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不止是壞消息了
二手放量沒有明顯傳導到新房市場,但小陽春的氛圍,已經模模糊糊地成形了。
來源/地產知識橘
0.
上周末,社交平臺上傳出了一篇小作文。
主角是一名外地業主,上周選擇返深賣房。
房子在百花,屬于深圳傳統的老破小+學位房片區,已經掛牌放賣了很久,被市場反復毒打教育過,業主心理價位從一千多萬逐步壓到了950萬。
這次回來,約了好幾個客戶,主打一個要錢不要房。
見了第一臺客戶,談得挺投緣,只不過想壓價到920萬。
倒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1.
但沒想到,后續的畫風一下子轉了。
第二臺客戶一見面,直接報出980萬,一次性付款。
第一臺客戶急了,漲價到985萬。
正打算坐下來簽合同,另一家中介又來了電話,這第三臺客戶愿意出到999萬。
……
2.
樓市涼了好幾年,房東的信心已經down到了谷底,沒想到,三月春風一到,還能比預期多收大幾十萬?
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但如果連著成交數據一起看,就會發現,故事未必沒有真實的成分——
截止周末,深圳上周的二手交易量達到1085套。
2024年以來最高位。
北京是什么情況呢?
本地樓市大V張大偉統計,上周末北京市場真實成交的二手房超過1700套,相比春節前平均水平漲了200套。
而周日,廣州貝殼的成交量也到170了,而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貝殼二手房的周末日均中位數,不過一百二三吧……
3.
二手放量沒有明顯傳導到新房市場,但小陽春的氛圍,已經模模糊糊地成形了。
就舉一個栗子吧。
在廣州,新盤扎堆的天河東板塊,反復預熱的天河潤府終于首開,做購房咨詢的同事到現場瞄了一眼,真實情況是——
人太多,一個銷售被迫同時帶兩三組客戶。
同板塊的珠江花城、越秀觀樾也沒見輸。至少,售樓部外面的停車場很難擠進去,看樣板房也得排長龍。
下不下單的不知道,但看人頭涌涌,要說百分之百是托兒,我也是不信的。
4.
當然了,一小撮來自于一線城市的暖意,對于嗷嗷待哺的幾百家房企,尤其是下沉市場的房企而言,依然過于稀薄了。
上周,“清盤呈請”這個坎兒,終于擺在了碧桂園的面前。
盡管碧桂園在公告里力表“極力反對”,依然沒擋住股價大跌,被砸回歷史最低值的窘境。
6.
講真,不怪債主、股民和業主們擔憂。
回看這一輪流動性危機,陸續有數十家港股上市房企的境外主體遭遇債權人的清盤呈請,有房企化險為夷,但中國恒大確確實實,在今年1月份倒下了。
香港法院頒布清盤令時,給的理由是:
清盤呈請延期一年半至今,恒大債務重組方案毫無進展,亦未能按法庭要求給出具體的重組方案,案件延至今日已是足夠。
7.
倒也不能全怪恒大在化債路上不夠積極,畢竟,數字明明白白擺在那——
截止2022年底,中國恒大的負債總額2.4萬億,凈資產縮水至負的6000億元。
如此龐大的債務壓頂,重組根本無從推進。
8.
不太幸運的是,恒大與碧桂園不但土儲結構接近,銷售走勢類似,面臨的債務壓力也十分相似。
我拉了一下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在前五十強中,深陷下沉市場泥沼的碧桂園,成了銷售額同比縮水最快的那一家——
同比下滑78%,其中2月下滑幅度達到84%。
再清點一下負債,截止去年中期,碧桂園賬上掛著1.36億債務,光境外債務規模就近百億美金,償債壓力僅次于已經清盤的恒大。
就算沒有遭遇清盤呈請,用今年這月均61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去支撐百億美金的境外債整體重組,也著實有點……
讓債權人放心不下吧。
9.
當然,比起被清算的結局,對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讓碧桂園熬下去,才是多贏。
畢竟,楊家人背上,是有任務的。
光看合同負債一欄,截止去年6月,碧桂園的數字是6036億,也僅次于中國恒大的6040億。
作為全國范圍內未交付金額最高的房企之一,這保交付的挑子,是萬萬不敢讓它撂的。
這不,去年一逾期,百余億規模的境內債麻溜的就給展期完畢了。
可惜啊,海外這群債權人,就不太講政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