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高盛宣布募資1400億
新方向。
作者 I 周佳麗?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從高盛方面獲悉,高盛另類投資宣布完成合計超200億美元募資(約合人民幣1400億元),用于優先直接貸款投資。如此規模,令人震撼。
“此次募集正值優先直接貸款領域出現重大機遇之際。”高盛官方表示,本輪基金的屬性是另類直接借貸,將持續聚焦于高質量、有私募股權支持的全球性企業。簡而言之,高盛將放貸給有需求的企業。
要開始大掃貨了?PE“放貸”在國內尚不算普遍,但在海外市場,這一幕頗為火熱。黑石、KKR、貝恩資本、凱雷等PE巨頭都在大舉涉足信貸業務,更重要的是,這正在成為它們幾乎最賺錢的部門。
高盛一舉募集1400億
細節披露
此次高盛200億美元總募資主要由幾部分組成:
West Street借貸伙伴五期基金(Loan Partners V)完成最終募集,大幅超募至131億美元,其中包括有限合伙人的股份投資、長期資產融資和高盛自有資金,是高盛目前最大一只借貸基金。
高盛大型企業優先直接貸款管理賬戶另行募集了逾70億美元,是一個獨立管理的賬戶。
另外還獲得了5.5億美元的共同投資工具。
如此一來,高盛本輪總融資額超過200億美元(超1400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將與單獨管理的賬戶一起用于優先直接貸款投資。目前,West Street借貸伙伴五期基金已經開始投資,已對37個企業投資了40億美元。
追溯起來,高盛的信貸業務發展已經近30年。1996年,高盛成立另類投資的私募信貸團隊,是全球領先的私募信貸投資者之一,迄今在全球共投資超過1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萬億元),覆蓋優先直接貸款、夾層債務、混合資本和資產融資等多元策略。
相比于其它投行,高盛在私人信貸領域經驗豐富。截至目前,這家金融巨頭已在全球大型企業優先直接貸款策略下投資了700億美元。
現在被認為是投資信貸的好時機。當前,全球私募股權市場待投資金量達到歷史峰值,基金需要將資本返還投資者,市場并購活動預計將會加速。高盛認為,這樣的市場環境為能夠提供規模大、結構靈活且執行確定性高的另類直接借貸資源提供了良機。
“我會去世界上任何投資者想和我交談的地方,”高盛全球資產與財富管理主管Marc Nachmann一直在全球范圍內路演,“投資者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資產類別。回顧10年前,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對直接貸款進行過大規模的配置。”
如Marc Nachmann所言,優先直接貸款已經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和私人財富投資者愈發重要的資產配置。此情此景,高盛也立下了最新目標——在未來五年內,將這些資產增加一倍以上,達到3000億美元.
“過去10年的市場環境非常溫和,大家的信貸回報沒有出現太大差異,一切都很順利,”Marc Nachmann說。“未來會更有趣。”
PE排隊“放貸”
黑石已成立一個新部門
你可能不知道,海外PE正在拼命擴張信貸投資。
幾乎同一時間,黑石傳來消息——任命Dan Leiter為黑石信貸和保險(BXCI)的國際業務主管,領導BXCI在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亞太地區的活動和擴張。
去年9月,投資界率先報道黑石成立一個新部門BXCI,投資涵蓋信貸市場,包括直接貸款、機會型信貸、CLO、高收益、基礎設施和資產型信貸。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黑石信貸平臺的資產規模已超4000億美元。新的基金或將很快亮相——黑石今年1月透露,黑石正為幾項戰略籌集資金,包括第五期私人信貸機會主義戰略,目標100億美元。
黑石是全球信貸業務最活躍的PE之一,這樣的策略也為這家PE之王創造了可觀的回報。根據黑石收益報告,截?今年3?份的12個?內,??信貸業務表現優于其私募股權平臺,產?了約17%的總回報率。
“當今最引?注?的方向——私?信貸正長期崛起。”??掌門人蘇世民在最近的財報會議上提到。黑石總裁Jonathan Gray也認為,信貸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其中企業和房地產債務是黑石增長最快的資產。他指出,“放貸本身并不是一項風險活動,它比購買股票安全得多。”
PE做信貸勢頭難擋,KKR同樣積極。2020年,KKR為其信貸業務募到了40億美元,2022年又官宣11億美元規模的亞洲信貸機遇基金(ACOF),旨在針對亞太地區的非公開市場的信貸進行投資。
信貸也是KKR增長最快的部門之一。KKR報告顯示,其信貸業務的管理資產規模從去年同期的2330億美元增長12%,至今年第?季度末的2600億美元。
2022年,貝恩資本也募集了第二支亞太地區特殊機會基金(Special Situations Fund),基金總資本承諾超20億美元。貝恩資本認為,伴隨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影響,私募信貸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還有凱雷——截?今年3月底,凱雷信貸業務資產較上年同期增長約24%,達到1860億美元,增幅是凱雷總資產增幅的兩倍。為了進一步布局,凱雷正在招人,以擴充其信貸戰略解決?案團隊。
更多玩家正在趕來。彭博社披露,GGV亞洲板塊Granite Asia最早將于今年下半年組建一支私人信貸投資團隊,并已聘請黑石集團前董事總經理Roger Zhang擔任其信貸團隊合伙人。此前,高瓴涉足私募信貸基金的消息也在業內流傳。
如此種種,足見私募信貸之火爆,海外PE吹響號角——似乎再不做信貸,就out了。
一級市場尋找出路
先說一個新現象:伴隨PE機構在私募信貸領域的強勢擴張,越來越多企業轉向非銀行貸款機構尋求資金。尤其是疫情之后,銀團市場波動不斷,直接貸款已成為企業可行且同等的替代融資來源。
于是,極具風向標的一筆大額融資誕生——上周,AI云計算創業公司CoreWeave宣布完成75億美元債務融資,締造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信貸融資之一。此次融資由黑石集團牽頭,其附屬公司持有45億美元的私人信貸貸款,其他貸款機構包括凱雷、貝萊德等等。
為何PE開始熱衷于“放貸”?說起來,私募信貸(Private Credit),又稱私募債務融資,指非銀機構直接向中小企業或特定項目提供貸款,是一種與銀行貸款相平行且互補的關系。
站在企業的立場,私募信貸與大多數銀行貸款的不同之處在于——私募信貸通常具有更靈活的條件,可以根據借款方的具體需求進行定制化,包括利率、還款方式、抵押要求等,更符合企業借款方的實際情況。并且相對于傳統銀行貸款,私募信貸通常具有更快的決策速度,可以滿足借款方的資金需求。
更重要的是,與企業在一級市場的股權融資相比,借貸不會稀釋股份,對企業干預更少,因此迅速成為中小企業籌措資金的主要形式之一。
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而言,信貸投資可以作為實現投資組合多樣化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減少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周期不長且回報更穩定——綜合收益率通常在7%-9%之間,更便于向LP交代。
這或許能給大洋彼岸的中國創投行業帶來借鑒意義。
眼前國內一級市場退出“堰塞湖”擺在眼前,由退出引發的變化正深刻且深遠地影響著創投行業的每一環節。放眼望去,如今LP與投資機構,投資機構與創業公司之間,關于“股和債”、“融資難”、“回報低”等激烈場面明顯多了起來。
此情此景,“能貸到款,利率可談,只涉及債,回報相對高”的私募信貸,或許是一種新思路。
歷史經驗表明,創投是一個周期性極強的行業。雖然眼下處于低谷,但也更加鍛煉大家的求生本領。出路在哪里?大家都不約而同開始了嶄新嘗試。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