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理生變!一年虧3億,“海馬系”海保人壽靠誰力挽狂瀾?
6年累虧7.6億
作者/謝美浴??編輯/付影??來源 /獨角金融
業界新秀海保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保人壽”)總經理職位首次變更。
近日,海保人壽公告表示,公司總經理兼合規負責人李高峰因個人原因于近期向公司辭去其公司總經理職務。指定現任公司副總經理馬玉春為公司臨時負責人,代行公司總經理職責,期限不超過三個月。
不過,李高峰目前仍擔任海保人壽合規負責人。
成立至今,海保人壽僅2021年實現凈利潤914.51萬元。2022年重回虧損,虧損1.8億元;2023年虧損3.18億元。
而根據最新出爐的償付能力報告,海保人壽今年第一季度已虧損約2億元,較2023年同期虧損額擴大約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海保人壽三大股東并列的局面被打破,海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馬集團”)成為海保人壽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32%。
虧損擴大又面臨變更總經理,海保人壽會影響海馬集團的金融棋局嗎?
首任總經理辭職,專抓合規
李高峰是一名“70后”,1974年生,畢業于天津財經學院,獲經濟學碩士學位。李高峰為海保人壽籌備組成員,也是該公司首任總經理。
2018年6月起,李高峰擔任海保人壽總經理;自2019年4月起兼任該公司合規負責、2019 年11月兼任無擔保債券投資行政責任人、2022年5月兼任不動產投資業務風險行政責任人。
而在此之前,李高峰先后就職于光大證券、大鵬證券、國海證券這類證券公司,還曾擔任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場拓展部副經理。而李高峰的保險生涯始于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永明人壽”),曾擔任該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董事會秘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等職務。
圖源:罐頭圖庫
如今,據海保人壽官網信息,李高峰的職務僅為公司合規負責人,分管公司風險合規部合規室。
實際上,海保人壽的合規性屢被質疑。2023年9月12日,海保人壽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被處罰金額78萬元;對時任總經理李高峰處罰5.89萬元。
同月,因財務數據不真實、給與保險中介機構委托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費率,對海保人壽處罰金額71萬元;因財務數據不真實對時任總經理李高峰處罰 7萬元;因財務數據不真實、給與保險中介機構委托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對副總經理黃晅處罰2.5萬元。
而黃晅跟李高峰同為“70后”且有光大永明人壽任職經歷。黃晅曾任光大永明人壽產品開發部助理總經理、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等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海保人壽現任高級管理人員幾乎都曾任職于“光大永明系”,包括現任副總經理黃姜華、周浩,現任董事會秘書郭天宇、審計責任人龔海霞、總精算師尹黎。 ?
圖源:罐頭圖庫
在產品問題上,2020年至2022年,海保人壽曾三次被銀保監會“點名”,通報情況包括報送的壽險增額利率存在噱頭營銷風險、產品組合銷售規則存在缺陷、健康保險產品條款約定癥狀無客觀判定標準等。
海保人壽收到的投訴案件也不少。2020年至2023年,該公司收到的監管轉辦投訴案件總計72件,投訴業務類別均為保險合同糾紛,投訴事由主要為理賠類、保險合同變更類和銷售類。
目前,馬玉春為海保人壽臨時負責人,全面負責公司經營管理,分管公司綜合管理部、企劃部、運營服務部、業務發展部、健康保險部。馬玉春曾就職于中國平安、太平人壽、前海人壽等險企。
6年累虧7.6億,投資收益率僅0.57%
自成立以來,海保人壽的業績并不好看。僅在2021年實現凈利潤914.51萬元,2018年至2020虧損額分別為5714.55萬元、9709.94萬元、1.18億元;2022年及2023年分別虧損1.8億元、3.18億元。
由此計算,海保人壽6年已累計虧損約7.6億元。
圖源:wind數據
根據最新出爐的償付能力報告,海保人壽今年第一季度虧損約2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額擴大約六成。2024年一季度末,海保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64.01%,相比2023年四季度末的169.04%微降5%。
從保險業務收入來看,海保人壽2021年至2023年分別實現8.92億元、10.43億元、11.29億元,相比2020年的14.29億元也有一定程度縮減。
在保險業務銷售方式上,海保人壽過度依賴代理渠道。2022年,該公司銀行代理收入3.2億元、經紀公司代理收入2.83億元、專業代理收入1.98億元,而公司直銷收入只有1638.85萬元。
圖源:罐頭圖庫
此外,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海保人壽的綜合退保率分別為0.62%、1.2%、1.72%,而第四季度末飆升至28.46%。海保人壽稱因該季度分入業務整體提前終止的影響,綜合退保率較高,原保業務的綜合退保率為2.23%。
而海保人壽2024年第一季度退保率為3.16%,是2023年同期的5倍。報告期內,海保人壽擎天保終身重大疾病保險(樂享版)退保率最高,為36.73%;退保金額最高的產品為海保人壽金管家兩全保險(萬能型),退保規模1.14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海保人壽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4.08%,而2023年末海保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0.57%、1.64%。
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海保人壽持有的“中信信托-鴻業91號南京建鄴項目融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和“平安信托翔遠23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投資金額均為2億元,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分別累計計提減值金額4618萬元和3901萬元,累計減值金額均超過公司四季度末凈資產的5%,影響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約下降7個百分點。
2024年一季度,海保人壽投資收益率進一步降至-1.91%。
緣何受到海馬集團青睞?
2017年,海保人壽由8家公司聯合成立。其中,海馬集團、海思科(002653.SZ)、易聯眾(300096.SZ)各占總股份的20%,并列為第一股東。
股權局勢在2022年發生改變,舜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退出海保人壽,其所持12%股權悉數轉讓給海馬集團,海馬集團持股比例由此增至32%。
而2022年3月31日,海保人壽法定代表人已變更為趙樹華。趙樹華曾任海馬汽車(000572.SZ)財務總監、海馬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馬財務”)董事長、海馬(深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從履歷看是來自股東海馬集團體系內。而在履職董事長之前,趙樹華還擔任海保人壽監事會主席一職。?
2023年8月,易聯眾將所持13.5%股權轉讓給和銳醫科(北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銳醫科”),轉讓后,和銳醫科為海保人壽第三大股東,易聯眾則退居第五大股東。?
彼時易聯眾表示,轉讓海保人壽13.5%股權是從公司發展戰略層面考慮,旨在優化公司資產結構及資源配置,后續還將促成余下的6.5%股權轉讓。
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海馬集團仍為海保人壽第一大股東。
圖源:海保人壽償付能力報告
“三分天下有海馬”。作為一家老牌車企,海馬集團旗下的海馬汽車曾經一度風光,對海南經濟總量貢獻頗大。
不過,2017年、2018年,海馬汽車凈利潤分別為-9.94億元,-16.37億元,連續兩年虧損讓海馬汽車陷入困境。2019年,退居學術界的創始人景柱回歸海馬汽車,坦言“面臨的困難比前幾次創業都要大”,大刀闊斧開始改革自救。后通過出售房產、轉讓股份等,解決流動性危機。
短時間走出困境并非易事。經歷2019年、2020年兩年凈利潤虧損后,2021年,海馬汽車方實現盈利,但盈利能力并不強,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12億。2022年及2023年,海馬汽車依然分別虧損15.74億元、2.02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汽車業務亟待改善的同時,海馬集團并未停止在金融領域的進軍。海馬集團還通過創立子公司海馬財務、海南海田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海田小貸”)、深圳海馬第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海馬第一基金”)。
其中,海馬財務主營個人汽車消費貸款,為購買海馬汽車的車主發放購車貸款,以此賦能汽車銷售。海田小貸專營小額貸款業務,為汽車供應鏈企業等提供金融服務支持。
海馬第一基金專注產業鏈上產融投,主要聚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新能源等創新技術方向。2017年,海馬第一基金取得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開始為海馬集團汽車主業發展提供投資與信息支撐。
2015年,海馬集團還拿下了海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銀行”)12%的股份,成為海南銀行第二大股東。
圖源:罐頭圖庫
而“海馬系”公司與海保人壽的關聯交易已持續多年。2018年及2019年,海馬財務分別向海保人壽購買保險12.37萬元、27.1萬元;2020年、2021年海保人壽從“海馬系”公司獲得保費收入約338.8萬元、17.68萬元;2022年,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還花了1200萬向海保人壽購買保險產品。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稱,一般而言,汽車用戶是人壽保險的潛在客戶和重要的市場拓展對象。海馬集團將海保人壽納入旗下之后,邏輯上可以在提升對客戶增值服務的同時,也為海保人壽打開了共同的潛在客戶基礎,對于現有金融板塊業務有一定的協同與提升作用。
他還進一步表示,海保人壽可以和海馬汽車形成聯合營銷和戰略協同,在提升自身業務的同時也為海馬集團的汽車銷售助力。
你買過海保人壽的產品嗎?體驗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