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豪賭AI,但還是靠組裝
聯想,最近大事不少。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塞爾達
最新的消息是來自中東土豪的輸血,聯想宣布獲得沙特基金埃耐特(Alat)的戰略投資,金額為20億美元,約合145億元人民幣。
而在不久前,聯想公布了2023/2024財年第四財季(即今年第一季度)和全財年財報,當季營收同比增長9%,增速較上一財季的3%有所提高;歸屬于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118%。
但由于受到上半財年PC、服務器市場需求疲軟影響,聯想全財年營收依然同比下滑8%;凈利潤同比下滑37%。
看起來業績于近期企穩,也獲得來自中東的戰略投資,但其實聯想面對的沖擊日益嚴峻。市場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聯想出貨量年增長率下跌19%;相比之下,華為在同樣不景氣的大環境里,實現了11%的增長。
在巨大的守擂壓力下,聯想把希望寄托在AI PC上。4月18日,聯想集團在上海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大會Tech World,發布其第一代AI PC,共6款筆記本電腦。
不過,AI PC概念雖好,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還處于嘗鮮階段,吸引力打不過“性價比”。
更關鍵的是,對于聯想來說,長年的“組裝廠”思維,也使它在與華為等對手的AI競賽中顯露劣勢。
這意味著,盡管馬不停蹄糧草備齊,但是聯想押注AI PC的前景依然充滿挑戰。
押注AI守擂
威脅聯想的玩家,越來越多。
Canylys發布的2023年中國大陸臺式機和PC市場報告顯示,國內市場TOP5榜單中,包括聯想、惠普、戴爾、華碩等廠商的出貨量均出現了一定下滑。雖然聯想出貨量依然穩居市場第一,但年增長率下跌了19%,降幅十分明顯。
與此同時,國內新勢力崛起對聯想形成明顯威脅。在同樣不景氣的行業環境下,華為同期實現了11%的增長,市場份額也來到了10%,與第二名的惠普只有30多萬臺的差距;榮耀、小米等新PC廠商,正在加速追趕聯想。
面對“華米們”來勢洶洶的沖擊,聯想把守擂希望寄托在AI上。
在聯想集團2024/25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將加速AI,深化轉型。AI PC之外,聯想集團將基于異構計算打造人工智能服務器、存儲和網絡設備,并圍繞”端-邊-云-網-智“的新IT架構打造混合式基礎設施。同時,聯想集團還將提供更多有關人工智能的咨詢、設計、部署和維護方面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4月18日,聯想集團在上海舉辦一年一度的創新科技大會Tech World,發布其第一代AI PC,共6款筆記本電腦,起售價為5999元。
最大的亮點是內置了個人助理“聯想小天”,這是基于阿里巴巴70億參數的模型開發而來,可以在本地為用戶生成圖片、PPT,寫文檔總結和會議紀要等,無須將需求傳至云端。
楊元慶稱,此次發布的第一代AI PC已經較為高端,配備的NPU(神經網絡處理器)擁有10 TOPS的算力水平,隨著英特爾、AMD、高通等新一代芯片在下半年上市,下一代AI PC的NPU有望達到40 TOPS左右的算力。TOPS是算力單位,1 TOPS等于每秒進行1萬億次運算。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認為,2024年是AI PC的元年,新出貨的筆記本電腦中,將有45%具備AI功能。其高級分析師William Li認為,隨著新的AIGC功能和用例不斷涌現,AI PC的出貨量和部署速度將在2025年至2026年加快。
楊元慶也認為,AI PC會帶動PC市場的升級換代,今年10%的PC將被替換成AI PC。
不過,雖然是電腦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但AI PC最終能否成為守擂的關鍵力量,聯想還有不少問題要解決。
AI不能靠組裝
聯想AI PC面臨的競爭壓力很大。
3月22日,微軟宣布,推出首批專為商業用戶打造的Surface AI PC,包括Surface Pro 10商用版和Surface Laptop 6商用版。該產品采用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通過集成NPU,能讓用戶在視頻通話中呈現更好狀態,并提供實時字幕等AI功能。
國內方面,華為、榮耀也在加速搶占市場。
3月19日,榮耀發布首款AI PC——MagicBook Pro 16,以“能讀懂用戶意圖”為核心亮點。
榮耀早在2016年就開始布局AI,發布了Magic Live智慧系統,2022年又打造以人為中心的MagicOS 7.0平臺級AI能力,如今實現了平臺級AI全面使能人機交互。截至目前,榮耀已持續投入100億研發費用,達到2100篇AI專利,AI意圖識別超600類。
榮耀認為,用戶所有的設備都應該是可以隨時發現,隨時自組網,而且是可持續,不被打斷的。榮耀對打破設備局限的思考還不止于此,它的根本目標是要做一個越來越懂用戶的系統,越用越懂用戶的AI。
4月11日,華為發布了全新一代筆記本電腦MateBook X Pro。與華為其他筆記本產品不同的是,MateBook X Pro是首款應用華為盤古大模型的筆記本電腦,同時與文心一言、WPS AI、訊飛星火、智譜清言等第三方生態伙伴合作,提供100余個AI智能體應用。
對于聯想來說,在已經涌現了這么多提前搶占市場的競品后,要推出真正有吸引力的AI PC并不容易,劣勢也開始暴露出來。
過去,PC創新主要由芯片和操作系統廠商主導,聯想等下游終端廠商更多被看作是“組裝廠”。
聯想雖然已登頂全球多年,但依然在產業鏈末端延續著“組裝”模式,芯片是美國和中國臺灣的,操作系統是美國的,存儲芯片是韓國和日本的,屏幕和攝像頭韓國和日本的。
而聯想此前高調亮相的“AI Twin”,其實是與微軟聯合打造的;聯想能夠運行端側AI,本質也是因為英特爾推出了Meteor Lake。
也就是說,無論是底層算力芯片還是上層軟件應用,聯想都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領域。
“傳統PC 30年沒有改變了,大多數廠商都習慣了只是外層和非常淺地做點兒自己的東西,讓他們現在轉到主攻AI PC,難上加難。”有業內人士稱。
更重要的是,聯想至今依然沒有成功建立起一個生態。
目前在AI PC跑得較前的玩家中,多數在生態建設上取得一定成績。比如聯想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華為,其Harmony OS其主要目標就是實現其PC、手機、車、PAD等各終端的互聯互通,且華為在芯片領域也推出麒麟PC處理器、麒麟9000S手機處理器等。
這意味著,華為在生態建設的布局更長遠,這為自己在AI領域的不斷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相比之下,聯想的PC業務盡管長期雄霸全球,累積了大量客戶群體,但其他業務如手機等始終沒有什么起色,生態遠未成型。
而沒有成熟的生態,就沒有真正有廣度和深度的大數據,后者正是AI的優質發育土壤,這可能讓聯想在AI競賽中“輸在起跑線”。
購買力不足
如果說能否建立技術壁壘是分蛋糕問題,那么消費者對AI PC的興趣,就是影響蛋糕大小的問題了。
但從目前情況看,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AI PC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應用場景、辦公效率、性價比等電腦買家更關心的問題上,AI PC其實并沒有凸顯出超脫的獨特性。
一位聯想專營門店的老板對媒體直言:“目前很少消費者會沖著AI來買電腦,AI PC的賣點跟普通PC的差異也不是很大,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AI PC現階段還是個宣傳口號。”
他進一步舉例:“比如,從配置信息來看,傳統電腦的計算能力通常依賴于CPU和GPU,而植入AI芯片雖然能提供更強的計算能力,但對普通用戶而言,開個Word軟件的速度沒有大區別。如果只是滿足日常辦公、看劇,電腦整體的性能使用體驗消費者感知差異并不大,再比如AI文章生成其他像ChatGPT軟件也能達成,AI功能的感知也不明顯。”
在一家蘋果授權門店,有學生消費者表示,自己以教育優惠資格購買2024新款MacBook Air要8200元,而上兩代搭載M1芯片MacBook Air僅要5999元,二者除了芯片、顯示屏、外觀設計、AI功能(AI功能還要等)上有些差異,其他差異并不大,但如果只是滿足日常使用,還是搭載M1芯片MacBook Air性價比更高。
“AI PC的前景很難說,很像一張大餅。如今都是廠商造的概念,真的能做的話,第一有自己的數據,第二有自己的芯片,現在能造出這個的似乎只有蘋果,但不成熟它又不拿出來。”有資深數碼行業人士表示。
IDC中國高級研究經理陳舒歆認為,AI PC的推出的確會對整體市場起到促進作用,但短期會難有大的促進,因為整體市場大模型還沒有落地,用戶端的需求刺激還不足。
終端市場冷待也意味著,AI PC雖然是好概念,但現階段帶給消費者的還只是一種新鮮感,創新力度遠遠未能真正轉化為購買力。
這些因素,都為聯想“豪賭式”押注AI的戰略帶了一定程度的冒險性,因為AI PC的研發投入少不了天文數字級別的金額。截至今年3月底,聯想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5.6億美元,較一年前少了6.9億美元。
此外,如今賽道隨著各路玩家殺入變得異常激烈,聯想自身又缺乏特別強的核心競爭力,加上這個領域要真正在消費市場形成紅利又需時日,導致不確定性極大。
“追求長期效益、容忍短期波動”僅僅是一種理想化的假設。當推進過程不順時,形勢就會對聯想的股價和業績造成極大負面影響,最終甚至動搖制定決策的管理層的信念。
這時候,就更考驗聯想從“組裝廠”轉型成“華為”的決心了。
參考資料:
ICT產業觀察《AI PC,能否拯救聯想》
財新《聯想一季度業績超預期 高管稱明后兩年將是AI PC爆發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