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安信基金換帥,“國投系”王蘇望能否解權益“困局”?
隨著王蘇望的上任,安信基金迎來了新的掌舵者。在面對權益類產品“困局”和其他股東退意之際,王蘇望的加入能否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改觀呢?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千億公募安信基金低調換帥。
近日,安信基金官網顯示,王蘇望已成為公司的董事長,而公司原董事長王連志已經不在高管人員的名單中。
與此同時,國投證券官網也披露,公司副總經理王蘇望除代行總經理職責之外,還兼任安信證券投資、安信基金董事長。
事實上,早在王蘇望繼任安信基金董事長之前,2024年4月初,因工作需要,國投證券便免去王連志公司董事、總經理職務。在公司按程序聘任新任總經理前,由公司副總經理王蘇望代行總經理職責。
“國投系”王蘇望上任
作為國投證券頗為看重的資產,安信基金的人事變動與之亦步亦趨。
5月31日,安信基金官網顯示,董事長一職已變更為王蘇望。這也意味著,安信基金迎來自成立以來的第三任董事長。資料顯示,其前兩任董事長分別為牛冠興、王連志,均來自國投證券,國投證券現為安信基金第二大股東,目前持股比為33.95%。
而王蘇望亦是來自國投證券。
從國投證券近幾年的動向來看,對安信基金頗為看重,這點在人事變更上尤為明顯,執掌者的變更上二者呈現亦步亦趨。
就在今年的4月8日,國投證券召開的中層會議上,元老級人物原總經理王連志被免去職務,由副總經理王蘇望暫時代行總經理職責。
也就是說,王連志被國投證券免職的同時,其也不在安信基金任職。
資料顯示,近兩年的國投證券在業績上的表現并不出色。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26.19億元、19.39億元,同比下滑38.3%、25.96%。
王連志掌舵下的安信基金也如出一轍。從規模來看,呈現出下滑的趨勢。根據天天基金網,2022年9月份末,其規模沖至1365億元的高位后,便一路下滑。到2023年年末,已縮水至1183.1億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據其股東五礦資本披露,截至2023年末,安信基金實現營業收入8.4億元,同比下降9.56%。
舊將黯然離場的同時,國投證券對新將也充滿期待。
據悉,在2023年6月,王蘇望通過市場化招聘加入國投證券,擔任副總經理。今年4月,還代任總經理,目前還兼任金融衍生品部總經理、投資董事長。由此可見,王蘇望雖入職不到一年,但備受重用。
而從王蘇望過往的履歷來看,也頗有看點。其在投行有著二十余載的經驗,曾是中信證券投資銀行部職員,亦是在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戰略客戶部任職總經理。
此前,安信基金總經理劉入領曾表示,安信基金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投研立司”的發展理念,決定將資源向投研傾斜。由此來看,有著多年投行和資管經驗的王蘇望與安信基金的戰略極為契合,其或能使安信基金煥發新的生機。
存在感“不強”的大股東五礦資本
董事長出身國投證券,也意味著其在安信基金有著更強的話語權。相比較之下,作為安信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五礦資本存在感并不強。
企查查顯示,安信基金的股東有4位,即五礦資本、國投證券、佛山市順德區新碧貿易有限公司、中廣核財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為39.8431%、33.9549%、20.2761%、5.9529%。
一般來說,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會參與到公司的管理運營中,甚至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縱覽安信基金的發展歷程,五礦資本并沒有深入其管理中。
成立于2011年的安信基金,在2015年6月之前,其發展一直以國投證券(此前名為安信證券)為主。
2015年6月份,國投證券將手中19.91%的股權轉讓給佛山市順德區新碧貿易有限公司,由此其持股數量降至33%,居于安信基金的二股東之位。此前處于二股東之位的五礦資本被動成為安信基金的第一大股東。到2017年,五礦資本又通過增資將持股比例增至39.8%。
不過,饒是五礦資本手中籌碼多,但安信基金在管理上仍依賴國投證券。除了董事長之外,總經理也曾在國投證券旗下公司工作。企查查顯示,總經理劉入領此前曾是安信期貨(已注銷)的法人,安信期貨由國投證券100%持股。
今年5月,國投證券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家電行業分析師張立聰加盟安信基金,擔任研究總監一職。
在國投證券主導安信基金發展之際,五礦資本的財務投資之意越發明顯。
以近一年安信基金人員動向為例,在2023年5月份,安信基金有1名監事、1名董事以及1名職工監事成員退出。而從新變更的三名人員來看,董事周敏、監事會主席周智均為五礦資本的人。
業績“跛腳”
與“國投系”不斷加強話語權不同的是,安信基金的其他股東卻已有退意。
公開資料顯示,持有安信基金股權比例為5.93%的第四大股東——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廣核財務”)的股權拍賣流拍,延期、降價也難出手。
具體來看,2023年6月,安信基金5.93%股權便在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首次掛牌,掛牌時間長達五個月,彼時的掛牌底價為8500萬元。
2023年11月,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官網信息顯示,安信基金5.93%股權于2023年11月21日至2023年12月4日期間開啟二拍。拍賣信息顯示,上述股權的轉讓底價為7650萬元,較首次轉讓底價打了九折。
不過,二次拍賣的日期到期后,安信基金5.93%股權仍未能轉讓成功。而從拍賣的股權比例可以看出,若此次股權轉讓成功,中廣核財務將完全退出安信基金的股東行列。
安信基金的股權轉讓乏人問津或與其自身規模有關。
據了解,成立12年半以來,安信基金公募管理規模近年來相對保持一個穩步上升狀態,并在2022年三季度末達到1365億元的高峰。不過,此后其管理規模就開始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末,安信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為1185億元,一年多時間減少近180億元,縮水約13%。
具體來看,權益類產品規模下降或是“拖累”安信基金的重要原因。
2023年安信基金權益類產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規模為572.54億元,較2022年同期相比減少269.54億元。
數據顯示,2022年末,安信基金股票型產品規模為88.10億元,混合型產品規模為753.98億元,權益類產品規模為842.08億元。
而2023年安信基金股票型產品規模為67.14億元,混合型產品規模為505.40億元,權益類產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規模為572.54億元。所以2023年與2022年相比,安信基金權益類產品規模減少了269.54億元。
單只基金方面,2023年末,安信基金有三只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同比減少超過10億元。其中,安信穩健增值的管理規模從2022年末的195.02億元降至2023年末的110.04億元,下滑84.99億元,是該公司存量基金中規模同比縮水最多的產品。
與此同時,安信基金部分權益類產品淪為迷你基金,徘徊在清盤線附近。截至2023年末,該公司有四只權益類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并且2023年以來,安信基金有兩只基金清盤,分別是安信盈利驅動、安信動態策略,皆是權益類基金。
事實上,權益類基金規模同比縮水、迷你基金扎堆的背后是安信基金的權益類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盡人意。
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有118只權益類基金可統計今年以來收益率,其中有29只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飄綠”,其中安信創新先鋒C成立以來收益率表現最差,為-53.57%。
從回報來看,安信創新先鋒混合2023年財報顯示,C類基金2022年虧損5771萬元,2023年虧損2472萬元。也就是說,僅這一只產品這兩年來就虧損就已超8000萬元,而截至2023年末,其C類總規模還不到1億元。
有意思的是,與權益性產品“遇冷”相反的是,安信基金債券型基金規模卻快速增長。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安信基金旗下債券型基金規模僅為204.07億元,到2023四季度末時已增長至469.93億元,翻了一倍多。
2024年3月12日,安信基金公告稱,旗下安信長鑫增強的《基金合同》在3月11日正式成立,首募規模合計為80億元,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為15774戶。據了解,該基金是年內以來已成立的193只新基金中首募規模最大的產品。
如今,在國投證券的強力支持下,王蘇望接任安信基金董事長無疑為安信基金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面對權益類產品規模的持續縮減和業績的不盡人意,王蘇望能否為安信基金帶來轉機,仍需時間的驗證。
責任編輯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