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賣10億杯奶茶的茶百道IPO,“成都夫婦”身家超140億
從校門口走出的奶茶店,資本路能否順利?
作者 | 劉欽文 于婞??編輯丨李白玉??來源 | 野馬財經
資本市場時隔2年10個月后,終于再度迎來一家“茶飲”品牌。
自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登陸港交所后,資本市場上關于茶飲雖討論不休,但始終未有成功上市的企業。如今,茶百道將成為叩開港交所大門的第二家“茶飲”品牌,于4月15日開始公開招股。
此次IPO茶百道擬發行約1.5億股H股,集資25.9億港元,其中一成用于公開發售供散戶打新,散戶集資額為2.59億港元。據AiPO數據顯示,4月15日、16日兩天,茶百道均未足額認購,兩天時間僅募得1.52億元。
圖源:AiPO數據網
兩年多前,奈雪的茶頂著“茶飲第一股”的名號登陸港交所時,上市首日就破發,收盤報17.12港元,較發行價下跌近14%。截至4月16日,奈雪的茶報收2.39港元/股,相較發行價已跌去了 87.93%。
如今,茶百道作為“茶飲第二股”,是否還能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年賣10億杯,年入57億
一杯奶茶,能有多賺錢?茶百道的《招股書》給出了答案。2023年,茶百道門店共賣出10.16億杯,每單平均零售額為27.4元。
10億杯奶茶背后,茶百道的門店數量也在全國領先。截至2024年2月18日,茶百道在國內共有8010家門店,遍布全國31個省市。僅次于2.73萬家的蜜雪冰城和9137家的古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2年茶百道在中國新式茶飲店市場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達到6.6%。
來源:茶百道《招股書》
茶百道的門店主要布局在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居多,截至2023年度,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門店分別為2098家、1628家,各自占比26.9%、20.9%。2023年每家門店平均零售額238.8萬元,日均零售額6887.2元。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3年,茶百道分別實現營收約10.8億元、36.44億元、42.32億元和57.0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4.15%;凈利潤分別為2.38億元、7.79億元、9.65億元和11.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9.11%。
這樣的增長率和同行相比,也要高出一截。已經上市的奈雪的茶,在2018年至2022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87億元、25.02億元、30.57億元、42.97億元、42.9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40.96%;在A股遞交《招股書》的蜜雪冰城,2019年至2021年營收分別為25.66億元、46.8億元、103.5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8.49%。
來源:茶百道《招股書》
茶百道的毛利率則保持在中間水平,2020年-2023年,茶百道的毛利率分別為36.73%、35.7%、34.41%和34.43%。
同行中,走低價策略的蜜雪冰城,2019-2021年、2022年第一季度,其毛利率分別為35.95%、34.08%、31.73%和30.89%;以直營模式為主、高客單價的奈雪的茶,2019-2022年毛利率分別為63.4%、62.1%、67.4%和67.01%。
經銷商貢獻99%營收背后,
多次被曝食品安全問題
不過,茶百道的收入并不主要來自于賣奶茶,而是來自加盟商。《招股書》顯示,茶百道的收入來源包括:銷售貨品及設備;特許權使用費及加盟費收入;直營店收入等。
2020年-2023年,茶百道向加盟店銷售貨品及設備的營收占比達到94.5%、94.6%、95%和95%。加上特許權使用費及加盟費收入,截至2023年底,茶百道來自加盟店收入達到56.59億元,占比99.1%。
來源:茶百道《招股書》
“茶百道現在很強勁,如果能夠持續保持,將成一重要且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加盟模式是品牌推廣的重要方式,機會與風險同時存在。如何控制風險,放大機會,對所有加盟模式都是一種考驗。”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專家孟立聯表示。
以加盟店為主的茶百道,沒少收到消費者的不滿。截至4月16日,黑貓投訴顯示,以“茶百道”為關鍵詞的投訴有2234條投訴,涉及喝到異物、水果變質、退款、服務態度等問題。
來源:黑貓投訴截圖
一位來自合肥的用戶,通過外賣點單一杯茶百道的西瓜啵啵,喝了四分之一后發現飲品杯壁有頭發,隨后通過平臺聯系商家。
但商家表示,制作過程中帶了發套。隨即用戶在平臺上進行理賠流程,但令用戶沒想到的是,店長根據外賣地址凌晨到家威脅。“接到他們店長電話說我是不是要訛錢,說人已經在我樓下了,要上門給我解決。說他們不可能有問題,我說要報警,他說他不怕,一直打電話,我只能拉黑才消停。幸好我門牌號留的不是對的,不然不敢想。”
2021年9月30日,曾曝光楊國福、華萊士等知名餐飲連鎖店黑幕的自媒體“內幕糾察局”發布一則視頻,內容為其暗訪了不同城市的4家茶百道店鋪,發現存在過期材料更換標簽使用、宣傳鮮果制作但部分產品用果漿替代的情況。隨即#茶百道使用過期原材料#的話題登上熱搜。
10月1日凌晨,茶百道發布致歉聲明稱,茶百道一向對原材料使用期有嚴格規定,公司立即對這一不可容忍的行為展開了全面檢查。截至目前,無論是“內幕糾察局”的臥底視頻中還是門店檢查中均未發現“內幕糾察局”所說的蟑螂;也不存在使用腐爛水果、過期原材料更換標簽等問題。但確實有衛生清理不徹底的情況。品牌對此表示歉意。
同時還表示,“我們感謝‘小黑’假冒店員在茶百道門店進行的調查,雖然其視頻提及的問題沒有實錘,但讓我們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和門店管理的重要。”
來源:罐頭圖庫
但進行整改的兩年后,茶百道再次被曝出“材料更換標簽使用”的問題。
2024年3月,湖北經視《經視直播》欄目、湖南經視《大調查》欄目,分別報道了茶百道武漢及長沙兩家門店,存在違反公司規定擅自更改原料賞味期標簽等問題。
據“湖北經視”報道,在對茶百道位于武漢的一家線下門店進行臥底調查后發現,店員會將兩份食材中,未過期的效期換到過期效期上,新打出的效期再貼到另一份食材上,這樣就完成了效期常新。為此,店員還反復叮囑記者,千萬要留意臨近效期的食材。該店員說:“有些東西你看它快過期了,就把效期標簽撕掉,然后把效期標簽換了。”
茶百道道歉的速度依舊很快,3月20日,茶百道發文致歉,“我們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們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感謝監管部門給予我們的指導,感謝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給予我們的鞭策。3月14日晚,媒體報道發出后,我們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關閉涉事門店,并全力配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與整改。”
來源:微博
此外,“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檢查”公告顯示,2023年,茶百道位于北京的4家門店被檢出食品安全問題。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此表示,“奶茶行業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挑戰,作為現代年輕人喜愛的飲品,奶茶市場需求巨大,但也因此吸引一些不良商家為追求利潤,可能采用過期食材、篡改有效期等不正當手段,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商業道德,更是對法律法規的公然挑戰。對于奶茶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應該采取零容忍的態度,加強監管并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頻頻被曝食品安全問題,又頻頻道歉的茶百道,還能否被消費者信任?
從校門口走出的奶茶店
創始人夫婦身價超140億?
有人認為,茶百道此次IPO像是在不斷收窄的新茶飲賽道上“彎道超車”,而回看茶百道發展歷程,這已經是一家15年的“老店”。
2008年,在成都市溫江二中旁邊,王霄錕和劉洧宏夫婦開了一家20平米的奶茶店,以優惠的價格深受學生歡迎,并迅速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校園內開出了第二家分店。
2010年,“茶百道”商標注冊,同時推出了新品牛奶燒仙草,再一次在成都學生群體里掀起了購買熱潮。
2016年,“火出圈”的茶百道開放成都地區加盟,同時進行了第一次門店升級,確定“鮮果與中國茶”的品牌定位。
在成立的前8年,茶百道發展速度很慢,門店數量剛剛突破100家。
直到2018年,茶百道開放全國加盟,品牌覆蓋一到四線城市,這才正式開啟了全國擴張之路。
到2019年的時候,茶百道門店數量就超過了500家,2021年門店數量超過5000家。
來源:罐頭圖庫
王霄錕為了茶百道的發展可謂嘔心瀝血,飲品行業垂直媒體“咖門”曾提到,王霄錕在2019年發了一條朋友圈,稱“自己因為長期凌晨3-5點睡覺,身體已經被透支不少,需要中藥調理。”
如今茶百道在“內卷”日漸加劇的行業中沖出重圍,順利走到資本市場門口,王霄錕夫婦的心血也算沒有白費。
據《招股書》,目前王霄錕、劉洧宏夫婦分別直接持有茶百道18.02%和5.74%股權,王霄錕通過員工激勵平臺同創共進持有茶百道0.48%的股權,二人又通過成都錦柏森直接擁有恒盛合瑞84.89%股權,恒盛合瑞直接持有茶百道67.68%股權。王霄錕、劉洧宏、成都錦柏森、恒盛合瑞及同創共進構成一組控股股東。
由此計算,王霄錕、劉洧宏夫婦直接和間接共持有茶百道81.69%的股權。
來源:茶百道《招股書》
與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品牌相比,茶百道此前并不那么受到一級市場資本追捧。直到今年5月份,才收獲了成立以來的首輪公開融資。
2023年5月22日,由蘭馨亞洲領投,正心谷資本、草根知本、番茄資本跟投,茶百道收獲戰略融資9.5億元。
緊接著2023年6月19日,中金資本又為其注資2000萬元。
來源:IT桔子
IPO前,茶百道的估值已經貼近180億元。以此計算,王霄錕與劉洧宏夫婦的的身價超過140億元。
此次上市募資,茶百道擬投入到提高整體運營能力及強化供應鏈;發展數字化能力,及委聘和培訓專業人才;品牌打造及推廣活動;推出及推廣自營咖啡品牌及在中國各地鋪設咖啡店網絡等。
咖啡當前正快速搶占著“一天一杯”的飲品市場,已然成為新茶飲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茶百道在《招股書》中提到計劃以獨立子品牌的形式開展現制咖啡業務。
孟立聯認為,上市是快速發展的一種方式。如何平衡品牌價值與資本回報之間的關系,同樣是對此類操作模式的考驗。資本應該是工具性的。否則,就是舍本逐末。
“消費品服務,最難的就是穩定的品質與服務,讓消費者保持穩定且持續的享受。顯然,消費者消費偏好的轉移和消費者的世代更替引發的偏好轉移不可避免會帶來重大的影響。”孟立聯表示。
你喝過茶百道嗎?你認為茶百道的資本路會怎樣?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