事發5年后,A股最大造假案的主角——康美藥業,似乎出現了反轉的跡象。
來源/市值觀察
扭虧
近日,淡出投資者視線許久的康美藥業發布了一份令市場振奮的業績預告。
公司預計2023年扭虧為盈,預期實現利潤9000萬元到1.35億元。利好來襲,康美藥業在下一個交易日開盤直接漲停。
▲來源:康美藥業2023年業績預告
這背后,一方面是主營業務有所回升,2023年公司預計營收增長16%左右,帶動毛利增加約2億元。
另一方面,則是非經營性收益,其中政府補助及債務重組收益約0.6億元,資產處置獲得近1億元,因債務和解引發應收賬款減值準備轉回2億元,此外還沖回了部分土增稅4億元左右。
也就是說,扒開外衣,扣非后康美藥業仍然預計虧損9億元到6.5億元。
自財務造假東窗事發后,康美藥業2019-2022年已經連續4年扣非后巨虧,雖然2021年因為重整收益獲得一筆175億元的巨額收益,導致當年大幅盈利。但實際上,康美仍然在刮骨療毒的過程中。
早在2018年,康美模式就遭到媒體質疑。當年底,證監會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康美藥業財務報告涉嫌虛假陳述等,當即立案調查。
次年4月,康美藥業主動“揭丑”,承認公司在2017年虛增貨幣資金299億元。8月,證監會查明后的真相更讓整個資本市場咋舌,康美藥業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分別虛增營業收入89.99億元、100.32億元、84.84億元,虛增金額高達約300億,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億元之巨,創下A股市場有史以來最大的造假紀錄。
▲數據來源:康美藥業公告,公開資料
要知道,康美藥業曾是A股知名的千億“白馬股”,自2001年上市至2016年,公司業績穩步增長,股價(后復權)至2018年的歷史頂峰漲幅超過30倍。
誰曾想到,這些輝煌都是建立在謊言和欺詐之上的海市蜃樓。
康美案震驚A股,并成為新《證券法》確立中國特色證券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后的首單案件,也是迄今原告人數最多、賠償金額最高的上市公司造假案。
最終,康美藥業原實控人馬興田及多名責任人受到嚴厲懲處,馬興田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120萬元;康美藥業因單位行賄罪被罰500萬元。
對于被坑慘了的5萬多名投資者,法院要求康美藥業賠償24.59億元,且馬興田夫婦及邱錫偉等4名原高管人以及審計機構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都要承擔100%連帶賠償責任。
如此巨大的財務造假,無異于毀滅性的打擊,由于影響太過深遠,康美藥業自此跌入了冰窖。
經過三年重整后,2023年以來,康美藥業在新的話事人廣藥集團治下,營收有所回暖,但主營業務依然虧損。可見其自身造血能力并未完全恢復,重回健康成長的軌道還需要時間。
涅槃
康美藥業曾是A股第二大市值的醫藥股,2018年市值最高時達到1390億元。如今,僅剩260多億元市值,相當于113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2020年9月,原控股股東康美實業及實際控制人已無力管理上市公司,因此將康美藥業29.9%股份的表決權委托給易林投資行使,并放棄剩余8.38%的股份。易林投資接管康美藥業生產經營以及資產債務處置。
易林投資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股東均為清一色的國資,揭陽城投持有40%股權,廣東金服股權托管中心、廣州神農氏中醫藥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30%股權。
▲來源:天眼查
不難發現,易林投資就是為了專門解決ST康美遺留問題而成立的,并且通過“托管”穩定了公司生產經營的基本盤,順利挺過了動蕩期。
次年4月,揭東農商行向揭陽中院申請康美藥業破產重整,7個月后,揭陽中院裁定批準康美藥業《重整計劃》。
這時,易林投資股東之一的神農氏企業走到臺前,作為廣藥集團的代表,其和康美藥業具有天然的業務協同性,且屬地都在廣東。廣藥集團出面作為重整人,也是順理成章。
按照重整計劃,神農氏企業以54.19億元現金和資產為對價,獲得35.09億股的轉增股票,占重整后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5.3134%,成為控股股東。
神農氏企業背后是廣藥集團,廣藥集團在重組過程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是康美能夠涅槃重生的關鍵。
相比易林投資其他兩大股東,廣藥集團具備醫藥產業基因。自托管起,廣藥就組織近百人的團隊支持康美發展,并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以及在粵東市場的地位,主導康美藥業與廣藥白云山進行協同融合。
而且,為償還債務,康美藥業在重整過程中處置了部分資產,重整后雖然資產規模大幅減少,但負債規模也同樣大幅收窄,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后股東權益增加。
就像鳳凰涅槃一樣,康美藥業在財務造假后,勢必要經歷一段極為慘烈的陣痛期。但剜出毒瘤后,在廣藥集團的支持下,康美藥業寫好“后半篇文章”也有了底氣。
重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康美藥業要想絕處逢生,除了基于自身的底子,還離不開廣藥集團的助力。
重整之后,公司仍然以中藥飲片為核心產品,并繼續實施中醫藥全產業鏈一體化的經營戰略。
目前看,中藥產業正處于黃金年代,“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中藥產業受到頂層政策的大力支持。
與此同時,疫情提升了民眾對中藥的使用需求,而2022年貴州等地的大旱,導致多種藥材大幅減產。再加上中草藥種植成本連年上漲,供需錯配愈演愈烈,引發中藥材迎來史無前例的漲價潮,白術、黃連、當歸等多個品種的售價刷新歷史新高。
天地中藥材綜合200指數、康美中藥材價格總指數均在2023年8月前后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即使之后有所回落,但整個中藥材價格依然居于歷史高位。
▲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總指數
▲天地中藥材綜合200指數
華潤三九、同仁堂等中藥企業股價都走出了一波史詩級別的牛市,太極集團、達仁堂、昆藥集團、九芝堂、江中藥業等在2023年股價站上歷史巔峰。伴隨著業績增長股價同頻振動,實現了戴維斯雙擊。
行業走牛,康美藥業迎來外部環境的巨大利好。公司是國內最大的中藥飲片生產商,雖然上游漲價對中游飲片生產帶來成本壓制,但康美以中藥飲片為根基,布局了產業鏈一體化格局。
基于規模優勢,和上游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同時建設康美中醫院打通下游產業鏈,還與全國1100余家醫療機構及4萬余家連鎖藥店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2023年中報數據顯示,公司已建有9個飲片生產基地,可生產中藥飲片1000多個種類,超過20000個品規。
上下游一體化,有助于公司平抑上游藥材價格的周期波動。2023年前三季度,康美藥業毛利率提升到17%的水平,已經是2019年以來的新高。
內部看,公司背靠廣藥集團,而廣藥的實力已經無需多言,集團是全球首家中醫藥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擁有A股中藥行業營收排名第一的白云山。
自重整之日起,廣藥就不遺余力地支持康美的發展。2022年新一屆康美管理團隊亮相,廣藥集團質量副總監、技質部部長、安全生產發展部部長賴志堅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此外,總經理、監事會主席等都來自廣藥集團。
派駐團隊人才,加上品牌背書和產業資源協同,從收入來看,康美藥業有回升的態勢。
只不過,由于過往的造假行為太過惡劣,公司已經傷筋動骨,更是陷入了無休止的訴訟案件之中。其中最重要是與渤海信托的債務糾紛,法院一審已經判決要求康美藥業賠償其28.2億元。
總的來看,康美藥業走出了ICU,且并未退市,整體上處于向好的趨勢中。只是目前身體仍舊虛弱,過往造假案的余波還未停止,主營業務還沒有完全康復,風險警報解除還為時尚早。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