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億蘿卜章后續:諾亞打臉,京東無辜,投資者依舊苦等
希望正義雖遲,但必到
來源/財經無忌
諾亞財富的“算盤”怕是要落空了。
在震驚全國的“蘿卜章騙走300億”的“承興詐騙案”,諾亞財富將京東列為了其索賠對象,從而引發了一場“口水仗”。
法院顯然沒有站在諾亞一邊。據新京報等媒體報道,5月7日,上海市金融法院一審認定,原告(諾亞財富)主張的京東構成“侵權賠償責任”,因“缺乏依據”而未予支持。
當時京東就毫不客氣地指責諾亞財富是“惡意起訴”,“誤導投資人和公眾”。
事實上,部分諾亞財富“承興案”里的投資者,此前就已發聲,認為諾亞此舉就在于混淆事實,“京東屬于無辜躺槍”。
而此次案件的裁定,也讓這些苦等了四年多的投資者進一步堅信——公正雖遲但必到。
? 驚天騙局,蘿卜章與300億
如果還有比諾亞財富涉及的“承興詐騙案”更離譜,那就只有好萊塢的電影了。
知名女企業家、曾經的“商界木蘭”羅靜,通過假接待、假簽約、假公章、假合同等手段,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持續兩年多的“好戲”,累計詐騙300億元。
作為羅靜的“好閨蜜”,汪靜波所屬的諾亞財富旗下的歌斐資產,也涉案35億元。
根據法庭判決書披露,羅靜第一步先是私刻了京東的公章,用來偽造應收帳單、供貨清單和相關貿易數據。第二步是先后指派了多名公司員工,佩戴假的京東工牌,通過訪客申請,在京東公司里“冒充”京東員工接待相關金融機構的“訪談”。第三步是截留了金融機構寄給京東的應收賬單確認函,蓋上自己私刻的“蘿卜章”。
同時,做戲做全套,羅靜甚至還租來服務器,偽造了京東的官網和對公賬戶。
當然,還少不了要有人“里應外合”,為此羅靜還向諾亞財富及歌斐資產的相關人員行賄,金額高達300萬港幣。
紙終究包不住火。
這起龐氏騙局最終還是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露出了馬腳。此案披露之后,引起了軒然大波,“蘿卜章騙了300億”頓時成為了熱搜,而羅靜一系列的“騷操作”,也引起了行業和媒體的極大關注。
今年1月5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羅靜以及數名“承興系”員工的上訴,維持羅靜無期徒刑的一審原判。
同時,判決書也顯示,“承興案”造假過程,京東等公司并無工作人員參與或知情,發生在京東公司內的相關詐騙行為,也均系“承興系”人員通過全程造假方式所為。
而當時涉案其中的諾亞財富,在向購買了相關產品的投資者宣告“踩雷”之時,也在法院提起了訴訟索賠。
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此前一無所知的京東,也被諾亞財富推到了被告席。
這引起了京東方面的憤怒。
京東隨即在聲明中稱,諾亞財富及歌斐資產仍罔顧投資人信任,拒不審視其內部管理問題,惡意對第三方京東發起匪夷所思的高額訴訟,企圖混淆視聽,繼續誤導投資人和廣大公眾,推卸和轉嫁責任,為自己尋找“替罪羊”。
京東還指出,根據公開信息,諾亞財富近年來先后發生十余起類似事件,上百億基金兌付面臨問題,并多次對投資人隱瞞信息,屢次被監管部門警示和處罰,說明其長期存在嚴重的風控缺陷。
相關內容,財經無忌曾經在《有人把討錢寫進了遺囑,818名諾亞投資人的艱難四年》一文中,有過詳細分析。
? 疑點重重,諾亞財富當真無辜?
無辜“躺槍”的京東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但以“受害人”身份出現的諾亞財富,是否也是無辜呢?
對于這個問題,從“承興詐騙案”披露以來,法律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在一份由知名律所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出具的署名《律師函》中,幾位相關執業律師均認為,諾亞財富方面存在涉嫌“重大欺詐、違法違規的行為”,理應依法承擔責任。
諾亞財富此次“暴雷”的承興詐騙案中的基金,均由旗下的諾亞正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負責銷售,而基金管理人為其旗下的上海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律師在調查了此次涉案基金的實際運行情況后認為,諾亞財富方面的表現“疑點重重”。
比如,諾亞正行公司以應收帳款為底層資產發行私募基金,但應收帳款帳的回款帳戶卻不是進基金托管帳戶,而是進了羅靜控制的承興公司帳戶。
并且按照項目約定,應收賬款的帳期只有180天,但諾亞財富發行的私募基金卻為9個月,期限上的不一致可以看出,私募基金退出與應收賬款的回款并沒有對應關系。
“諾亞系公司以私募基金為幌子,對投資人欺詐發行,滾動發行基金后的資金,由承興系公司形成資金池,借新還舊。”相關律師分析認為,“諾亞系公司借雞下蛋,募集社會資金后向承興系公司高息放貸,謀取自身利益。”
根據律師的反映,另一個細節也足以證明,諾亞財富方面和承興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諾亞方通過EMS快遞發給京東的“應收賬款確認函”,如果沒有諾亞提供相關的單號和信息,羅靜手下員工,又怎么能提前趕到京東公司,去“截獲”相關快遞,并蓋上“蘿卜章”寄回給諾亞呢?
“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面對100多億的應收賬款,基金經理、產品經理、風控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和負責人,全部未按規定流程,對應收款帳的真實性進行必要核查,這已經不是‘失誤’和‘巧合’能解釋的了。”一些業內人士也對此表示了“難以理解”。
打開諾亞財富的網站,一篇介紹諾亞2023年黑卡年會的文章里,用這樣的文字寫到:
在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領域,諾亞已經深耕20年。如何“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在任何市場環境下,都能夠保護客戶資產,是我們首要思考的出發點。
不知道汪靜波及諾亞的相關高管們,在面對公眾和律師提出的承興案中的這些“疑點”時,是否還能聲情并茂地把上面這段文字,讀給那些曾經無比信任諾亞,掏出上百萬資金來購買諾亞的產品的無辜投資者們。
? 寒冷冬夜,諾亞傷了誰的心?
鏡頭里,十幾位年齡稍大的中老年投資者,蜷縮在裝修豪華的上海諾亞財富中心一樓大堂。
時間是2023年的12月中旬某一天。
當天上海小雨,最低氣溫4攝氏度,大樓里的空調,這天很“巧合”地沒有工作,透著屏幕你都能感受到照片里,這些老人們的寒意。
第二天,早上的太陽升起,新的一天來臨,這些幾乎掏空了畢生積蓄,買了諾亞的基金的投資人,將迎來一隊攜帶防爆裝備的安保人員的“疏導”。
“觀刑曰樂,何無惻怛之心?
作為承興案件受害投資人的代理人,我們一方面看到的投資人中竟然有年邁的70余歲的老人,有身患絕癥的病人,還有領著殘疾金的殘疾人,他們并不適合私募基金的高風險投資,卻因貴方的銷售而成為了基金投資人,我們看到了他們在巨額財產被騙后的生活困難和無助煎熬;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的是貴方在眾多違法違規的鐵證面前,仍然拒絕召集份額持有人大會,拒絕將投資人列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拒絕向投資人進行賠付,拒絕退回詐騙案件中不當獲得的收益。
在基金到期三年之后,在基金底層資產實際虛假的情況下,貴方還在投資人起訴貴方的民事案件中振振有詞地聲稱投資人的損失沒有發生。貴方的所作所為,已經突破了一家財富管理公司基本的職業道德底線。”
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們,在我們開頭提到的這封律師函的最后,忍不住用超越了法律人的冷靜,幾乎是帶著憤怒寫出了上面這幾段話。
據《華夏時報》的報道,在“承興案”案發后,涉案的多家金融機構對于如何向投資者兌付有著不同的方案與態度。
其中,早在2019年8月,湘財證券就推出了“3322”兌付方案,有投資者向媒體確認,該方案已經兌付完成。
而諾亞財富則在2020年推出過和解方案,但至今仍有大約30%的投資者未進行和解。2023年12月,其上百名投資者還曾公開發布聯合聲明,質疑和解方案的公平性,直指諾亞財富、歌斐資產涉嫌虛假宣傳、未勤勉盡責等。
去年8月,由設計蘋果公司新總部的英國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出手設計的諾亞全新總部“諾亞財富中心”正式啟用。
新總部形狀“宛如新的方舟,破浪出海”——對的,讓照片里的那些老人捱過了他們這輩子最冷的一個冬夜的地方,就是那里。
2023年9月的一天,諾亞控股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首席客戶體驗官譚文清帶著高管們,出現在美國洛杉磯。
這一天,諾亞位于美國洛杉磯的客戶服務中心盛大啟幕。
為了裝修這所豪華而昂貴的花園會所,諾亞方面出手闊綽,不惜“從中國空運數百件物料至美國”。
諾亞自己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文章里,把這一天比作是“400多年前‘五月花號’正式下水起航”,“開創了新的生活和機會,同時也奠定了美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章”。
在隆重而富有奢華氣息的開幕活動中,諾亞的高管們舉起香檳互相慶祝。
不知道在這樣的場景里,這些自稱“以客戶為中心”的身價不菲的老板們,是否會想起,那些欲哭無淚,生活困頓的諾亞投資者們——他們甚至連給家里父母老人看病的錢都付不起了。
圖說:投資者和財經無忌的微信聊天
這樣的諾亞,真的能代表中國的財富管理公司嗎?他們在等待屬于他們的正義和公正——雖遲,但必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