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入“限購松綁”陣營,通州正式取消“雙限購”
2024年2月6日,北京調整優化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政策。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調整后,在通州區落戶或就業的家庭,如需購買通州區商品住房,符合北京市限購條件即可,取消了在通州落戶或納稅、社保滿三年的限制。
這是繼廣州、上海調整限購政策之后的第三個一線城市,至此4個一線城市中僅深圳尚未出臺進一步的松綁和調整。
一直以來一線城市限購政策相對嚴格,但隨著當前市場復蘇動能轉弱,且一線城市內部也存在分化行情,調控確有進一步松綁的必要。
我們認為,在當前樓市供需關系轉變的情況下,各地政策的優化調整力度預期將進一步強化。
繼廣州、上海調整限購政策后,北京也正式加入了“限購松綁”陣營。
2023年2月6日,北京通州發布《北京調整優化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政策!促進副中心職住平衡》,自2月6日起調整優化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政策。
根據調整后新政策,具有本市購房資格的以下四類家庭,可在通州區購買1套商品住房。
一是在京未擁有住房的北京戶籍居民家庭;
二是在京已擁有1套住房的通州區戶籍居民家庭;
三是在京已擁有1套住房,與在通州區注冊或經營的企業、疏解搬遷至通州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北京戶籍居民家庭;
四是在京未擁有住房,與在通州區注冊或經營的企業、疏解搬遷至通州區的企事業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非京籍居民家庭。
調整后,在通州區落戶或就業的家庭,如需購買通州區商品住房,符合本市限購條件即可,取消了在通州落戶或納稅、社保滿三年的限制,更有利于促進疏解單位、企業從業人員在城市副中心安居置業,實現職住平衡。
至此,執行了9年的通州住房限購政策正式松綁。
2015年以來,通州作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執行的是北京及通州的“雙限購”政策,由于這是全國首個針對直轄市局部區域出臺的限購措施,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限購”。
簡單來說,北京限購政策要求京籍家庭限購2套,單身1套,非京籍5年社保限購1套。通州區限購政策要求在滿足北京限購條件的前提下,同時滿足通州區的附加條件。如京籍通州戶口家庭限購2套,已有1套住房、落戶通州3年(含)以上的京籍家庭及近3年在通州區連續社保或個稅的京籍家庭限購1套,非京籍近3年在通州連續繳納社保或個稅限購1套。
在此之前,通州曾松綁過臺湖、馬駒橋地區的限購政策。2022年11月8日,北京市住建委官網發布通知稱,經市政府批準,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劃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的通州區臺湖、馬駒橋地區(約78平方公里)的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執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品住房政策有關規定。
此次通州區全面取消了在通州落戶或納稅、社保滿三年的限制,正式終結“史上最嚴厲限購”。
從北京市場情況來看,CRIC數據顯示,新房市場迎來春節前的周期性回落,2024年1月北京新房市場供求量環比下跌,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含普通住宅、別墅,不包括共有產權房)1月新增供應688套,環比下跌88.5%,同比下跌83.1%;成交3142套,環比下跌35.5%,同比上漲12.9%;成交均價53332元/㎡,環比下跌5.1%,同比下跌12.9%。
二手房方面,1月北京二手住宅成交12530套,環比下跌4.0%,同比上漲50.0%。二手住宅成交量連續三個月穩定在1.2萬套以上,市場保持平穩。
過去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整體仍處在低位調整期,這一壓力延續至2024年。此次放寬了通州購房雙限,取消了過去落戶、社保或納稅需滿3年的要求。
對比2023年9月1日,北京“認房不認貸”新政發布;12月,降首付、降利率、調整普通住房標準等政策執行,這兩次新政雖然沒有讓市場持續上漲,但客觀上也刺激了市場。
因此,我們認為,通州副中心規劃落地之后,這幾年政府機構、學校、醫院、企業等跟隨遷入,這蘊含著潛在的購房需求,預期春節后,通州市場大概率將有一波成交小高潮,但對房價不會有大的影響。
從廣州、上海,到北京也加入“限購松綁”陣營,目前一線城市中僅深圳尚未出臺進一步的松綁和調整,我們預計不久的將來,深圳也會出臺限購方面的松綁和調整。
隨著各地購房政策的進一步放寬,2024年或將正進入到超大城市持續放松限購的重要階段。
對比之前幾次政策調整來看,無論是“認房不認貸”還是“12.14新政”,都在短期內對市場成交略有提升,但長期效果有限,大多僅維持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并呈現政策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
因此,我們認為接下來各地政策的優化調整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核心一二線城市將被賦予更大調控自主權,過熱階段出臺的各類限制性政策,如限購、限貸、限價等,將會進一步放松乃至取消。一線城市應盡快放松限購政策,以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費,二線城市“應放盡放”,甚至可效仿蘇州全面取消限購。
我們認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環境已發生根本轉變,行業規模基本見頂,政策解綁很難再現V型反轉行情。
尤其是當前樓市仍舊面臨下行壓力,居民預期尚未完全恢復,購房信心不足,加之前期積累的剛需剛改需求釋放,增長動能持續放緩。
在整體觀望情緒依舊濃重的市場環境下,過于謹慎的政策松綁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購房者的觀望情緒,以期待更好的政策出臺。因此我們建議,相關限制性政策在一定條件下可全面放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