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證券IPO恢復審核,9年長跑之路要過終點了嗎?
今年4月,東莞證券宣布IPO審核進入中止狀態,然而在時隔近3個月后又迎來了轉機。
文|翠鳥資本
7月份,錦龍股份公告稱,東莞證券已向深交所提交《關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恢復審核的申請》及IPO更新申請文件,深圳證券交易所于近日受理了上述文件,東莞證券IPO已恢復審核,標志著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再次開啟。
作為東莞市屬國有控股重點企業,也是全國首批承銷保薦機構之一,東莞證券的IPO之路可謂是充滿挑戰,2015年,東莞證券首次提交上市申請,2017年因故中止。2021年證監會恢復審核后,東莞證券IPO進程加速,2022年2月24日,東莞證券首發過會,距離上市僅一步之遙。
2023年2月,股票發行注冊制全面實行,深交所于當年3月受理了東莞證券的IPO平移申請。不過,東莞證券IPO又出現波折。4月3日,錦龍股份公告,公司收到東莞證券來函,因其暫緩提交IPO申請文件中記錄的財務資料,2024年3月31日起東莞證券IPO審核進入中止狀態。
整體看,東莞證券長達9年的上市進程一波多折,如今能否守得云開見月明?
新難題待解
雖然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再次開啟,但正面臨著一個新難題。
從股權結構來看,目前東莞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錦龍股份,錦龍股份持有東莞證券6億股股份(占東莞證券總股本的40%)。
最近一年,錦龍股份急著出清券商股權。2023年11月初,錦龍股份公告稱擬轉讓所持東莞證券20%的股份,一個月后,其又將轉讓股份的股數增加至最多6億股,即錦龍股份持有的全部股權。
當前,東莞國資有意收購錦龍股份持有的東莞證券20%股權,而另外20%股權的轉讓進展,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不過可以看到,從此前的轉讓比例20%到擬追加到40%,錦龍股份對東莞證券的轉讓可謂“清倉式”。
趁著東莞證券正在IPO排隊階段,錦龍股份該舉措是否表明不看好東莞證券發展前景從而放棄了其未來上市后可能的高估值變現機會?
業績承壓
對于急出清東莞證券股份,錦龍股份曾表示主要為了降低負債率,優化財務結構,改善現金流和經營狀況。原因是近年來受國際環境、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導致經營業績下滑并出現虧損,錦龍股份資產負債率較高造成財務負擔較重。
然而,如果結合東莞證券經營業績來看,錦龍股份清倉的動機同樣離不開東莞證券近兩年的業績承壓干擾。
年報顯示,2023年東莞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5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2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6.3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9.7%。
招股書同時披露,東莞證券預計今年1-6月營業收入約為9.74億元-10.76億元,同比下降10.20%-0.75%;歸母凈利潤約為2.86億元-3.16億元,同比下降19%-10.47%。
對于預計今年1-6月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東莞證券給出了相關解釋,一是受項目數量及募資規模減小影響,預計投資銀行手續費凈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二是則受A股市場震蕩影響,預計確認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不過招股書也表示,東莞證券符合在深交所主板IPO所要求的盈利指標。
但盡管如此,眾所周知,業績是決定擬上市公司能否成功順利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考量指標之一。今年修訂后的發行上市新規在適度提高主板財務門檻的同時,也強調了擬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從招股書來看,東莞證券的營收、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且該趨勢蔓延至了2024年。
高層震蕩
合規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除股權轉讓事宜尚未落地外,近期東莞證券高層震蕩、收監管罰單等事件更是讓公司的IPO之路又增添了不確定性。
5月8日,公司宣布潘海標不再擔任總裁職務,董事長陳照星暫時代理此職位,直至董事會選出新的總裁。此外,公司還進行了一系列的高級管理人員調整,包括羅貽芬擔任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張亦超成為總裁助理,季王鋒任合規總監,陳愛章任資管業務總監。同時,郭小筠和郜澤民因工作調整,不再擔任之前的職位,轉而擔任公司高級顧問。
此前,為了早日“圓夢”IPO,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面對行業競爭加劇和監管政策日益嚴格的環境,東莞證券試圖通過業務轉型來應對新一輪的挑戰,將目光轉向公募領域,但隨著總裁潘海標的離任,東莞證券的轉型之路也變得撲朔迷離。
高管人事調整的另一面是,東莞證券還遭到了監管的處罰。
5月10日,東莞證券因在廣東泉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泉為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過程中的保薦工作存在問題而受到處罰,具體違規行為包括未審慎核查上市公司資金往來的真實性,以及未按規定完整填報現場檢查報告。
據了解,泉為科技,作為一家集新型能源發展和先進光伏技術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企業,成立于2002年,并于2017年11月9日在創業板上市。然而,該公司及其相關人員因在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期間通過虛增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的方式,導致2019年年度報告和2020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深交所予以處分。在2019年度,泉為科技虛增的業務收入和營業成本分別占到了當期報告記載的21.4%和23.36%。
鑒于東莞證券在持續督導履職過程中存在的違規行為,廣東證監局根據相關規定,對東莞證券及其保薦代表人姚根發、楊娜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寫在最后
整體看,東莞證券的IPO審核恢復無疑為市場帶來了一絲暖意,但中小券商和頭部的規模相比差距太大,僅僅是符合上市條件,論成長性、抗風險能力和內控制度都有明顯不足。疊加當前市況,中小券商的IPO之路并不平坦。據悉,隨著新規實行,今年已有華金證券和華寶證券主動撤回IPO申請。
另外,審視自身狀況,大股東更替、業績下滑,且高管更替與違規被罰,東莞證券的處境顯然也不是很樂觀。對于東莞證券來講,這一次IPO能否長跑成功依然是一個未知數。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