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大潮,正式重啟
政策推動下,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加速落地。
文|樂居財經 作者|李蘭
截至5月27日,國開行已發放“三大工程”貸款1047.76億元。其中,發放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1002.47億元,占比約96%。
據悉,本次已發放的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涉及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34個城市的376個項目,支持建設安置房100萬套,惠及村(居)民53萬戶。
業內表示,專項借款成本低、期限長可緩解城中村改造項目所需投資多、周期長,尤其是前期征收安置階段而帶來的資金壓力,助力城中村改造提速,也為改民生、穩增長、擴內需發揮積極作用。
本輪城中村改造,被媒體評為“新一輪拆遷大潮”。政策推動下,落地也相當速度。
去年7月,《關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審議通過,會議指出,將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
同年11月,三大工程就被定調為房地產發展的新方向。緊接著,在12月份的重要會議上提出,要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建設,即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城中村的改造。
同時,央行再次啟動PSL,直接向市場投放3500億元,用來建設三大工程。這也是本輪城中村改造的資金主要來源。
公開資料顯示,本輪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待改造面積或有13.4億平方米,總投資額或達8.2萬億元,年均8200億元,占比202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6.2%。
據貝殼研究所數據,在重點20城中,超過20年房齡的老舊小區數量近六萬個,占整體小區數量的40%。
以史為鑒。棚改以及背后的貨幣化安置,被認為是樓市上漲的主要推手之一。
2015-2018年,經歷了一輪棚改高峰,在樓市去庫存方面,棚改貨幣化安置發揮了不少貢獻。數據顯示,2016年幫助消化了2.5億平方米。
據克而瑞數據,2024年樓市去庫存壓力突顯,庫存消化周期創歷史新高,50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長達2年之久。其中,有26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超36個月,40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周期在18-36個月。
機構數據顯示,未來五年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預計帶動10萬億元投資會對房地產市場形成有效支撐,平均到每一年,其帶來的住宅新增需求約有4400萬平方米,占22個城市2022年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的18%。
業內認為,城中村改造將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房地產長效機制、房地產行業中短期的破局關鍵。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表示,城中村改造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城市功能,對置業決策影響深遠。因為它不僅關系著土地的價值,更關系著居住的體驗。
有券商在研報中稱,“房地產市場政策效應偏中長期,短期以預期提振為主。”雖然新一輪的城中村改造并非人們預想的“大招”,但是城中村改造與房地產投資與需求相關,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城市化進程更包容。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