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減持嗶哩嗶哩、小鵬,阿里繼續“瘦身”
發展放緩的阿里,正在謀求一場“變革”,在完成組織框架調整和換帥之后,阿里加速“瘦身”。一周內,阿里先后減持小鵬汽車、嗶哩嗶哩,不斷出售非核心資產的阿里,正在向市場彰顯其變陣的決心。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巨象轉身,阿里的“瘦身”步伐持續加速。
3月22日,港股嗶哩嗶哩-W低開,截至收盤,暴跌9%,收報86.75港元/股。前一天夜間,美股嗶哩嗶哩也暴跌8.79%,報收11.2美元/股。
據悉,這是因為市場傳出消息,阿里將出售其持有的嗶哩嗶哩部分股權,籌集資金3.578億美元,約25億人民幣。
事實上,僅在一天之前,小鵬汽車同樣因為阿里的減持股價暴跌,港股小鵬汽車收跌6.54%,22日,繼續大跌,截至收盤,下跌8.84%,報34.55港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拼多多市值超越阿里之時,馬云在祝賀拼多多后,承認今天的阿里站在冬天里,并表示“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此次,阿里在一周之內,連續減持小鵬汽車和嗶哩嗶哩,或是其踐行改變方針之舉。
一周內兩度減持
阿里正在不斷售賣非核心資產。
3月22日早間,彭博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阿里將出售3085萬份嗶哩嗶哩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價格為每份11.60美元,籌集資金3.578億美元。
對此,阿里相關人士表示:“此次出售主要基于阿里自身的資本管理目標,不會影響雙方業務上的合作,阿里旗下相關業務會繼續加強與B站在各領域的合作。”
早在2018年12月,阿里便和嗶哩嗶哩展開過合作,彼時嗶哩嗶哩與淘寶就內容電商以及B站自有IP的商業化運營方面達成過戰略合作。
此后,二者合作不斷加深,阿里更是在不久后成為嗶哩嗶哩的資方之一。2019年2月14日,阿里宣布將通過全資子公司淘寶中國入股嗶哩嗶哩,持股數近2400萬股,持股比例占嗶哩嗶哩總股本約8%。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淘寶中國成為嗶哩嗶哩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43%。
事實上,近來阿里在資產出售上動作頻繁,不久前就曾減持套現小鵬汽車。小鵬汽車曾在當地時間3月20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144文件,文件內容顯示,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計劃出售3300萬份小鵬汽車ADS,總價值約3.14億美元,出售日期為2024年3月20日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和小鵬汽車合作的淡化,有跡可循。3月19日晚間,小鵬汽車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與阿里巴巴旗下淘寶中國終止董事委任協議。
公告內容顯示,淘寶中國、何小鵬及小鵬汽車于2021年6月22日簽訂的相關董事委任協議自2024年3月19日起全部終止且不再具有任何效力。同時,此前擔任小鵬汽車非執行董事的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胡曉也已向小鵬汽車董事會提出辭任,辭任自3月19日起生效。
對于阿里來說,減持小鵬汽車并非首次。早在2023年12月,阿里就曾減持小鵬汽車2500萬份ADS,套現約3.91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數據上看,無論是嗶哩嗶哩還是小鵬汽車,均未能實現盈利。
嗶哩嗶哩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總營收為225億元,同比增長3%;凈虧損48億元,同比收窄36%。其中,第四季度公司營收為63億元,同比增長3%;凈虧損13億元,同比收窄13%。
對比嗶哩嗶哩雖未能成功轉正,但明顯好轉的凈利潤,小鵬汽車的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根據小鵬汽車財報數據,2023年公司雖實現營收306.8億元,同比增長14.2%,但凈虧損卻為103.8億元,較2022年的91.4億元,增加了12.4億的虧損,虧損幅度同比擴大13.6%。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年小鵬汽車的汽車毛利率為-1.6%,已與“蔚小理”的另外兩家產生了差距,據悉,同期理想和蔚來的毛利率分別為22.2%、5.5%。
加速減負
事實上,阿里的減負行動早已開始。
2023年4月11日到7月6日,阿里分四次減持商湯科技,減持股份分別為4000萬股、7000萬股、5000萬股、5.57億股,在將手中商湯科技的持股比例降至3.15%后,阿里在7月21日徹底清倉商湯科技。
同年11月6日,阿里又出售了25.56萬股快狗打車的股份,持股比例從12.01%下降至11.97%。
此外,2024年初,阿里出售銀泰、大潤發、盒馬、餓了么等傳聞也頻頻出現。
根據近日市場流出的聲音,阿里內部基本已經確定,把大潤發和盒馬出售給中糧,大潤發預估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盒馬預估200億元人民幣左右,雙方框架協議已經擬定。雖然盒馬辟謠稱“假的!”,但仍給投資者不少遐想的空間。
事實上,盒馬、銀泰、大潤發遲遲無法完成突破,也讓阿里逐漸喪失了對這類線下零售重資產的耐心,甚至這部分產業正在成為阿里業績的負擔。
根據阿里的最新財報數據,2024財年三季度,在包括盒馬、銀泰、大潤發等業務的“其它業務板塊”總營收為470.23億元,同比下滑7%;凈虧損為31.72億元,同比擴大87%。
具體來看,盒馬雖在2022年四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實現了季度盈利,但至今未能實現業績的全面盈利;在177億拿下銀泰后,也未能利用其打開阿里新零售方面的布局。
阿里自2017年收購大潤發36.16%股份后,就一直在為其“輸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大潤發營收357.68億元,同比下降11.9%;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更是高達3.59億元,遠超2022年同期。
事實上,在阿里2024財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在回答“出售非核心資產”的問題時表示,2024財年至今,9個月時間阿里完成了17億美元非核心資產的退出,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團隊。
蔡崇信表示,“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他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溯本”中的阿里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初,阿里便加快了變陣腳步。
彼時,阿里啟動了“1+6+N”組織變革,成立云智能集團、淘天集團、本地生活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菜鳥集團、大文娛集團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個業務公司,并分別設立董事會,實行CEO負責制。
去年12月份,阿里為了完善組織架構,更是一口氣“清倉”了七家上市公司。12月1日,阿里網絡宣布退出圓通速遞、美凱龍、麗人麗妝。據悉,這三家上市公司曾分別發布權益變動報告書,報告內容同樣表明,阿里網絡將把所持的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杭州灝月。
兩天后,分眾傳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四家A股上市公司也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阿里網絡與杭州灝月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約定阿里網絡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杭州灝月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這七份轉讓總價,揭示了阿里在這幾家上市公司已然浮虧70億。其中,圓通速遞、美凱龍、分眾傳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分別浮虧約14億、10.4億、15.24億、9億、16.6億、12.4億,僅麗人麗妝盈利6.6億。
事實上,阿里近年來不斷瘦身,目的是為了更加聚焦基本盤電商和核心業務阿里云。此前在財報分析師會議上吳泳銘也曾表示,阿里將“更堅決地投入,更果斷地取舍”。
吳泳銘表示,集團最高優先級是讓電商和云計算兩大核心業務重燃增長動力,因此要對既有業務進行戰略優先級梳理,對核心業務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對于非核心業務,將通過盡快盈利或其他多種資本化的方式,實現這些資產的價值。
對于阿里來說,目前臃腫化的機構架構無疑不利于集團的發展,若想進一步釋放自身潛力,聚焦核心業務,該有的“斷舍離”必不可少。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