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教父吳向東3年身價縮水百億,華致酒行分紅能提振信心嗎?
二季度凈利腰斬,分紅對沖利空。
作者/徐長卿?編輯/ 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賣名酒的華致酒行近日搞了個“大動作”。
9月5日晚間,華致酒行公告分紅方案,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3.92元(含稅),股權登記日為2024年9月11日,除權除息日為2024年9月12日。消息公布后,并沒有提振股價,9月6日,華致酒行收跌1.62%,市值50.68億元。
目前,“白酒教父”吳向東是公司實際控制人,通過三家公司共計間接持股58%左右,據此計算,分紅頗豐。
而華致酒行選擇在此時進行分紅,投資者猜測與二季度是賣酒淡季,公布的數據不佳有關。
酒企賺錢,毋庸置疑,但是賣酒的平臺型企業卻沒有成為賺的盆滿缽滿的“挖金賣鏟人”。作為“國內酒類流通第一股”,華致酒行(300755.SZ)近日披露半年報,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59.43億元,同比增加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55億元,同比增加2.77%。單看半年報,華致酒行的表現中規中矩,但是如果結合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財報來看,春節旺季影響作用巨大,二季度則太“淡”。
華致酒行在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長,主要來自于第一季度的貢獻。在第二季度,華致酒行僅實現營收18.1億元,同比下滑14.77%,歸母凈利0.25億元,同比下滑49.1%,將近腰斬。
雖然華致酒行在2023年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看今年半年報數據,不出意外,年末也應該是突破百億規模。但其股價從2021年時最高的54.67元/股,降至如今(截至9月6日收盤)的12.16元/股。與此同時,華致酒行的實際控制人,被業內稱為“白酒教父”的吳向東身價縮水約百億。營收上漲,股價不漲,或許與公司利潤波動和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預判有關。
毛利率逐年下滑
分紅重拾信心
第二季度,華致酒行營收、凈利率都出現環比下滑,嚴重侵蝕了凈利潤。從白酒淡季來說,每年二季度并不是白酒產業鏈上的企業“沖業績”的重點時間段,從整體來說Q2營收在全年的占比本身并不太大。
不過在當下白酒行業承壓的大趨勢下,作為酒類流通企業的華致酒行,其命運也隨著市場沉浮——一邊是喊出優質零售終端達30000多家,營收破百億,計劃5年內再開3000家3.0門店的豪情,而另一方面是其不盡如人意的毛利率。
根據往年數據,2018年到2021年,華致酒行毛利率分別為21.36%、21.39%、19.07%、20.96%,從數據來看,疫情這個沖擊了大部分實體經濟的“黑天鵝事件”并沒有對華致酒行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到了2022年毛利率降至14.03%,這個數字在2023年進一步同比下滑至10.75%,僅相當于2019年時的一半。到了2024年上半年,其銷售毛利率為10.5%,白酒業務毛利率進一步下降至9.36%,是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疫情的影響已經逐漸淡去,華致酒行為何卻難以扭轉盈利頹勢?
來源:罐頭圖庫
究其原因,上游酒企繼續提高出廠價導致其成本上升,而下游客戶未來拿貨意愿降低導致其收入提升幅度有限,導致毛利率承壓。
從公司第二季度的經營現金流凈額也能看出這一點。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為-4.86億,同比大幅降低648.94%,一方面向名酒酒企的采購而支付的現金以及存貨的增加;另一方面從大型KA賣場這樣下游渠道的回款也變慢,3.53億的應收賬款,同比增加14.39%。
面對第二季度的業績下滑,華致酒行表示:“主要由于春節過后進入銷售淡季,消費者需求疲軟,公司主動調整產品銷售結構和營銷政策,加大名酒銷售占比,加大精品酒的市場投入,加上部分名酒采購成本上升,從而對利潤產生影響。”
對上下游都缺乏話語權,華致酒行的處境被投資者在股吧中比喻為“夾心餅干”、“背腹受敵”。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由于股價持續下跌,華致酒行選擇分紅。
早在今年7月,華致酒行就公告了將發布首次特別分紅,試圖提振投資者信心。擬以現有總股本剔除回購專用賬戶中已回購的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3.92元(含稅),預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1.6億元(含稅);不送紅股,不進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
按照方案,本次分紅股權登記日為2024年9月11日,除權除息日為2024年9月12日。預留了充足的時間,預計可以吸引不少投資者追捧。不過,優厚的分紅條件能吸引到短期投資者,要想引起長期投資者的關注,華致酒行“打鐵還需自身硬”。
渠道優勢被沖擊
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
白酒業務是華致酒行貢獻營收的主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白酒產品實現營收55.85億元,占總營收的94%左右。而除了作為國內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的影響外,從內部因素來說,頭部酒企直銷興起,華致酒行分銷的商業模式亦受到沖擊。
成立于2005年的華致酒行,2006年拿到了五糧液(000858.SZ)年份酒的代理權,2009年又拿下貴州茅臺(600519.SH)代理權。手握兩大頭部白酒企業的代理權,華致酒行的發展可謂一帆風順。
2019年華致酒行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為“酒類流通第一股”。2021年4月的財報說明會上,華致酒行董事長曾披露的數據顯示,公司7成收入來自茅臺和五糧液。但也正是由于過度依賴名酒,一旦市場有些異動就會直接造成毛利率和利潤率的波動。
來源:pexels
華致酒行的創始人吳向東曾提出要“永做名酒廠金牌服務員”。但事實上,由于名酒具有極強的定價權,而下游價格逐步透明,作為渠道能夠留存的利潤并不多。
更何況,雖然傳統經銷商體系像一張龐大的網,覆蓋更廣的地域,深植于地方文化和消費習慣之中,能提供更為細致的客戶服務和品牌體驗。但隨著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各大酒廠都開始嘗試建設直銷渠道體系,已擁有更多的市場主導權。直銷意味著廠家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理論上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空間。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更愿意去中介化,以獲得更實惠的價格。
酒業獨立評論人肖竹青認為,整個酒業流通企業目前處于一個存量競爭市場,消費量只有那么大,所以各大酒類流通企業都在積極的向兩頭延伸,向上延伸是做自有品牌:與各大名酒廠開發專銷條碼,通過專銷產品拉大毛利空間,通過專銷擴大費用投入的額度,通過專銷定價權也能獲取更大的利益。
茅臺2023年財報顯示,去年貴州茅臺直銷收入為672.33億元,同比增長36.16%,同期批發渠道收入799.86億元,同比增長7.52%。2023年,五糧液經銷模式收入459.85億元、直銷模式收入304.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56%、12.53%。此外,瀘州老窖等頭部酒企也在布局直銷賽道,直銷的營收比重均在上升。這無疑削弱了華致酒行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罐頭圖庫
此外,新零售時代的來臨,讓華致酒行的競爭對手快速崛起。比如壹玖壹玖、酒仙網、酒便利等O2O酒類垂直電商平臺都是該賽道重要的玩家,競爭甚至呈現白熱化趨勢。
在薄利周期下,華致酒行也并沒有坐以待斃。公司目前采取的策略為“連鎖門店+個性化產品+精品酒”模式:連鎖門店方面,還稱正在向“名酒+高檔餐飲+文娛生態”的3.0模式進行門店升級;個性化產品方面,除了銷售茅臺、五糧液及奔富葡萄酒等產品外,還與這些企業進行相應的定制產品開發;精品酒則是以荷花、賴高準等品牌建立矩陣。
來源:罐頭圖庫
在一眾精品酒中,荷花酒是華致酒行主銷的核心精品酒之一;然而財報顯示,2023年,荷花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實現營收2.47億元,同比下降41.49%,凈利潤1977萬元,同比下降31.45%;營收凈利潤雙雙大幅下滑,顯然荷花酒的市場表現并不亮眼。
不過,作為上市流通酒企第一股,華致酒行擁有名酒代理權、自有開發產品,銷售規模以及全國渠道網絡等多重優勢,是符合國內酒類流通渠道數字化、連鎖化與專業化發展趨勢的,或能在未來市場有著不錯的增量空間。
肖竹青認為,突破僅限于大城市開店向縣或者經濟發達的鄉鎮開店滲透,一方面是利用連鎖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平臺和私域流量的運營經驗,同時也利用流通企業所獲取的名酒代理權額度配額,通過強勢產品帶動專營產品,通過這樣的方式向上游、上下游延伸,是以華致酒行為代表的流通企業未來發展趨勢。
“白酒教父”身價縮水
或整合出擊
1969年,吳向東出生在湖南醴陵,現年55歲。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他便與五糧液有了不解之緣。1996年,27歲的吳向東拿下五糧液旗下川酒王的代理權,僅一年就將川酒王銷量做到湖南第一。
來源:罐頭圖庫
這為吳向東和五糧液的合作奠定了基礎。隨著市場白熱化競爭,經銷商的日子越來越難,吳向東萌生自創白酒品牌的想法。于是,1998年底,第一瓶金六福在五糧液酒廠下線,這也意味著,吳向東在白酒業開創了一種獨具特色的OEM,即貼牌代工模式。《華夏時報》曾報道稱,從1998年到2005年,不過7年時間,金六福的銷售額就突破了29億元。2008年底,金六福營業額已超60億元,僅次于茅臺、五糧液,穩坐白酒行業的第三把交椅。
2006年,吳向東將“金六福企業”更名為華澤集團,涉足金融、文化旅游、新能源、互聯網、酒業等多個產業。2015年,吳向東將金六福50.41%的股權出售予新華聯。值得一提的是,其姐夫是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2016年,華澤集團又正式更名為“金東集團”。此后,吳向東不再滿足于貼牌生產,開始進入白酒生產制造領域。
在2001年至2012年期間,吳向東先后通過收購、參股或者控股方式進駐17家酒類生產企業,其中白酒企業便有12家。這其中包括貴州的珍酒和江西的李渡。后來由珍酒、李渡、湘窖與開口笑四大品牌打包組成珍酒李渡集團于2023年上市,成為最近8年唯一一家新上市的白酒企業,疊加“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國醬酒第二股”的多重光環。
除了進入白酒生產制造領域之外,吳向東還同時進入了白酒終端流通領域。2005年,他成立了華致酒行。華致酒行的第一家門店,開在吳向東的家鄉醴陵。酒類流通生意,簡單說,就是酒企和消費者之間的一座橋梁,從酒廠拿的貨賣給消費者或者終端店。2019年的時候,華致酒行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酒類流通領域A股上市公司。
從過往的戰績來看,吳向東無愧于“白酒教父”的稱號。從金六福到華致酒行,再到珍酒李渡,吳向東展現出他的品牌和渠道運作能力、產業整合能力、資本運作能力。不過在整個白酒下行周期,吳向東的身價也不免縮水。
來源:pexels
珍酒李渡能夠在當下比較艱難的形勢下實現業績雙增長,屬實不易。不過,在二級市場,其股價相比于發行價跌幅35%左右,市值蒸發約130億元港元左右。
不過“白酒教父”似乎要主動出擊。在2024年成都春糖會上,吳向東將自己旗下的白酒企業金六福,與陜西太白、安徽臨水、山東今緣春、湖南雁峰、廣西湘山、吉林榆樹錢、廣東無比等酒類品牌進行整合,共同組成了金六福控股集團。
有白酒行業人士分析,這是吳向東在整合旗下資產,準備打造下一張白酒“王牌”。
你在華致酒行買過酒嗎?買的什么品牌?對華致酒行印象如何?評論區里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