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商銀行,資產狂瀉500億
網商銀行,也開始卷不動了?
來源 |?深藍財經??撰文 |?楊波
資產規模急跌
日前,浙江網商銀行發布了2023年年報。
年報顯示,2023年網商銀行資產總額為4,521.30億元,比年初微增2.50%。其中貸款余額達2705.82億元,比年初增長18.58%。存款余額達比年初增長15.1%,至2974.67億元。此外,網商銀行全年實現凈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8.8%。
看起來,還是一份不錯的財報。
但是,從季度數據來看,2023年三季末網商銀行資產規模為4847.32億元,到年底下降到4521.30億元,2024年一季末進一步下降到4322.54億元,半年內急速縮水524.78億元。
這是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網商銀行規模為何急劇縮減?
該行資產規模的減少或與“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規模下降有關。
網商銀行2023年三季度末“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規模1376億元,到了年底降至718億元。這個項目,主要就是同業存款,相當于找同行借錢。
縱向來看,“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2021年高達1680億元,2023年僅718億元。這確實也是“卷不動”的表現。
資產端方面,2023年9月末,網商銀行“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為1343億元,年底降至701億元,而到2024年一季度末進一步降至517億元。
從這個角度來說,相當于是網商銀行自己主動“剎了一腳”。
備受壓力
從表面數據看,網商銀行2023年凈利潤為42.03億元,同比增長18.80%,表現不錯。
但從利潤總額來看,2023年網商銀行利潤總額為34.15億元,比2022年的38.15億元下降4億元,降幅為10%。
凈利潤比利潤總額還高,這您受得了嗎?
從利潤表來看,2022年網商銀行所得稅費用為2.77億元,而2023年卻“返還”了7.87億元,導致凈利潤為42.03億元,比利潤總額還高。
凈利潤的增長,靠的是政府補助。
另外,如果單看凈利潤,相較于前兩年,其增速也有所放緩。2021、2022年,該行的凈利潤增速均超過了60%。
網商銀行主動“踩剎車”背后,可能是不良率的急劇上升。
截至2023年末,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28%,為2021年以來連續2年攀升。
撥備覆蓋率2023年下降至199.14%,為2021年以來連續2年下跌。
在年報中,網商銀行坦言,2023 年宏觀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消費相對疲弱,小微信貸行業不良風險壓力明顯上升,為此,網商銀行“把風險管控放在第一的位置”,采取控風險、調結構的策略,多舉措保障對小微信貸服務的延續性。
在貸款結構上,網商銀行表示,截至2023年底信貸客戶的戶均余額為7.2萬元,6成以上的單筆貸款利息在100元以下。累計服務客戶超過5300萬戶。
網商銀行在年報中坦言,自己服務的客戶都是實體經濟的最小單位,在穿越經濟周期過程中,面臨更復雜的挑戰。
這可能就是壞賬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吧。
抽貸之王?
在各類互聯網平臺,深藍財經注意到,網商銀行被很多網友送外號“抽貸之王”。
許多短視頻博主也以“抽貸之王”對網商銀行進行吐槽。
此外,深藍財經編輯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關于網商銀行的各類投訴多達3609條。這些投訴里面,反映最多的問題包括暴力催收、暴通訊錄、抽貸斷貸等。
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在財報中透露,銀行在2023年將風險控制作為工作核心,主動控制規模,提升風險識別能力,嚴格認定不良貸款,加大催收力度。
結合這幾個點,就不難看出,為何網商銀行會出現抽貸斷貸、暴力催收等投訴了。
2023年,網商銀行還加大了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在銀登中心以5.89億元的價格轉讓了61.4億元不良資產。2024年4月以2800萬元的價格轉讓了3.59億元不良資產收益權。
價格都不到1折。可謂吐血大甩賣了。
結語
網商銀行脫胎于阿里小貸。自2015年網商銀行獲批成立后,阿里小貸經營性貸款業務逐步由網商銀行承接。因此,網商銀行的發展也主要局限在阿里系。
最近幾年,隨著抖音電商、拼多多、京東等平臺的崛起,阿里系電商平臺受到越來越多的擠壓。對于過度依賴阿里系的網商銀行并不利。2023年報中,網商銀行多次提及“布局全渠道”,加大布局抖音、拼多多等商戶。
至于效果,目前看難言樂觀。
但是,網商銀行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在發力。2023年,網商銀行通過與23家理財子合作,為小微商家提供專屬理財產品。截至年末,網商銀行理財代銷余額超過5000億元,已進入行業第一梯隊。網商銀行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突破8000億元。這成為網商銀行新的增長點。
網商銀行,還卷的動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