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季|連續虧損7年,寒武紀還是“AI芯片第一股”嗎?
2月28日,寒武紀(688256.SH)發布2023年度業績快報。
文|翠鳥資本
數據顯示,2023年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7.0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1964.8萬元,同比下降2.7%;基本每股收益-2.03元。
?
1月底時,寒武紀發布2023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稱,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將出現虧損,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虧損 7.56億元到 9.24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 26.47%到 39.84%;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虧損 9.4億元到11.5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26.87%到 40.17%。
?
雖然整體來看,虧損較往期已有所降低,但營收依舊趕不上虧損,目前這已是寒武紀連續虧損的第7年。
“天才少年”財富縮水
寒武紀成立于2016年,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
?
公司創始人陳天石,出生于1985年的江西南昌。這位創始人可以稱得上是“天才少年”,16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成為家里繼哥哥陳云霽之后第二個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
?
2010年畢業后,曾擔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及博士生導師,是當時所里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
之后,陳天石創立寒武紀,其經營模式為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主要做智能芯片的設計和銷售,將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委托給晶圓制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及其他加工廠商代工。
?
公司主營業務有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為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訓練整機、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IP以及上述產品的配套軟件開發平臺。
?
2020年寒武紀在上交所上市,首日開盤大漲288%,市值破千億。作為寒武紀的實控人,陳天石持有約1.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高達33.19%。按照開盤1000億的市值計算,陳天石持股對應的市值超300億元,一時風頭無兩。
?
上市之初,寒武紀備受熱捧,但隨著企業發展以及市場趨冷,寒武紀股價開始慢慢回落,就連股東也在股價波動之間,套現離場。
?
去年年初,受到ChatGPT的影響,寒武紀股價回升,一度飆升至每股271.47元。但在股價回升之際,如南京招銀、湖北招銀、寧波瀚高、古生代創投、國投創業基金等多名股東紛紛減持套現。
截止2023年年末,寒武紀5名創投股東已基本清倉,累計減持套現超40億元。
?
為了增強投資信心,寒武紀進行股份回購并公告實控人自愿承諾不減持公司股份。
?
盡管如此,在股東清倉式減持、經營能力持續虧損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寒武紀股價仍舊一路下滑。截至目前,寒武紀股價較2023年4月21日創下的階段性高點271.47元/股,下跌超過40%。
?
目前,根據寒武紀2023年三季報顯示,陳天石目前持有公司28.69%股份。按最新市值690億元計算,與上市首日的開盤時的身價相比,陳天石的財富縮水已超百億。
連虧7年
去年,AI大模型處在風口之中,AI芯片需求激增,被寄予厚望的寒武紀,卻并未有太多業績的增長。
?
事實上,寒武紀雖然頂著“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但經營能力欠佳,自成立之初,就開始了虧損之路。
?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寒武紀分別虧損了3.807億元、0.41億元。2019年虧損達到11.79億元。此后,人工智能大熱,但寒武紀并沒有扭虧為盈,在虧損的道路上反而越走越遠,數據顯示,2020-2022年的虧損分別是4.34億元、8.25億元、12.57億元。
?
按2023年度虧損預期上限計算,7年來公司已累計虧損超50億元。對于持續多年尚未實現盈利的情況,寒武紀主要歸因于研發投入以及產品銷量不及預期。
?
對于去年經營虧損收窄,在最新業績預告中,寒武紀也提到了三個原因:
?
一是管理費用的減少,寒武紀表示,預計2023年管理費用為1.35億元-1.6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3億元減少44.38%-54.49%;主要原因系公司分攤的股份支付費用較上年同期減少,導致報告期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顯著減少。
?
二是研發費的減少,寒武紀表示,預計2023年研發費用為9.99億元-12.2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5.23億元減少19.83%到34.41%;主要原因系根據公司業務規劃,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報告期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
報告中寒武紀表示研發費用的減少系根據公司業務規劃,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優化資源配置。研發費用的減少,與2023年以來,寒武紀多次被曝“裁員”或許也有一定的關系。
?
根據寒武紀2023年半年報,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研發人員數量980人,相比2022年底減少兩百多人。研發人員合計薪資3.05億元,2022年同期為3.72億元,同比減少6700萬元。
?
三是資產減值損失減少,寒武紀預計2023年資產減值損失為1.17億元-1.43億元,較上年同期資產減值損失1.96億元減少27.2%-40.44%。主要原因系本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較上年同期有顯著減少。
患上大客戶依賴癥
除了業績之外,根據寒武紀往日的收入結構來看,過度依賴大客戶也是其煩惱之一。
?
據寒武紀披露的報告,2017年-2022年,寒武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合計占比分別為100%、99.95% 、95.44%、82.11%、88.6%和84.94%。
?
由此可見,寒武紀前期的發展中,幾乎完全依賴大客戶,雖然后期依賴大客戶的程度逐年下降,但大客戶占比依然高達80%。
?
對大客戶高度依賴的風險在于,當任一大客戶的采購量大幅減少或者停止時,都會對企業業績造成巨大影響。如寒武紀的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線,在與華為合作的2017 年和2018年,寒武紀終端IP貢獻營收的比例高達98.33%和99.69%,但是在與華為“分手”后的2019年,智能處理器IP授權業務僅貢獻了寒武紀營收的15%左右。
?
進一步觀察不難發現,寒武紀不僅依賴大客戶,還存在單一客戶銷售占比過半的情況。
?
如2021年,寒武紀最大客戶是江蘇昆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銷售額占據總額比例高達62.46%;2022年,最大客戶為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該客戶銷售額占全年銷售總額達到60.81%。
?
另外,在業務線上可以看出,寒武紀似乎有些樣樣都要做,但樣樣都不是很精的感覺。
?
寒武紀的布局,從云、邊、終端芯片到推理訓練芯片、軟硬件平臺等全方位的產品線可以看出,其目標應該是英偉達、華為海思、英特爾、三星、聯發科這樣的頭部芯片廠商。
?
在2020年的一次媒體采訪中,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曾說道:“英特爾今年52歲,AMD今年51歲,英偉達今年27歲。寒武紀只有4歲,和行業前輩比起來還只是個孩子。羅馬并非一天建成,前輩標桿也都是篳路藍縷走過來的,我們有遠大的志向,但長跑才剛剛開始。”
?
目前,如何度過虧損,實現扭虧為盈,這是寒武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至于能跑多遠還是要交給時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