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貸人的錢,就是香
通常來說,豪宅是不開渠道的。
來源|地產知識橘
一來,走高溢價,不急著出貨;
二來,豪宅要的是圈層,像當年的深圳灣1號,那可不是有錢就能買的,據說開發商是要挑客的,有錢不夠,還得符合這個盤的圈層調性,你才能被發到一張入場券;
這第三嘛,萬一上了渠道還賣不動,你讓我這豪宅的臉往哪兒擱……
雖然但是,廣州的頂豪大平層——鵬瑞1號,竟然放下了身段,在貝殼上架了!
對,就是那個一手打造了深圳灣1號的開發商,在廣州的首個頂豪項目。
想當初,廣州的鵬瑞1號面世時,吹風價高達30萬/平,為了保證業主圈層的高貴神秘,項目只對內部關系戶開放,走的是十足的收藏級愛馬仕路線。
可這會兒,項目也開啟了“鈔能力”,各路中介但凡能推出一套,傭金48萬起步,最高可以達到——
80萬。
這數字看起來挺有吸引力,但細細一想,就算按6000萬元的起步價計算,傭金滿打滿算,也只能達到房價的0.8%。
這個比例,比起上個月鵬瑞1號推全民營銷時,承諾的1%的點數,還要再低20%。
這么一算,想吸引全城中介朋友們吆喝的心是有的,但誠意嘛……
還差點意思。
1
說起來,距離“中國豪宅專家”鵬瑞集團高調宣布殺入廣州的那一刻,已經過去了接近兩年的時間。
那時候,關于鵬瑞,有兩個小八卦。
1、 鵬瑞老板徐航在廣州長大,母校是廣鐵一中。如今人過中年,回鄉建樓,怎么看都有點葉落歸根內味兒。
2、 這是鵬瑞第一個以集團名字命名的項目。
兩個細節放在一起看,這個項目在鵬瑞內部的地位,還是非常高的。
畢竟,當時拍著胸脯喊出的口號是——“超越深圳灣1號”嘛。
為了在地理位置上實現“超越深圳灣1號”的目標,鵬瑞1號選址在廣州金融城。
這是廣州最有概念的板塊之一,被看作是比肩珠江新城的“廣州第二CBD”,最初的規劃目標是重點引入金融產業,如今,又肩負了壯大數字經濟的重任。
有集聚產業的大背景在,金融城的土地規劃是以絕對的商用地為主,宅地鳳毛麟角。
而鵬瑞1號這種頂豪,看上的,是金融城東區臨江一線的黃金位置。
不出意外,這塊地是只能用來建辦公樓的,建成類住宅,是個妥妥的擦邊球。
據說,為了規避“辦公樓改公寓”的風險,鵬瑞和相關部門拉鋸了好幾個月,最終,被特批了一個“服務型公寓”的名頭。
終于能正大光明地賣30萬了。
一轉眼,兩年過去,項目從一片荒地到好幾棟接近封頂,投入超10個億的灣頌藝術中心也已經開門迎客,各種高大上的藝術展和演出,也像模像樣搞了好幾輪。
產品本身有沒有超越深圳灣1號我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開售以來,128套預售房,網簽了21套——
其余,幾乎所有的還沒有售出的房源,都一股腦抵押給銀行了。
2
說到這里,不得不八一下鵬瑞這個開發商。
徐航,清華學霸出身,第一份工作是在醫療器械公司當工程師,隨后創業,公司浮浮沉沉15年,成功上市,獲得財務自由。
沒錯,這家公司就是國產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
背靠這個大型“提款機”,鵬瑞最大的標簽就是:
不差錢。
既不做開發貸,也不發債,也不上市,踏踏實實從自己口袋里拿錢買地,產品愛打磨多久就打磨多久,看不順眼,砸了重做也行。
這樣的降維打擊,曾經是深圳灣1號的成功邏輯。
但如果說深圳灣1號是一個玩票式的開始,后邊的復制和擴張就是認真的了。
從鵬瑞的發展時間線來看,徐老板顯然已經開始認真地尋求人生下半場——
先辭任邁瑞醫療CEO,再在一二線城市巡回拿地,從東莞到佛山再到珠海,再到上海臨港,廣州金融城……
布局了十幾個項目,還加倉了不少舊改——
甚至,在2021年,全行業剛陷入寒冬時,還財大氣粗地當了一把“白衣騎士”,接下了華夏幸福在大灣區的十幾個舊改項目。
緊接著,一切需要花錢的事兒,似乎都戛然而止了。
大張旗鼓拿到的舊改,公開披露的進度寥寥,反而陸續被爆出各地公司巨額股權出質,抵押土地換取資金的消息——
鵬瑞1號的項目公司,也在去年年初一次性質押了子公司的12萬股。
好不容易把樓建起來,拿到預售證了,每一套尊貴感十足的頂級豪宅背后,可都意味著幾千萬上億的融資額度呢。
既然沒賣掉,這塊肥肉,鵬瑞先吃為敬。
3
去年,一個鵬瑞臨港項目的小業主開始在小紅書上「監工」。
看著航拍照片上人煙稀少的工地,他提出了一個微小的疑問——
為什么我的房子現在還是磨洋工的模樣?是住宅不如實驗室著急嗎?
還是我們還貸人的錢花得香?
評論區中,一個反復出現的留言,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推進進度方式很多,也不是用自黑的模式,天天貶低自己買的資產。
如果您是業主麻煩主動來和我們聯系,如果您不是業主,那我就認為,有些錢賺得也是昧良心。」
我仔細看了一下,這位昧著良心恰爛飯的博主,粉絲只有:
107人。
果然,還貸人的錢,就是香。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