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專題① | 營銷套路環環扣,誘導分期退費難,知識付費亂象何時消?
大學生是知識付費亂象的重要受害者。
文/柒財經 作者/佳怡
開年伊始,一場由Sora(OpenAI的人工智能文生視頻大模型)引發的“颶風”席卷全球。
但在中國,比起探討AI本身,更加引發全網注意的是“李一舟的199AI課程““AI變現場景還沒跑通,賣AI課的先賺了”“中國AI李一舟,賣課賣了一個億?等話題。
只不過,李一舟從“AI教父”到“行業冥燈”,僅用了3天時間。因消費者投訴、侵權行為、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等原因,2月22日,李一舟的AI課程被全網下架,其個人視頻號也被禁止關注。
李一舟豈止一個,雖然他“翻車”倒下了,但知識付費領域的亂象并未消除。
亂象一:從引流到收割,營銷套路一環接一環
自新媒體興起以來,知識付費便一直是來快錢的“最佳途徑”。從早年的理財課、育兒課,到最近兩年的元宇宙、ChatGPT,以及當下的Sora,通過偽知識、深套路收割大眾的博主或機構比比皆是。
柒財經總結了一下,目前市面上比較水的知識付費,主要是一些教人變現的課程培訓,比如各種寫作課、音視頻剪輯課、私域流量轉化課等,且基本都遵循“免費引流——制造焦慮——勸導買課——繳費入坑”這一路徑。
就以筆者親身經歷的知乎故事小說課為例。先是在知乎的各個內容板塊,以及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快手、B站等流量平臺投放“怎樣通過在家寫作兼職賺錢?”“我想寫文賺錢,怎么做”的廣告,并在文中附上“一元寫作課”的鏈接入口,吸引一大批著急“恰飯”的媽媽黨、學生黨、失業大軍前來。
▲圖源:知乎
一般到第二節課,知乎老師便會搬出“碼字走上人生巔峰”的例子,給學員畫大餅,順帶敲入正題——兜售3980元的正課。
在這一過程中,主教老師和助教老師都不忘制造焦慮,煽動情緒,比如“我們的課程今后還要漲價,今天報名就是賺到!”“別人都在拿稿費,你還在考慮?”等,激發群內的報名欲望,要是有人膽敢質疑則被拉黑、禁言、踢出微信群。
▲圖源:筆者提供
為了強化效果,助教老師還會在課后對所有學員私發消息,進而捕撈出部分有意向的學員第一時間跟進,憑借無休止的話術轟炸,一些雞肋小優惠,直到把你說到聽勸,乖乖買單。
亂象二:誘導貸款分期,大學生成“待宰羔羊”
好不容易走到付費成交階段,可不少用戶往往礙于囊中羞澀猶猶豫豫。這時候,一些知識付費機構的人員便會主動站出來,大力推介分期付款模式,再疊加一通天花亂墜的描摹,使學員很輕易便忽視掉背后的貓膩,莫名其妙地背上貸款。
2023年3月27日,江西省的揭同學向“電訴寶”投訴稱,其于2023年2月4日在中職通(廣州)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報名Python班,對方明知自己是一名高中學生,還對其進行誘貸。
揭同學稱,在自己申請退課后,中職通一直在拖延時間,每次說到“誘騙”、貸款問題時,對方就會轉移話題或是保持不回復、不說明的狀態,以至于他現在月仍要償還高額債務。
無獨有偶,湖南某學院大三學生小劉也憤慨遭遇過中職通的“誘貸”。去年暑假,他在視頻網站看到中職通培訓的廣告,宣傳Python就業前景好,學完可以“接單掙錢”,于是留下聯系方式。
很快,就有中職通老師添加小劉的微信,在對方用易學、不花費精力、回本快、好找兼職來等一連串“好處”的洗腦下,小劉先交了300元錢的定金,后又在該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發送的二維碼進入了分期平臺,申請了7380 元的分期,合計繳納了7680元。
據柒財經了解,中職通和諸多金融公司結成利益共同體,為包括花唄分期、小恒錢包、分次寶、啟浩商業保理在內的網信支付產品引流。
而在電訴寶、黑貓投訴、啄木鳥投訴等網站上,涉及中職通、高頓教育、大鵬教育、潭州教育等機構,與之相關的誘導貸款分期維權信息俯拾即是。
▲圖源:電訴寶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國家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放貸機構外包合作機構要加強獲客篩選,不得采用虛假、引人誤解或者誘導性宣傳等不正當方式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放貸機構推送引流大學生。
但現實中,大學生,甚至未成年人常常是“待宰的羔羊”,為了弱化 “培訓貸”和“培訓費保理”的屬性和風險,培訓機構的銷售人員會特別強調分期付款能減輕一次性付全款的壓力、“免息”等,以定期交費、分次付款的名義或者包裝成“助學金”,打消學員的戒心,也降低學員的學費門檻,從而提高報名率。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定期交費還是分期付款,都是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辦理貸款,實質上都是借貸。消費者在無法繼續接受培訓服務的情況下,仍須承擔還款義務,一旦違約,不僅要繳納違約金、高額利息,還可能會影響到個人征信,波及正常生活。
亂象三:退費難比登天,受害者疲于“拉鋸戰”
除了營銷套路、誘導貸款分期,很多消費者發現,報名時說好的隨時退費,效果不好退費,不滿意退費,可真到了那一步,卻是難比登天。
就像知乎故事小說課一樣,筆者在正式上課后才發現,所謂的22次課,90%都是錄播課,幾乎都是對網絡上各種公開資料的東拼西揍,簽約成功率也完全與宣傳的不符,但囿于退費難,最后權當這筆錢打水漂了。
▲圖源:筆者提供
前文的小劉在聽完兩節課后,也是同樣的感受,覺得老師水平較低,內容沒啥含金量,比如,什么是Python、Python和C語言的區別、Python的常用操作等,便萌生了退費的想法。但數次和培訓機構溝通后,都遭到推諉拒絕,最后拉鋸了一年之久,也僅退回一半。
另據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幫”的報道,2022年8月,湖州安吉的小柯在當地的中公教育分校報了“教師招聘考試筆試+面試協議班”。按照協議規定,“在報考職位及調劑、遞補、補錄職位的面試名單均公布之后”,如果未通過,可以辦理退費手續。
2023年3月,考試結果出來后,小柯確認筆試和面試都沒有通過。當他尋求退費時,中公教育雖然和自己簽訂了退費協議,但卻遲遲不打款,每次和中公教育相關工作人員交涉時,對方只是推說:“最近沒有打款名額,要等等有名額了,看看能不能安排。”
直到現在,小柯的錢也沒有退回來。
此前,柒財經曾關注到高頓教育誘導分期的問題。有用戶反映,自己報名了高頓教育一會計類VIP班,學費共31442元,因自身工資較低無力承擔,在工作人員的引誘下,她選擇了分期18期,每個月需要還款1747元。后在還款過程中,李蓉發現承擔起來太吃力,而且因為經常加班,很難匹配上課程直播的時間。但在提出退款請求后,得到的回應是無法退款,只有考不過才予以退款。
終于在還完分期后,李蓉又提出退學費,這次對方答應了,但是根據合同,要扣除20%的違約金和已經按照進程開課的課時費,而她此前從未聽說退費需要扣這么高的違約金。“他們算下來,只退6000多元,我甚至連他們的課都沒聽過,只是在參加入學考試時,學習了65道題。”這名用戶說道。
事實上,“退費難”不僅存于知識付費、教培行業,也是眾多預付費行業的頑疾,比如健身房、美容美發卡、超市卡等。
律師建議,消費者在簽訂合同前,要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退費政策、教學安排等,遇到不合理條款可以提出質疑,要求修改。
而如果發現自身權益遭到侵害時,應及時向消費者協會、工商部門或教育主管部門投訴;或者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包括起訴或申請仲裁。在訴訟過程中,保留好相關證據,如合同、廣告宣傳資料、錄音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