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醫藥收FDA警告信,背后“藥神”孫飄揚三年沒了690億
一則收到FDA警告信的消息,將“醫藥一哥”恒瑞醫藥推至聚光燈下。
來源|雷達財經出品?文|莫恩盟?編|深海
據媒體報道,近日,恒瑞醫藥連云港一處制劑生產場地收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發出的警告信。據悉,此次警告信列出的兩條缺陷,涉及質量控制和設施設計問題。
對此,恒瑞醫藥表示,將積極整改并與FDA保持溝通,爭取盡快關閉警告信。恒瑞醫藥還強調,此次涉及的問題未影響藥品質量安全,且預計對公司2024年業績無重大影響。截至目前,公司該場地產品出口未受影響。
回顧恒瑞醫藥的發展,身為公司掌舵者的孫飄揚曾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憑借靠仿制藥起家的恒瑞醫藥,孫飄揚不僅被冠上了“藥神”的稱號,還實現了財富的躍遷。
不過,曾經榮登醫藥首富寶座的孫飄揚,近些年的財富卻有所縮水,其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的財富已從2021年的1300億元下滑至今年的610億元,縮水一半以上。
雷達財經注意到,其實自2021年起,恒瑞醫藥的業績曾連續兩年出現下滑。雖然恒瑞醫藥的營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指標在去年止跌回升,但仍與公司此前數年的水準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今年第一季度,恒瑞藥業與百濟神州之間的營收差距進一步縮小,這意味著恒瑞藥業的“醫藥一哥”地位或將不保。
恒瑞醫藥收FDA警告信
7月17日消息,恒瑞醫藥一處制劑生產場地近日收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發出的警告信,本次警告信是FDA在2024年1月8日至1月16日對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黃河路38號制劑生產場地檢查結果的后續措施。
據媒體報道,FDA此次發出的這封警告信列出了2條缺陷,基本來源于此前恒瑞6月初披露的收到的483表格所列的部分內容:質量控制部門在文檔的監督和控制方面的履職不夠,未能確保生產的制劑符合CGMP要求;設施設計不充分,用于生產無菌產品的區域沒有足夠的防止污染或混淆的措施。
據悉,FDA警告信是給予違反美國《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的企業或個人的第一告知書。FDA檢查官員對醫藥產品生產企業質量保證體系進行現場檢查,并以483表格的形式要求企業整改檢查中出現的問題。若回復中未滿足監管所有要求,即發出警告信。企業在收到此信的15個工作日內,需書面詳細回復FDA,提供公司為糾正和預防此類問題再次發生所采取的相應措施。在企業完成整改后,FDA會開展針對公司整改措施的審評,在FDA認為公司已解決了警告信中提及的相關問題之后,將關閉警告信。
對于此次收到FDA警告信一事,恒瑞醫藥表示,公司始終將患者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視藥監機構在檢查中提出的意見。針對FDA在本次警告信中提出的改進建議,公司將積極組織國內外專家及第三方咨詢機構落實相關建議,并與FDA保持密切溝通,爭取盡快關閉警告信。
恒瑞醫藥還透露,針對上次483表格所列的部分問題,公司對所有的缺陷項目均進行了提升整改,例如針對質量保證(QA)缺陷問題,公司對文檔管理軟件進行風險重新評估,創建了文件銷毀新程序,修訂了現有程序,并對員工進行了新的培訓。不過,FDA認為針對該問題還應該采取更加全面的評估和整改計劃。對此,恒瑞醫藥表示,公司始終認真對待監管合規要求,將努力全面提升和改進。
對于外界較為關注的藥品質量問題,恒瑞醫藥表示,公司已經開展全面的調查評估,本次FDA警告信中指出的問題沒有影響到藥品質量安全。
恒瑞醫藥還稱,預計本次警告信對公司2024年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該場地共有12個仿制藥品種獲得FDA上市許可,均不是公司主要產品。該場地2023年出口美國市場產品的收入為1240萬美元,占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比重約為0.39%;該場地2024年一季度出口美國市場的收入為393.88萬美元(未經審計),占本公司當期營業收入比重約為0.47%。
在2023 年年度報告中,恒瑞醫藥曾提到,公司建有高標準的生產基地,形成了分工明確、統一協作的生產體系,依據中國 GMP、美國cGMP、歐盟 GMP、ICH 等國內外質量管理法規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和管理制度并持續改進。
公司嚴格控制產品質量,采用基于科學、基于風險的原則,綜合對標 CP、EP、USP 等國際藥品制造標準,制定了高于法定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出口產品的控制均要求符合或高于歐盟、美國藥典規定標準。
雷達財經從恒瑞醫藥官網獲悉,目前在國內包括連云港、成都、廈門、廣州、天津、濟南、蘇州、上海等在內的城市,恒瑞醫藥都建有生產基地。
其中,恒瑞醫藥在連云港共建有國際化制劑生產基地、新醫藥產業園、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原料藥生產基地4個生產基地,以及恒瑞醫藥CMC研發體系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研發品種最齊全的綜合性研究中心——連云港研發中心。
據介紹,恒瑞醫藥在連云港的4個生產基地總占地936畝。其中,國際化制劑生產基地占地100畝,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建設有先進的現代化制劑車間,打造了符合美國FDA標準的生產基地。
新醫藥產業園占地326畝,其設計和建設均按照美國FDA標準進行,已建設成為創新藥物和高端出口制劑的產業基地;原料藥生產基地占地275畝,按美國FDA標準設計和建設,主要從事醫藥原料的研發和生產;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占地約235畝,正建設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轉化基地,形成擁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園。
據悉,此次警告信涉及的場地就是國際化制劑生產基地下屬的建成時間最早的一個場地。恒瑞醫藥表示,本次警告信對公司其他生產場地無影響,目前公司出口美國的產品也未受影響。
掌舵者財富三年縮水690億
身為恒瑞醫藥掌舵者的孫飄揚,于1958年在江蘇淮安出生。孫飄揚自幼便展現出卓越的學習天賦,在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高考中,孫飄揚便成功考上了有著“中國制藥搖籃”之稱的中國藥科大學,專攻藥物化學領域。
本科從中國藥科大學畢業后,孫飄揚并沒有停下求學的腳步,而是選擇繼續深造,來到南京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以求進一步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與專業能力。
1982年,告別校園的孫飄揚被分配到江蘇連云港制藥廠擔任技術員。據了解,連云港制藥廠誕生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而這家制藥廠正是恒瑞醫藥的前身。
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現,孫飄揚后續被調去連云港制藥廠上屬的醫藥工業公司做副科長。來到新崗位后,孫飄揚再次在工作中展現出了自己突出的科研能力以及卓越的管理能力,孫飄揚也因此愈發受到領導的器重。
雖然孫飄揚從連云港制藥廠被調走,但他與這家制藥廠之間的緣分并未就此畫下句號。彼時,連云港制藥廠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兩任廠長都不能改善困境。值此危急時刻,孫飄揚被領導重新派回連云港制藥廠出任廠長一職。
成為連云港制藥廠廠長后,孫飄揚再一次用實打實的成績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孫飄揚出任廠長的那一年,連云港制藥廠成功扭虧為盈。不過,賬上躺著的8萬利潤顯然遠遠不夠。
在回憶剛開始當廠長的那段時光時,孫飄揚也曾表示,“我天天看財務報表,天天算賬讓公司活下來。那時廠里生產的螺旋霉素、紅霉素,一片賣一分錢,累死也無法改變現狀,總歸要尋求出路”。
之后,孫飄揚找到了一種名叫VP16(依托泊苷,適用于小細胞肺癌、惡性淋巴瘤、惡性生殖細胞瘤、白血病等)的抗癌針劑,并花光了廠里全部的現金買下了這款專利。自此,連云港制藥廠開啟了購買專利的仿制藥之路,由此打開了中國仿制抗癌化藥之門。
在孫飄揚的帶領下,如今恒瑞醫藥已從當初的小藥廠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家專注研發、生產及推廣高品質藥物的創新型國際化制藥企業。據公司官網顯示,恒瑞醫藥聚焦抗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領域進行新藥研發,是國內最具創新能力的制藥龍頭企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千禧年之際,恒瑞醫藥便已登陸A股的資本市場。憑借對恒瑞醫藥的控制,在2017年備受矚目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孫飄揚一度以43億美元的財富成為國內醫藥行業的首富。
不過,曾經榮登醫藥首富寶座的孫飄揚,其財富卻在近幾年的時間里不斷縮水。在不久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孫飄揚以610億元的財富位列榜單第291名的位次。相較登上《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時1300億元的財富,孫飄揚的身家縮水了690億元。
“醫藥一哥”地位遭動搖
孫飄揚財富縮水的背后,恒瑞醫藥近些年的業績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回溯2020年,恒瑞醫藥曾斬獲277.3億元的營收,同比實現19.09%的增長。當年1月,孫飄揚還卸下了恒瑞醫藥董事長的重任。
但隨后到來的2021年,恒瑞醫藥的營收便開始走上下坡路,259.1億元的營收同比減少6.59%。在此背景下,還沒等“逍遙快活”多久,時年63歲的孫飄揚便不得不在2021年8月重新出山。不過,2022年,恒瑞醫藥的營收連續第二年下滑,212.8億元的營收同比再度減少17.87%。
利潤方面,恒瑞醫藥近幾年的凈利潤變化情況基本和其營收走勢相同。2021年、2022年,恒瑞醫藥分別錄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3億元、39.06億元,其該項指標連續兩年出現下滑,同比分別減少28.41%、13.77%。
去年,恒瑞醫藥的營收終于重新回歸增長態勢,228.2億元的營收較上年實現7.26%的增長,但仍不及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水準;同期,恒瑞醫藥的凈利潤止跌回升,于去年錄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02億元,同比增長10.14%,但也不及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水準。
在公司發布的2022 年年度報告中,恒瑞藥業對于當年收入下滑給出了幾點解釋。其一,自2018年以來,公司涉及國家集中帶量采購的仿制藥共有35個品種,中選22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4.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僅6.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2.6億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個藥品,2022年銷售收入9.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2億元,同比下滑48%。
其次,2022年1月1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馬唑侖、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創新藥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平均下降33%,加之產品準入難等因素,部分創新藥收入增長較慢,個別創新藥甚至全年銷售金額同比有所下降。
再者,當年因相當一部分醫療機構日常診療業務量縮減,公司產品(比如麻醉產品)銷售受到較大影響,影響較為嚴重的鄭州、上海、西安地區產品銷售下降明顯;同時,產品出口訂單一定時間內出現積壓,部分海外業務需求未能及時轉化為銷售收入。
回顧恒瑞醫藥的發家史,仿制藥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仿制藥也曾為恒瑞醫藥貢獻不少的營收。然而,在仿制藥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因素的影響下,恒瑞醫藥不得不加強對創新藥業務的布局,其營收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2023年,恒瑞醫藥創新藥的收入達到106.37 億元(含稅,不含對外許可收入)。雖然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產品降價及準入難等因素影響,但同比仍實現了22.1%的增長。
報告期內,恒瑞醫藥3款1類創新藥、4款2類新藥獲批上市。截至去年年末,恒瑞醫藥已在國內獲批上市15款1類創新藥、4款2類新藥,涉及抗腫瘤、鎮痛麻醉、代謝性疾病、感染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
至于仿制藥,恒瑞藥業該業務的收入在去年略有下滑。恒瑞醫藥直言,隨著醫療機構診療復蘇,處方藥需求逐步釋放,公司鎮痛麻醉等產品以及新上市的仿制藥銷售同比增長較為明顯,但仿制藥集采對銷售仍然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因多數省份集采續約未中標及降價等因素影響,第二批集采涉及產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醋酸阿比特龍片報告期內的銷售額同比減少7.02億元,2022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產品報告期內銷售額同比減少9.11億元。
與此同時,恒瑞醫藥“醫藥一哥”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時間回撥至2020年,據同花順數據顯示,彼時恒瑞醫藥277.4億元的營收是百濟神州21.2億元的十多倍,兩者營收相差250多億元。
到了2023年,恒瑞醫藥(228.2億元)與百濟神州(174.23億元)之間的營收差距已縮小至50多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恒瑞藥業錄得59.98億元的收入,同期百濟神州的營收為53.59億元,兩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更讓恒瑞醫藥倍感壓力的是,百濟神州該季度74.78%的營收增速,也明顯領先恒瑞醫藥9.2%的營收增速。如果這種趨勢不改變,恒瑞醫藥的季度營收很快就會被百濟神州反超。
值得關注的是,天眼查信息顯示,風險概覽風險方面共發現恒瑞醫藥有天眼風險信息1985條;涉訴關系230條,開庭公告3條,立案信息1條。超千條風險信息,或許也會拖累恒瑞醫藥的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