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狂賣26億股票,百億私募砸盤
2月21日凌晨2點25分,被處罰的百億量化私募寧波靈均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靈均投資”)在官方公眾號發布公告道歉。
作者?|?金子莘??編輯?|?王薇薇? 來源|時代財經APP
靈均投資的公告表示,對于被滬深交易所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公司堅決服從。由此造成的負面影響,公司誠懇致歉。下一步,公司將嚴格把控交易進度、交易約束、控制交易節奏,確保在交易全過程做到平滑交易、均衡交易,切實維護正常市場交易秩序,全力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圖源:靈均投資公告
受此事件影響,監管對量化高頻交易的重視趨嚴。對于靈均投資2月19日開盤的大額賣出,僅一天后,2月20日,上交所及深交所均對其限制交易并啟動公開譴責程序。同日,滬深交易所表示,量化交易報告制度已平穩落地,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未來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
一名量化交易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近期量化高頻交易回撤明顯受微盤股下跌很大影響,在市場風格切換的時候量化的波動會加大。”
百億私募“砸盤”
2月19日,龍年首個交易日,在港股“三連陽”,外圍市場一片大好的情形下,滬指高開,然而開盤后一分鐘時間內,卻出現“砸盤”走勢。2月20日盤后,“砸盤元兇”靈均投資被滬深交易所限制交易、公開譴責。
據滬深交易所公告,交易所在2月19日交易監控中發現,靈均投資名下多個證券賬戶分別于9:30:00至9:31:00及9:30:00至9:30:42兩個交易時段,通過計算機程序自動生成交易指令、短時間內集中大量下單,賣出滬市、深市股票合計11.95億元及13.72億元,開盤后一分鐘內總成交金額達到25.67億元,導致指數快速下挫,影響正常交易秩序,構成異常交易行為。
對此交易行為,滬深交易所決定,從2024年2月20日起至2024年2月22日止,對靈均投資名下相關證券賬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其在上述期間買賣滬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并啟動對靈均投資公開譴責紀律處分的程序。
對以上相關處罰,靈均投資公開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內部進行了深刻反省和檢討”。2月21日,時代周報記者試圖聯系靈均投資相關人士,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事實上,量化私募近期集體遭遇“水逆”,相較于2023年傲視全市場的表現,可以說是“風水輪流轉”。步入2024年后,上一年頗為“吃香”的中小市值個股迎來了“驚魂時刻”,隨之而來的,不少量化指數增強產品創下歷史最大的單周跌幅,一些量化中性產品凈值也出現明顯回撤,其中不乏諸多百億規模的量化私募。
市場一度有傳聞稱,“有頭部量化私募大量產品清盤”“量化私募面臨破產”等。2月21日,頭部量化私募幻方量化相關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幻方目前的產品清盤是由于投資者贖空導致的清盤,是基金運營的正常現象,跟市場傳言的DMA杠桿交易沒有任何關系,幻方目前無論是自營還是資管都沒有杠桿策略的產品。”
時代周報記者關注到,幻方量化2月6日曾發布公告稱,于當日以2.5億元自有資金申購公司旗下產品并投向A股市場。對此,上述幻方量化相關人士回應稱,“目前該筆資金已經投入市場,投入和外部投資者一樣的產品中,并且已經建倉。”
圖源:幻方量化公眾號
龍年量化投資遇阻?
2023年,量化投資可謂是風光無限。私募排排網公布的2023年百億私募收益排行榜前十的私募基金中,量化私募占六席,“主觀+量化”私募占一席,主觀私募占三席,且從2023年基金收益情況來看,百億私募收益榜前九位全年收益均超過10%。
圖源:私募排排網
從上年私募基金的整體表現來說,量化策略可謂是全面碾壓主觀策略。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展示業績的32家百億量化私募年度整體收益為6.43%,其中31家實現正收益,僅一家收益為負;而展示業績的41家主觀百億私募,年度整體收益為-3.26%,其中僅有14家實現正收益,占比不足35%。
海通證券基金研究團隊發布的《2023年度私募基金年度報告》中指出,量化策略表現較為出色,其中市場中性策略取得了6.41%的平均收益,這一策略中收益為正的產品比例也高達92.80%,是所有私募策略中正收益比例最高的策略。同時,量化多頭產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以指數增強為例,三大指增策略平均的超額收益超過了10%,其中中證1000指增的超額收益更是達到了接近15%的水平。
上述量化交易人員表示,“2023年中小盤的市場表現較好,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重倉中小盤的策略均取得不錯的回報,但時間來到2024年后,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尤其是2月春節前市場集中下跌,量化基金都遭遇了很大的回撤。”
從Wind微盤股指數今年來的走勢來看,上述軌跡可以得到證實。據Wind數據,自2024年首個交易日1月2日至2月21日收盤,合計31個交易日該指數下跌了31.62%,其中,區間最大跌幅高達49.63%。
對于量化策略的看法,半夏投資李蓓曾經在2023年10月份的基金月報中進行過預測。她表示,“后續增量資金,將不會再是量化基金一家獨大。無論是‘國家隊’托底,還是保險入市,或是外資回流,傳統的價值投資型主觀多頭補倉,顯然都不會去買平均40~50倍PE的小盤股,只會買入大盤藍籌。”從今年市場的走勢來看,她的預測比較準確。
另一名量化私募的交易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市場風格切換時,量化模型無法及時根據當日的市場數據進行風格切換,數據的滯后性導致了風格切換之時量化基金的‘負超額’可能持續。”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多家量化私募2月以來的超額收益情況,絕大多數為“負超額”,部分私募僅2月5日~2月8日這一周,超額收益就低于-10%,其中不乏知名的百億私募。
今年以來,量化私募均回撤明顯。此次涉事的靈均投資,其旗下“靈均中泰量化30專享領航8號”今年來已虧損了29.83%。據渠道反饋,有不少量化私募春節加班迭代策略。也有量化私募表示,不會人工干預策略因子,以免導致人為誤判。
圖源:私募排排網
監管重拳出擊
對靈均投資的處罰落地后,2月20日,監管層再度強化量化交易監管。
證監會表示,下階段出臺的量化交易監管系列舉措,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并充分加強跟市場各類投資者溝通交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促進量化交易規范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滬深交易所也指出,在市場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針對量化交易的專門報告制度已平穩落地,存量投資者已按要求如期完成報告工作,增量投資者落實“先報告、后交易”的規定,各方報告的質量總體符合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量化交易監管打下了基礎。滬深交易所將結合報告信息,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動態評估完善報告制度。
此前,《關于股票程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于2023年9月1日發布,于2023年10月9日正式實施。
兩大交易所表示,近年來,隨著新型信息技術廣泛運用,量化交易已成為重要的交易方式。量化交易有助于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但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相對中小投資者存在明顯的技術、信息和速度優勢,一些時點也存在策略趨同、交易共振等問題,加大市場波動。從國際經驗看,境外市場普遍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以防范對市場秩序造成負面影響。
滬深交易所也提到,將堅持以投資者為本,把維護公平性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借鑒國際監管實踐,趨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監管安排。具體措施包括嚴格落實報告制度,明確“先報告、后交易”的準入安排;加強量化交易行情授權管理,健全差異化收費機制;完善異常交易監測監控標準,加強異常交易和異常報撤單行為監管;加強對杠桿類量化產品的監測與規制,強化期現貨聯動監管;進一步壓實證券公司客戶管理責任,完善與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的自律管理協作機制,加強對量化私募等機構的交易監管等。
此外,滬深交易所也將加強與香港交易所的溝通,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明確滬港通北向投資者的報告安排,將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納入報告范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