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日觸發兩次臨停,暴漲753%的匯成真空“喂飽”了誰?
作為果鏈供應商,匯成真空一上市便被市場熱捧,上市首日大漲超750%,一舉成為年內新股首日漲幅最大的股票,“瘋狂”的匯成真空讓背后的創投“金主們”賺的“盆滿缽滿”,而作為實控人的李氏家族身家也順勢水漲船高。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年內新股“漲幅王”易主,匯成真空觸發兩次臨停。
6月5日,匯成真空上市首日暴漲753%,連續兩次觸發臨停,報104.06元/股,成為年內新股首日漲幅最大的股票。
據悉,匯成真空上市發行股份數2500萬股,其中網上發行1087.5萬股,發行價格為12.20元/股,發行市盈率16.31倍,東莞證券為保薦人。
本次上市,匯成真空募集資金2.35億元,其中1億用于研發生產基地項目,0.75億用于真空鍍膜研發中心項目,0.6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匯成真空大漲也令公司一眾資方受益。其中,前海鵬晨旗下的深圳市前海鵬晨創智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伙)和深圳市前海鵬晨源拓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鵬晨創智”、“鵬晨源拓”)獲益不少。
創投前海鵬晨“吃肉”
得益于匯成真空在二級市場上的亮眼表現,作為上市公司“伯樂”之一的前海鵬晨獲益頗豐。
公開資料顯示,匯成真空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國內領先的真空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上市后,實控人、法人代表李志榮直接持有公司22.89%的股權。
據悉,該公司以真空鍍膜設備研發、生產、銷售及其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主要產品或服務為真空鍍膜設備以及配套的工藝服務支持。其真空鍍膜設備目前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屏幕顯示、光學鏡頭等消費電子領域。
首日亮相創業板,匯成真空便展現出了驚人的“吸金”能力,暴漲752.95%,這無疑讓上市公司背后的頗多資方收益。而在梳理匯成真空股權架構后可以發現,前海鵬晨為大贏家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鵬晨創智和鵬晨源拓分別于2016年11月24日、2017年6月15日辦理私募基金備案手續,基金類型分別為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基金管理人均為前海鵬晨。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鵬晨創智、鵬晨源拓分別持有上市公司297.21萬股、150.91萬股股票,合計448.12萬股,以今日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權價值達約4.66億。
具體來看,匯成真空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鵬晨創智在2016年3月15日便下注匯成真空,上市前持有公司3.96%的股份;一年后,鵬晨源拓持有公司2.01%的股份。
事實上,前海鵬晨獲益頗豐的背后,也有對賭獲勝的助力。
“賭出來”的贏家
通過對賭,前海鵬晨獲益約5600萬。
2017年1月19日,鵬晨創智、朱雪松、西藏佳得加、夏侯早耀、深圳寧濛瑞作為甲方,匯成有限作為乙方,實際控制人、新余碧水作為丙方共同簽訂了附對賭條款的增資協議,之后簽署了一系列解除或恢復執行對賭相關協議,約定中包含業績承諾及補償、股份回購、股東特殊權利條款等安排。
根據招股書內容,對賭協議要求自簽署日起4年內,匯成真空需完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
此外,各方約定匯成真空2017年和2018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750萬元、4100萬元;2018年,公司又引入南山架橋、鵬晨源拓等4名投資者,各方約定匯成真空2018年至2020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000萬元、6500萬元、8000萬元。
不難發現,最終匯成真空未能如期上市。2021年8月17日,對賭方執行對賭協議,李志榮分別將0.33%股權轉讓給夏侯早耀,0.21%股權轉讓給朱雪松,0.17%股權轉讓給西藏佳得加,0.34%股權轉讓給鵬晨創智,0.02%股權轉讓給南山架橋,0.38%股權轉讓給鵬晨源拓。
羅志明則將其持有的81.40萬股股權分別轉讓給深圳寧濛瑞和南山架橋,李志方將其持有的51.55萬股股權轉讓給南山架橋。
具體來看,前海鵬晨通過對賭獲益超5600萬。據悉,鵬晨創智從李志榮處所受讓的發行人257780股的股份,對應占比0.3437%;鵬晨源拓從李志榮處所受讓的發行人284580股的股份,對應占比0.3794%。二者合計542360股,對應目前的市值約為5600萬。
值得一提的是,匯成真空實際控制人為李志榮、羅志明、李志方、李秋霞。上市前,李志榮、羅志明分別直接持有公司30.52%、20.46%的股份,李志方、李秋霞則直接及間接持有公司13.63%的股份、7.51%的股份,據悉這四人為兄弟姐妹,并于2020年7月8日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四人合計直接及間接持有匯成真空72.12%的股份。
果鏈“依賴癥”
長期以來,匯成真空較為依賴大客戶。
招股書顯示,公司前五名客戶實現收入合計分別為35021.50萬元、34522.54萬元和22824.78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56%、60.48%和43.72%,占比較高。
據悉,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下游消費電子行業集中度較高以及公司實施大客戶戰略,主要客戶包括富士康、比亞迪、蘋果、捷普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其中,匯成真空對蘋果的依賴尤其明顯。公司對此解釋稱,蘋果在消費電子市場的領先地位,很多終端客戶涉及蘋果產業鏈的公司對蘋果產業鏈的收入占比均處于較高水平,如智信精密、通泰盈、六淳科技等公司,其蘋果產業鏈收入占比近幾年超過70%甚至更高比例。
但公司正在逐漸扭轉這一現象,招股書內容顯示,2021年至2023年,匯成真空對蘋果產業鏈廠商的合計銷售額分別為28716.95萬元、20338.73萬元和12179.08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77%、35.64%和23.34%。
此外,來自蘋果產業鏈廠商的毛利占主營業務毛利額比例分別為61.95%、49.74%和31.78%,發行人來自于蘋果產業鏈廠商的銷售收入和毛利占比較高。不難發現匯成真空對蘋果產業鏈存在依賴的風險,但依賴程度呈現弱化態勢。
事實上,為了擺脫過于依賴蘋果的形式,匯成真空也在不斷拓展更多客源。招股書顯示,匯成真空報告期內在除蘋果產業鏈外逐步切入國內知名企業的供應商體系,單年度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客戶有20家,如浙江日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正和忠信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及消費電子、其他消費品、工業品、科研院所等領域。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匯成真空非蘋果產業鏈收入分別為24694萬元、36735萬元、40032萬元,呈逐年遞增態勢,占主營收的比例也由2021年的46.23%上升至76.66%。
而隨著匯成真空在產能、資金規模的持續擴大,公司對蘋果產業鏈的依賴也將逐漸降低。
責任編輯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