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問題不斷,充電寶為啥突然不香了?
共享充電寶問題不斷,充電寶為啥突然不香了?
來源|江瀚視野
這些年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人的數字器官,而對于手機來說最讓人苦惱的無疑就是續航焦慮,出門在外手機沒電無疑更加讓人焦慮,這個時候共享充電寶就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然而就在最近共享充電寶卻成為了被吐槽的焦點,共享充電寶為啥突然不香了?
一、問題不斷的共享充電寶
據時代周報的報道,有報道稱,共享充電寶行業“一哥”——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來電科技”)創始人袁冰松于近日失聯,與其同時失聯的還有來電科技第一手接盤人韓冰。此二人曾因涉及國有資產流失而被地方國資聘請的法律團隊追責。
針對失聯傳聞,“來電哥”袁冰松在被傳失聯后首次通過網絡平臺直播回應稱,曾因對賭輸掉了股份,早已于2021年離開來電科技,現已離開整整3年了。“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是我創造的,經歷了這個行業的、個人的起起落落,對這個行業有了使命,也有了更多情懷,(我)現已是一名自媒體人。”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上關于來電科技已倒閉或即將倒閉的傳聞不絕于耳。
不僅是來電科技,其他共享充電寶的問題也不小,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怪獸充電,也被曝出遭多地代理商聯合起訴,多位代理商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后鋪設等服務后,卻出現鋪設爛尾、設備大面積掉線的情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怪獸充電所面臨的問題,與其高層人事動蕩脫不開關系。近年來,怪獸充電的高管團隊經歷了更迭,聯合創始人兼CTO李曉煒于去年離職,而硬件團隊的負責人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離職。
另外,怪獸充電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其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8.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3.72%;凈利潤為882.9萬元,同比降低75.01%。
而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渴望以小博大、靠共享充電寶“躺著賺錢”的代理商們,正在集體陷入虧損困境。
近日,有多位街電代理商向界面新聞表示,加盟之前,平臺宣稱可拿到高額分成,半年即回本,但半年過去,這些代理商不僅沒有盈利,反而大幅虧本。在他們看來,街電屬虛假宣傳,且存在數據作假的行為。
據代理商李娜透露,不少人意識到虧本后,開始“斷供”尾款,卻反被街電起訴。為了盡可能降低損失,維護自身利益,他們也在嘗試使用法律武器回擊,但這條路并不好走。
二、充電寶為啥突然不香了?
面對著共享充電寶當前的問題,這些問題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共享充電寶到底問題出在哪了呢?
首先,共享充電寶可謂是開局即巔峰。回顧共享充電寶的發展歷史我們就會看到,共享充電寶在發展早期呈現出一片藍海景象,其利用冗余電芯,硬件主要來源于電子設備廠家、汽車廠家等廠家多余的電池,這一策略使得早期成本極低。冗余電芯的獲取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為共享充電寶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可能。在這個階段,由于成本低廉,收回成本的難度也就相應降低。
同時,資本的大力支持也是共享充電寶早期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本的涌入為共享充電寶企業帶來了充足的資金,用于市場拓展、技術研發和設備投放。在資本的推動下,共享充電寶企業迅速布局各大城市的商場、餐廳、酒店等場所,搶占市場份額。
早期的共享充電寶市場競爭相對較小,企業能夠輕松地獲取用戶。消費者對于共享充電寶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尤其是在外出時手機電量不足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成為了一種便捷的解決方案。此時,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根據消費者支付的使用費用進行分成,分成方包括共享充電寶公司、拓展渠道的代理商以及放置充電寶柜機的商家。由于早期商家對充電寶的成本認識不足,很多時候都是近乎免費地提供點位,這進一步降低了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間。
其次,重資本生意的三重困境開始襲擾產業參與者。然而,共享充電寶本質上是一種重資本生意,具有 “重資產、重現金流、低壁壘” 三大特點。
一是重資產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顯著特征。企業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用于購買充電寶設備、柜機以及進行市場推廣。這些設備和柜機的成本較高,而且隨著市場的擴張,設備的更新和維護也需要持續投入資金。此外,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企業還需要不斷地投放新的設備,這進一步增加了資產負擔。
二是重現金流也是共享充電寶企業面臨的挑戰。由于設備的購買和投放需要大量資金,企業的現金流壓力較大。同時,消費者支付的使用費用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到賬,而企業需要不斷地支付設備維護、場地租金等費用,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有充足的現金流來維持運營。
三是低壁壘使得共享充電寶市場競爭激烈。共享充電寶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容易被復制和模仿。新的企業可以迅速進入市場,與現有企業展開競爭。此外,由于市場上的充電寶品牌眾多,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這使得企業難以形成品牌忠誠度,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盈利模式方面,主要依靠消費者支付的使用費用進行分成。然而,隨著市場的發展,分成方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也逐漸凸顯。早期商家近乎免費提供點位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現在充電寶的點位成本不斷提高。商家開始意識到充電寶帶來的收益,紛紛提高點位租金。這使得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成本增加,盈利空間受到擠壓。同時,代理商也面臨著競爭壓力和成本上升的問題。為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代理商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市場推廣和設備投放,而這也增加了他們的運營成本。因此,幾重問題的疊加態導致了共享充電寶的問題不斷涌現。
第三,共享充電寶已經陷入了紅海的惡性循環。如今的共享充電寶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紅海。一方面,平臺和代理商紛紛吐槽不賺錢。隨著成本的上升和競爭的加劇,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平臺需要不斷投入資金進行設備更新和維護,同時還要支付給代理商和商家一定的分成。代理商則面臨著市場份額被擠壓、成本上升等問題,盈利難度加大。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因為價格高、充電慢、還機麻煩等問題不斷吐槽。共享充電寶的價格在近年來不斷上漲,這讓消費者感到不滿。尤其是在一些高消費場所,共享充電寶的價格甚至高達每小時數元甚至十元以上。此外,充電慢也是消費者詬病的問題之一。一些共享充電寶的輸出功率較低,導致充電速度緩慢,無法滿足消費者快速充電的需求。當然,還機麻煩也是消費者面臨的一個問題。有時候消費者在歸還充電寶時,會遇到柜機滿倉、位置難找等情況,而這個時候共享充電寶卻還在計費,讓消費者更加郁悶。
這種惡性循環使得共享充電寶市場的發展陷入困境。企業為了提高盈利,不得不提高價格,但這又會導致消費者的不滿,進而影響市場需求。同時,消費者的吐槽也會影響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加劇企業的經營困難。
第四,技術進步下的挑戰卻日益明顯。從市場的底層邏輯來說,只要手機電池沒有發生本質的改變,共享充電寶的市場需求還是客觀存在的。然而,目前手機廠商普遍的做法是砸快充,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就能充到 80% 成為了不少手機的主攻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共享充電寶的相對速度緩慢就更被市場吐槽。
可以說,手機快充技術的發展給共享充電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隨著手機快充技術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為手機充電,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共享充電寶的依賴。尤其是在一些緊急情況下,消費者更傾向于使用自己的快充充電器或者尋找有充電設施的場所進行充電。
從長期來看,共享充電寶行業必然會經歷一輪大洗牌。那些無法形成有效商業模式、無法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而那些能夠不斷創新、優化服務、提升用戶體驗的企業則有望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會進一步加強。
通過共享充電寶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興衰起伏是市場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在經歷了初期的輝煌和當前的困境后,共享充電寶企業需要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真正生存下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