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后,“老破小”行情明顯?
剛剛結束的6月,樓市確實熱了。
來源|地產知識橘
0.
就說克而瑞重點跟蹤的30個城市吧,6月,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成交數據都有上漲。和一季度的月均數據相比,漲幅在3成以上。
換一個角度,百強房企6月單月銷售額環比增長26.05%,較五月份有顯著好轉。
反正,不管怎么看,這都是今年以來最好的一個月。
1.
當然了,城市和城市的體感,是有參差的。
具體來說,二三線城市熱度平平,成交微降1%。
而4個一線城市是最大受益者,新房成交環比增長17%。北京6月底才出政策,數據上有點吃虧,而上海、廣州和深圳三城立竿見影,出現2成以上的環比增幅。
2.
和新房相比,二手市場的熱度明顯更高。
6月,廣州二手住宅網簽破萬,環比增長33.4%,面積增34.13%,是2023年4月后的最高水平。
上海和深圳也有放量。其中,上海6月二手房成交套數達2.6萬套,比5月多了接近8000套。
深圳嘛,本來成交量就尚可,小半年來,二手房的月成交都在榮枯線上,到了6月,二手過戶量直接創下了三年新高。
連遲到的北京都有了明顯的好轉——
中原地產統計,6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超過2024年3月的小陽春,環比增12%,創下近15個月的新高。
3.
光看這些數據,一線的樓市似乎有了筑底的可能。
4.
但是,量升并不代表價穩。
深圳是以價換量的代表城市。樂有家門店成交數據顯示,6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6.05萬元/平方米,環比下跌4%,同比下跌15%。
看這走勢,跌勢不但沒止住,甚至還在加速。
5.
拋開深圳不談,廣州和上海的房價,確實出現了一些觸底的跡象。
經過接近一年的下跌,上海的回調開始和緩,和5月相比,6月成交均價只微降了1%。
而這個微調倒不一定是降價,也有可能是結構性的問題——
新政之后,整個上海的低總價產品開始加速走量了。
總價段800萬以上的房子,成交占比的升幅微乎其微。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總價段100-300萬,尤其是200-300萬之間的,成交占比明顯放大。
新政后,既有高出租回報,還能博動遷概念的老破小行情,十分明顯。
6.
在價格方面,唯一出現了一點點企穩苗頭的,是廣州——
貝殼顯示,廣州6月成交均價在谷底出現了些許的反彈,從2.73萬上漲到了2.75萬。
仔細看看,成交結構似乎也更加合理——
賣得更多,成交比例上升更快的,是90-120平米之間的主流產品,而144平米以上的二手豪宅,成交量甚至有所下跌。
真正需要自住改善的那群人,正在入市。
7.
然后,問題來了。
大家都清楚,6月的成交量爆棚,很大程度上是buff疊滿的結果——
最猛救市新政落地、房企為上半年業績沖量,以及,今年來持續觀望的那一波購房者看到政策紅利,改變預期,集中入市。
一波刺激之下,上量不難,難的是維持熱度。一旦熱度下降,市場就會反過來懲罰先入市的人。
剛剛找回的那一丟丟信心,哪里經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負反饋。
而上半年翻篇,剛好又遇到傳統的樓市淡季,高溫、暴雨、暑假里嗷嗷待哺的神獸,無論是哪一個,都在干擾看房人的心神。
從這個角度看,今年樓市是否真能觸底,這個7月,才是最關鍵的月份。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